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改变中国

2013-05-15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力量转移》一书中,用「颠覆性的传播媒介」一词,说明电视在东欧巨变、马科斯倒台中所起到的颠覆作用。他指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正在爆发的新的传播媒介亦或是旧媒介花样翻新的使用,都是对国家权力(有时是推翻)的挑战。」他还引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媒介专家威廉斯.亚当斯教授的话说:「菲律宾所发生的一切是通过向新式革命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这是一种通过媒介和符号而进行的革命」。

  在该书中,他虽然未给「颠覆性的传播媒介」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通过以上阐述,可知它是指那些拥有广泛受众和较强的公信力,在历史变动的关键时刻具有颠覆力量的大众传播媒介。

微博—颠覆性媒介?
  如果阿尔文.托夫勒再版该书,电视这一「颠覆性的传播媒介」之威名可能会让位于微博(Micro Blogging)。全球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认为:「在美国人看来,推特和YouTube是个人自由问题,而在其他一些国家来看,它们都是攻击手段。」推特的这种「颠覆性」力量,已经在「阿拉伯之春」等其他的政治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在「颜色革命」中 ,伊朗「绿色革命」的参与者用推特进行了直播,成为号召性的力量;2009年5月8日,《独立莫尔达瓦报》使用了「Twitter革命」一词,认为索罗斯利用推特等网站,在该国制造动乱。2009年4月7日,美国的《外交政策》发表莫罗梭夫的文章《译文:莫尔达瓦颜色革命中推特的作用的更多分析》,称美国「在国外的莫尔达瓦人从远端对参与抗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方式就是通过推特保持即时关注。」

  推特的这种「软实力」,令美国政府感到颇为受用。2009年6月18日,美国国防部部长罗伯特盖茨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推特等社交媒体网路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因为「这些新科技让独裁政府难以控制资讯」。

  尽管推特在中国内地被过滤,但是网民通过电子邮件和翻墙软体,仍然可以及时了解到推特上的最新资讯。据新加坡早报网媒体报导:「2009年7月5日,中国新疆发生多年最严重的流血暴动,Twitter的优势再次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官方媒体的报导只有寥寥几行字的时候,网友自发收集到的照片、手机拍下的视频、事件程序记录已经在网上狂转」。1

  在中国内地,特殊网路环境使得微博(Weibo)诞生,就成为中文世界最为流行的沟通工具,同时也所以被称为「中国的推特」。

  曾长期报导中国事务的英国记者Jasper Becker 2012年为《改变媒体 改变中国》(Chaning Media,Changing China)一书所写的书评中说:「我们反覆地被告知,新科技将摧毁共产党审查和控制媒体的能力;这话我们至今已足足听了30年。最初是传真机的普及,最近是推特和微博(Weibo)的流行。」可见,在一些「中国观察家」那里,微博被视为中国当下最具有颠覆性力量的媒介。

  微博的「颠覆性」除了上文所述,还表现在技术创新和传播模式上。笔者曾于2011年撰文,借用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分析微博的技术特性和传播模式。微博基于Web2.0的特点和「即时网路」技术,开发出比博客(Blog)门槛更低、功能更强,但操作更简单的互动分享平台。该平台以人为维度,以「使用者创造内容」为特色,由海量用户同时在线生产、分享和评论海量的「微文本」内容,完全符合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的「新新媒介」(new new media)的概念。

  微博在传播模式方面的革命性,即李开复所说的「基于信任的『病毒传播』模式。2 这种传播方式,通过关系桥(bridge)、节点(node)、线(line)、结构洞(structural hole)形成了以中心性(centrality)为主的传播网路,通过户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不同层级的「强关系」和「弱关系」连结,整合了口碑传播、组织传播等模式,达到了信息的裂变效果。加上微博以开放应用程式设计介面的形式,兼容大量的第三方软件,扩大了传播效果,颠覆了以往的新媒体传播模式。

作为「建设性媒介」的微博
  微博已成为流行于中国内地的一种虚拟生活方式。在一些微博用户看来,「自由平等太虚,金钱帅哥太实。不如微博,虽是口水,也有思想;尽管唾沫,也有温良;只是围观,也有力量!」(引自@深大丁未的微博介绍)。诚如人民网的舆情监测负责人祝华新的所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运转的基本元素,像空气和阳光一样」。3

  尽管微博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为「颠覆性的传播媒介」,但它同时也堪称「建设性的传播媒介」。其「建设性」的最重要体现,不仅在于建构了一种「流动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背景之下的别样个人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微博,可以张扬普通人的表达权,形成对话以致达成共识,从而起到促进民主社会建设的作用。

(一)微博是对社会资本的建构
  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通过社会网路动员资源或能力的总和。微博具有网路社区属性,「关系为王」和「内容为王」的规律在微博平台上同时发挥作用。2010年,Facebook的官方博客发表艾唐.巴克什(Eytan Bakshy)的研究报告,证实了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1973年提出的「弱连带的优势」(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认为「尽管一个人更有可能分享来自密友的单条资讯,但弱关系的集合却肩负了多数资讯传播职责。」「我们消费并分享的大量资讯都是来自不同观点的人。」

  在微博女王姚晨的4580万粉丝(followers)中,绝大部分是「弱关系」,因为其关注的对象只有588人,这些人中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强关系」。但正是大量的弱关系「求关注」、「求转发」,使她能动员数千万的粉丝资源关注某一话题,为弱势群体代言。

  在新浪微博上,这种利用「微力量」动员网路资源服务社会的做法被称为「微公益」。除了学者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媒体人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计画」影响较大外,还有赵薇等明星转发、10万微博用户接力,「四岁大肚女童被微博改变命运」等公益事业,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因此,「神奇的微博」成为亿万人构建爱心与和谐社会的公益平台。

(二)微博是对公民媒体话语方式的建构
  除非加上被称为「长微博」的图片形式的附件,微博(Weibo)内容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140个汉字,因此便于资讯的即时互动与分享。在《微博力》(Twitterville)一书的作者谢尔.以色列(Shel Israel)看来,微博客的主帖与跟贴的互动是一种「交谈」,「这种交谈犹如一条河流那样自然流淌,不久之后,它就被人们称为「推特流」(tweet stream)」。丹.吉摩尔(Dan Gillmor)认为,传统的新闻媒体「把新闻视为演说」,「告诉你新闻是什么」,资讯的流向是从上到下,话语方式是「告知」;而微博的资讯流向是从边缘流向中心,话语方式是平民式、探讨式、情绪化的,在亲和力与贴近性方面都要胜出一筹。在评论方面,微博催生出一种触及时弊、微言大义的「微评论」文体。这种独特的「公民媒体」话语方式,体现了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所谓「李普曼式的『告知新闻』到杜威式的『对话新闻』的转向」。微博建构的话语方式,直接影响了传统的主流媒体的话语方式,同时催生出一种简明、扼要、时效性更强的「微博新闻」。《北京日报》还将写作「微博新闻」作为2013年招聘考试的题目。

(三)微博是对舆论监督的建构
  2012年以来,中国的网路反腐出现高峰。仅在2012年下半年,就有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湖北神农架就业局长刘运山等重量级的官员在网路曝光后被撤职或免职。2013年3月,原任陕西省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被称为「房姐」的龚爱爱,也因网路举报拥有大量房产和伪造公文和身份证件,而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微博由于线上人数众多、传播资讯迅速,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微博一转,围观一万;反腐一动,倒下一片」,微博已然成为舆论监督的利器。

  微博的舆论监督作用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3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谈及微博时代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时强调:「现在社会已经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社会,我国微博的用户有数以亿计」,「我们要及时公开相关资讯,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接受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目前在新浪微博上,出现了一些诸如以「独立调查记者」、「著名反腐记者」的认证。微博「自媒体」的曝光平台与「全民反腐」的呼声相应,成就了许多拥有大量粉丝的「网路反腐英雄」。例如,拥有40万粉丝的纪许光(又名「纪智鹏」),微博上的自我介绍是「独立调查记者。重庆(雷政富)事件、河南洛阳性奴案、武汉飞越疯人院、记者通缉门事件揭露者。专注于独家新闻的采集和传播。」又如,拥有13万粉丝的公民记者朱瑞峰,创办的人民监督网「已监督曝光了38名厅级以上活老虎高官、32名处级以下干部。」以上两位「微博红人」,正是曝光和搬倒被称为「雷冠希」的雷政富的关键人物。

(四)微博是对公共领域的建构
  在笔者所作的一个德尔菲(Delphi)专家问卷调查中,接受谘询的中美英专家们同意:当前中国尚缺少一个哈贝马斯所谓「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媒体。微博是当下中国具有一定「公共领域」潜质的媒体。其潜质表现于「草根媒体」特性、讨论话题的广泛性、及时性和对民众表达权的张扬。

  在拥有超过5亿注册用户的中国最大社会化网路平台—新浪微博上,日均活跃用户达2700万,活跃用户日均使用超过90分钟,每日博文发布量达1亿条。」4 根据2013年4月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2013年「两会」前后,700多万微博网友以「微博看两会」、「我的两会提案」、「两会好声音」、「我给两会捎句话」等为热门话题关键字发表相关微博,提及「两会」、「房价」、「税收」、「环境」、「收入」、「养老」等国计民生热词达到92729469次。

  北京大学学者胡泳指出,「微博本身虽然无法传递太复杂的讯息,透过微博快速传播即时新闻和评论,加上视频和图片的转发,却为中国建立了公共的资讯和讨论平台」5

  在微博这个「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公共平台上,每天都上演着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文化奇观」—官员和抗议者在这里对峙;公知和左派在这里「约架」;同性恋和异性恋者在这里叫板;「求虐」者和「施虐」者在这里遂愿;中国驻外机构和外国驻华使馆在这里相遇;政府官员与民众在这里对话……士农工商乃至鲁迅笔下的「引车卖浆之流」都可以发布个性化的资讯和观点,分享与评论他人的意见,从而有效地张扬了人民的表达权,促进了约瑟夫.毕塞特(Joseph M. Bessette)提出的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有了官、民、民间意见领袖的网上拉锯,彼此的边界、关系都将持续转变,互联网为政治改革注入动力,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由此得到彰显。」6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微博的表达权与「理想的传播情景」》和牛津大学OII同名访问研究项目支持)

1 韩咏:《新疆暴乱 微博爆红》: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eature/pages/feature090712.shtml
2 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60页,2011
3 http://www.dw.de/公民社会在逐渐改变中国/a-16794314
4 佟力强总编:《首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第127页,人民出版社,2012
5 http://www.dw.de/公民社会在逐渐改变中国/a-16794314
6 韩咏:《新疆暴乱 微博爆红》: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eature/pages/feature090712.shtml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