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消息满天飞的啓示

2012-12-13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终于降下帷幕,回望十八大的报道过程,对于境外记者来说,可说是刺激与有着最多不确定因素的一次,从薄熙来案、习近平「神隐」,到闭幕前一天,仍有基层代表信誓旦旦说常委有九人…。不到最后一分钟,都不知道真命天子有那几位?本文试图透过境外媒体(按内地的分类:香港传媒亦属「境外」)有关十八大的一些报道,探讨香港传媒报道重大及敏感的中国新闻面对的困难及因此应遵守的一些基本新闻操守。

媒体关注的议题
  十八大会期只有短短一周,却「折腾」了记者一年多。外国媒体最关注的有两大重点: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组成如新常委是九人或七人?谁入谁出?二是胡锦涛会否「裸退」?香港媒体则多另一议题:谁主香港事务?这些均属重大新闻题材,但境外记者无法从任何官方途径取得信息,这突显了采访中国新闻长期存在的难题:消息满天飞,但不知如何查证。

  平心而论,近年内地推动政府透明度,不少部门都设立了发言人制度,香港传媒较为熟悉的有外交部新闻司、国务院新闻办;主要官媒包括中央电视台(电视)、《人民日报》(报纸)、新华社(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台)、《中国日报》(英文媒体),这些都是境外记者取得官方信息的来源。

  但报道十八大的难度在于,以上所提均为政府部门,与中共党务无关,例如境外记者不时在每日例行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就薄熙来案或十八大议题提问,但外交部发言人不可能回答,亦不是适当的回答人,对此境外记者其实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提问题出于「交功课」心态居多,反正要一个官方回应,管他外交部答不答,问了再说。

  公平起见,对于北京来说,也有其不作回应的理由。十八大关乎十年一次的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交接,滋事体大,党内争议之多可想而之,除非中共高层想把这些酝酿过程都公开,否则官方怎会天天通传(update)记者最新进展?但偏偏这些过程都是记者最感兴趣的东西,又偏偏正如毛泽东说过的,共产党是「党内有党,派内有派,那很正常」。有关人事安排的消息在过去一年多,特别是薄熙来案发生后,传闻不绝于耳,对境外,包括香港记者及其新闻机构既是一大新闻诱惑,也是一大考验。

  在香港,中国新闻的来源有三大类:一是内地官方媒体,如上文提到的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二是来自外电或外国媒体如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CNN等;三是香港记者自己北上采访或自己的消息来源提供。

  内地官媒有关十八大的报道很「官方」,十八大前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集中报道各地如何迎接十八大,以及过去五年全国各地取得什么成就的总结,以及某些基层党代表的介绍等等,这些在香港记者看来,「宣传」多于「新闻」,当然新华社也有一些资料性报道,例如中共党章历次如何修改等,这些作为背景很有用,但没什么新闻性,人事安排的相关消息则完全欠奉。

如何查证及报道黑材料
  外国媒体关心的重点与香港记者不相伯仲,焦点是人事安排,以及中国未来政治、经济大方向会有何调整等。但香港记者对外电的中共高层人事报道半信半疑,因很难判断外国记者的消息来源是否可靠,他们和香港记者一样,很难取得官方确认的敏感资料。

  直到当两间公信力良好的外媒,先是彭博通讯社爆出震撼性的「习近平家人经商及财产」报道;后是《纽约时报》有关「人民总理温家宝家人的财富」报道,引起不少关注:一是外国,甚至香港媒体,有否不自觉地成为了中共不同派系互相角力的工具?二是在报道极敏感的中国新闻时,传媒机构本身怎样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彭博通的报道引用了大量数据,行文很小心,还在文中说明三点:一,经彭博多方调查:并未找到习近平与夫人、女儿有任何商业活动及资产的线索及记录;二,没有任何传闻及线索显示习家人的财产与他们三人有任何关连;三,找不到指习近平的职务与他的其他家人取得这些资产有任何关系。难怪有人说,这篇报道不谛于替习近平澄清了以往的一些不利传闻。但由于报道的敏感性,北京即时屏蔽了彭博的网站,十八大闭幕七常委见中外媒体,彭博亦被拒之门外,但习近平选择了对相关报道不作回应,事件也就慢慢沉寂下来。

  相对于彭博,《纽约时报》则收到温家宝家人代表律师发出的律师信,但有内地学者认为此举是姿态重于实际,温要表达的是他问心无愧,法律程序一但展开便漫长而复杂。但这也显示内地政府,起码温总及其家人,选择了以法律途径去面对指控,这种做法今后会否成为内地官方应对传媒不利报道的一种模式,值得留意。《纽约时报》坚称其报道正确,亦指出经过长达九个多月翻查各方文件,没有证据显示温本人有涉及他的亲属的任何商业活动。

  本文不是探讨彭博和《纽约时报》的报道正确与否,更不能妄下评论该两家新闻机构发出报道的时间(timing)有没有特别之处,但两篇报道行文方式慎重,引用资料相当多,《纽约时报》记者翌日更撰文讲述如何透过内地工商管理部门,从众多的公开的公司登记资料中查证,这是记者进行调查报道应守之道。

  新闻报道要准确、公平,记者应遵守相关的操守及新闻道德,对于无法从官方途径得到答案的敏感问题,记者更应小心查证,一些行内公认的规举如英国著名的Reynolds VS Times Publication案中,法官便指出,在报道重大敏感题材时,新闻从业员必须经过慎重的查证,包括必须考虑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必须有充分时间让受指控的对方回应;必须考虑相关指控的严重性;以及考虑文章发表的时间性及当时的大环境;而文章本身的行文语调(tone of the article)也要考虑(是否公正)等等…。

  有评论说,外国媒体被反习及反温的保守力量利用了,这些「黑材料」旨在打击这两位被视为开明改革派的中共领导人。这里引发一个问题,正如在香港特首选举时,也曾「黑材料」满天飞,放料之人是不是有其特定目的?众说纷纭,记者拿到「黑材料」后怎样查证、怎样报道,应由新闻机构负责人及相关记者按照新闻原则,查证后运用专业的新闻判断(journalistic judgment),外人不宜指指
点点。

报道中国新闻的重要前提
  另外,也有某些评论指,香港媒体被「河蟹」,没有太多跟进外媒有关习、温家族财产的报道,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来香港传媒无法从官方渠道证实相关的信息,只能引述彭博、《纽约时报》的报道;二来这并非香港媒体的第一手资料,篇幅即便不及两间外媒,并不等于香港媒体不重视该新闻的跟进。事实上,本港亦有中、英文报章大幅转载《纽约时报》有关温家族财富的报道;当温家人发出律师信后,亦并非只报道律师信,而是即时跟进《纽约时报》的回应,把双方理据同时刊登,并访问多位内地学者,多方位评论温家人发出律师信的背后意义等。

  简而言之,从此次有关中共十八大的报道及采访过程看,一国两制下,香港主流传媒在报道中国新闻时,既有其优势:如享有比内地媒体高得多的自由度;但亦存在着很大的羁绊:北京官方一直视香港媒体为「外媒」,香港记者对敏感资料无法入手查证,加上香港记者驻京时间普遍较外国记者短,花长时间在内地翻查证据、资料,目前仍未为香港媒体所普及。但无论如何,面对敏感题材,小心再小心查证,既不随便捕风捉影,亦不只是歌功颂德,是客观、多方位报道中国新闻的重要前提。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