普选,这个议题对台湾居民而言并不陌生,但却是大部份港人所渴望得到的。适逢我们就读新闻及传播学系,亦碰巧今年是台湾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让我们有机会在老师带领下,采访选举过程,并亲身了解民主是如何实践。这次能到台湾采访总统选举,是一个相当宝贵的经验。在香港,「一人一票选特首」的诉求不知何时实现。台湾的经验,对我们来说确实有一种新鲜感。
这个台湾大选采访计划是于去年十月初确立,并一早预订了机票及房间。教授们每星期和我们进行各式各样的训练,由最基本的选情资料、拍摄和录影技巧,以至台湾民主化的窥探,皆是反反覆覆的磨练和修正。这些磨练最终确立了一种超越一般新闻报导的视野,用更深层次及更超然的取向来探讨台湾的政治。这篇分析文章便是此取向的实践。
在台时,我们有幸能访问淡江大学副教授李大中及南亚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唐明辉,探讨中、美、台三者之关系。他们的见解令我们的目光不再集中在台湾,而是看得更远,从全球政治的层面了解台湾何去何从。
台湾四大报立场鲜明但乏远见
虽然马英九奉行的的「三不政策」在过去四年获得两岸局面稳定的成果,但中、美、台之间的微妙关系仍是亚太地区的重要议题。表面看来,今届台湾总统大选较以往「冷清」,欠缺台海军事紧张作配衬,大陆政府反应亦比以往的「文攻武吓」来得温和,而美国亦放弃在台湾大选期间,派遣第七舰队巡航台海的挑衅行为。今回马英九成功连任,台湾传媒普遍认为两岸关系定必走向务实和平。但实际上台湾未来的安全,却与今后大陆与美国之间的拉拉扯扯关系密不可分,并非如此般理所当然走向台湾自决式平稳。
在台湾总统大选有了结果后,台湾四大报章对上述议题之报导,均趋向淡化大陆与美国对台的拉拉扯扯关系。在选举翌日(一月十五日),台湾四大报章对大选之报导几乎占据所有新闻版面,大篇幅报导选举结果、各阵营反应、选举回顾等,但对选后台湾于两岸关系或美、中、台三角关系中之变化的报导则相对平淡。以台湾《苹果日报》为例,其于A20版以「马任内不太可能访中 两岸政策延续『先经后政』」为题,用全版篇幅报导,并以「马胜选『中美如释重负』」为题,于版面下方设报导,内容主要引述外国传媒及学者之言论,道出两岸经贸在马连任后会更为强化,区域紧张机率亦会因此而降低。
此外,立场倾蓝的《联合报》头条开宗明义:「总统大选 689万:609万 马英九赢了 92共识赢了」,并在A5版以「观察站」栏目撰写题为「政经互动稳定 两岸现有框架 符合美利益」之评论。文章提及:「蔡英文不确定的态度,等于两岸关系的未爆弹,也唤醒美国对陈水扁执政八年充满不确定性的恐惧。陈水扁执政八年,让台湾从民主奇迹,变成麻烦制造者,台湾海峡成为比朝鲜半岛还不稳定的热区。」文中并指出,蔡英文若当选将会带来危机,藉此暗示马英九当选,他的施政会带来两岸稳定。
另一泛蓝报章《中国时报》在A22版,以一版报导外国及中国大陆传媒及学者,以及美国政府及美国政策研究专家的意见,以「两岸和平」、「维持现状」等作基调报导,同样表达了台湾自决性的安定诉求。
至于泛绿倾向的《自由时报》,则在A12版以半版篇幅集中报导大选后的两岸与台美关系,引述外媒看法指马英九胜选「北京满意华府放心」,附以「马政府和中国谈判筹码愈来愈少」为题之特稿,解释台湾的两岸政策和对美外交将持续走倾向大陆的路线。
大选翌日《联合报》的社论认为,马英九连任「可视为『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获得『民主程序』的背书」,并认为是次大选决定胜败的因素是「政策输赢在两岸」。我们分析台湾报章的报导,发现有关大报是倾向维持自决现状与追求安定,但却忽略民主选举背后的复杂全球关系,是影响台湾人自决前途的关键所在。
新闻媒体欠缺监察和示警功能
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始于80年代中,其本土身份认同亦因此而递增。陈水扁执政时,其透过落实新的宪法和公民投票去推动台湾的民主化。同时,亦撤销国家统一委员会以及推行国家统一纲领。这些举动,都促使台湾居民产生本土身份认同以及对台独的诉求1。
尽管实践民主化增加了台民的自决空间,但中、美、台的三角关系仍非其可决定。美国对两岸问题,其目的就是一方面保护它在台湾及亚洲的利益,另一方面以民主自由为借口反对大陆以武力侵台。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及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指,现时马英九政府与大陆似有默契,而美国奥巴马政府在两岸关系中最终目的是从利益出发,维持现状会令美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所以在今次选举前,奥巴马政府在经济及区内政治外交上,也要中国的协助。
台湾南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唐明辉则表示,中、美之间的关系暂时不会被破坏,除因两岸关系能保持和平及稳定外,中国崛起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美国需要中国协助。此外,美国在北韩弃核等国际重大问题上,需寻求北京配合。台湾方面,亦会乘着中国经济起飞之势,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由此可见,中、美、台的关系于近年会相对稳定,而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亦将逐步提升,但并非没有暗涌。唐明辉认为,美国仍然会暗中防范中国,而美国仍会在日本、新加坡等地部署军力,不会轻易放下脚步。
美国总统奥巴马早前宣布,调整新一年的军事策略,并会将军力投放在亚太地区。唐明辉认为,美国是非常紧张中国海军的力量增强,所以美国近年,不管是奥巴马,甚至在小布殊年代时就已经开始有一些部署,美国的军事力量从过往的中东转移到亚洲来,尤其是亚太、西太平洋。连日本的军费也日渐增加,目的也是要牵制中国,可看出美国的目光是重新放到亚太地区,以围堵中国大陆,牵制中国崛起。
李大中认为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下,台湾居民的自决影响力相对较弱,故「台湾人认为两岸和平理所当然,其实未必。」传媒在这不稳定环境中的角色,应当比现时有所调整。李认为「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媒体,媒体是社会的反映」,他批评台湾传媒「媚俗化」,国民亦要自我检讨。台湾媒体强调新闻的「接近性」,对新闻的「影响性」置于较次要位置,未有努力发掘背后故事及意义,或未有充份利用新闻自由。在台湾,面对中国大陆的飞弹,「示警」功能尤显重要,但传媒偏重读者「想知道的」,而非他们「需要知道的」。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明言:「没有台湾问题,只有中美问题。」这句话道出了现时的台湾是客不是主、是「闲」不是「庄」的身份。美国学者 Kennedy (2007) 则隐诲道出一观点:对美国最抽象的利益而言,维持台湾现状是相当于独立2。
这一趟美国第七舰队没有在台湾大选期间游弋台湾海峡,这是因为近期中美关系良好。倘若美国撤走第七舰队,中国对台动武,台湾能抵挡吗?若中国大陆不对台动武,但却施予台海经济封销或禁运,台湾能生存一个、两个月、三个月?看来,美国第七舰队政治或中美关系的转折,才是台湾前途的重要变数。有言,新闻媒体必须发挥监察 (monitor) 及示警 (observe) 功能,我们所分析的几份台湾大报,看来是略为欠缺发挥「监察」和「示警」功能。
近期美国戮力拉拢菲律宾及越南等国家,若美国真的要围堵中国,还需要台湾吗?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能影响中美角力吗?这一切,台湾的新闻媒体若是仍然以「局内人」的身份来理解及报导,其视野必然是有限。
若媒体的视野决定了大衆的视野,台湾的一般民衆有终极民主化的视野外,能够掌握「没有台湾问题,只有中美问题」的视野和理解吗?
1. Gang, Lin (2007), U.S Strategies in Maintaining Peac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ssues & Studies 43(2), 224-225
2. Kennedy, Andrew Bingham (2007), China’s Perceptions of U.S. Intentions toward Taiwan : How Hostile a Hegemon? Asian Survey, 47(.2), 26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