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牌风波看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前景

2013-11-13


  创意产业是香港的核心工业之一,去年创意产业约占香港整体GDP的4.5%,政府亦愈来愈发现它的重要性。除了电视发牌联系到创意产业,最近由行政长官主持的经济发展委员会亦提出具体建议,有感邻近地方在这方面发展一日千里,香港要急起直追,必须要规划未来十年的发展,包括在现有大学及院校加设培训渠道。

  培训人才增拨资源,这个做法看似理所当然,但是它漠视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须经过市场的洗礼,并从市场吸收经验,才有一个良性循环。但政府一方面大量开设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又限制电视发牌数目,令有心实践创作的人缺乏出路。香港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所谓支持是否口惠而实不至呢?

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取态
  创意文化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在培训及实践两方面相互结合。当然创意产业不局限于影视行业,但影视业一向是创意产业的火车头;像一出电影受欢迎,便会衍生不少相关的产品,如电脑游戏、文化旅游等。培训人才只依赖学术机构有不足。

  以影视产业为例,学院资源有限,只能让学生制作微电影,但短片规模无法与大型制作相题并论。要体验如何拍动辄数百万以上的电影,又怎能单依赖学院?像香港电视拍一套剧集,制作费也要上一百万元,新人若没有机会接触这些规模的创作,其创意又如何得到磨练?面对一个封闭的电视制作环境以及一个夕阳西下的电影界,单靠院校培训,又如何与其他地方竞争呢?
虽然政府一再强调发牌数目是百分之一百的增长,但香港电视与其他不同是它真是一间大量招聘创作人才及制造就业机会的公司,以戏剧作为主打剧种,亦可以与电影业有良性互动。

持续发展需要制订长远文化创意政策
  除了培训人才,还要全面的部署及推动。香港影视行业的困局有结构性,亦有文化性。香港先天市场狭小,本土市场发展空间有限,而产品类型亦欠多元化。电视业长期一台独大及缺乏外判机制,令行业缺乏开放性及包容不同形式的创意。本地电影业的问题,则是在中国强势崛起之下将出色的电影人及演员淘空,令中小型电影公司难有作为,工业环境早已不成气候。另一方面,国内的庞大市场亦令制作成本上升,影响低成本制作的香港电影的竞争力。以往港产片的出路是合拍片,但现在国内连合拍的机会亦愈来愈少,整体从业员不少面对开工不足的问题。如何在市场结构上找到突破,这是政府在较高层面可以为行业做的事情。

  另一个问题是观众层面的。全球化的香港,接收来自四方八面的潮流文化及资讯,新生一代都习惯接收优质的全球文化,例如追捧日韩地区的电视剧、流行音乐等,因它们已超越较香港不少同类制作。香港要急起直追,除了在制作上要增加创意及多元化及本土特色以外,还要有懂得欣赏及支持本地创作的本土观众。香港文化界不单要做好作品,亦要培养本地观众口味,令香港人支持香港的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才有有利的发展。固然香港已有既定的电影节,但政府可否增拨资源让香港观众认识更多香港本土的创作?增加观众对港产作品的支持?

  七、八十年代,香港曾经有光辉灿烂的影视行业,但当时缺乏经济规模及可以持续发展模式,自九十年代制作量下滑,港产电影已持续不振接近二十年。虽然不少有在香港有知名度的艺人及有能力的制作者仍有机会受国内片商青睐,但香港影视业过去的成功的方程式不能复制,未来需要更多的有创意的经营模式,但不能单靠在行内打拼者自生自灭。在全球化的年代,地域之间的比拼不能只依赖人民,政府的文化政策亦有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在亚洲流行文化上独领风骚的韩国,在九十年代以后政府已经开始扶植本土的电影业,例如成立电影学院、加强韩国片在海外的宣传等。香港在此的力度仍然不够,需要与业界互相配合,问题是政府是否愿意负起推动的角色。

免费电视业与数码政策不能分割
  有关免费电视市场的争议,主要集中讨论在发牌与否及其理据的问题上,事实上目前即使多发一个牌给香港电视,免费电视市场的竞争亦非在同一个技术层面,因为新拿到牌照的经营者只能以光纤网络传送,有别于目前两间免费台以大气电波传输的模式。虽然现时投得牌照的两个经营者都已经拥有覆盖全港的电话网络,但对观众来说,要多节目选择却要面对使用多个遥控器的烦恼,特别对年长一辈来说,可能更难操作。而对经营者来说,若以光纤网络传送,尚要解决机顶盒成本谁付的问题,以及网络入屋的问题,解决两个问题都需要时间,期间亦影响观众收看的热情及收看率。

  事实上,无论发多少个牌,现时的所谓市场开放只是局部性的,至少在技术而言,距离真正的公平竞争日子尚远。真的要做到公平,几个持牌者必须要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要达到此必须要在传送技术全面数码化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电视产业的全面开放及公平竞争,与数码化的进程关系非常密切。
特区政府在2007年底正式推出数码地面电视广播。当时目标是在2012年年终前中止模拟地面电视服务。经过数年努力,数码地面电视网络的覆盖范围已占全港超过九成人口,渗透率为大约为72%,至2011年中,仍有四成观众收看模拟电视。因此在2011年中的行政会议上,政府将中止日期由2012年年底延迟至2015年底。若政府切实执行模拟制式电视频道的转移,则免费电视传送可望全面数码化,市场亦可以容许更多不同参与者一起竞争。换言之,香港免费电视业的另一关键发展时机是在两年之后,到时无论在传送技术及频道数目,以至市场结构各方面,都可能出现大变。而似乎局长亦反覆强调的「循序渐进」模式,是预示未来在此方面的变化。

香港电台率先推出免费公共广播电视频道
  因此,未来几年可以说是香港电视业的变动期,除了商营广播业外,政府亦已确立香港电台的公共广播角色,以及增拨资源助其发展,除了兴建大楼,亦拨备协助其发展数码地面电视。过去几年,港台已建立了发射网络,如向两家免费电视台商讨租用合适的山头发射站、订购仪器及设备,进行技术测试等。港台并增加制作高清电视节目的时数,由每年约50小时增至不少于200小时。

  当两间获新发牌的电视台密锣紧鼓筹备开台事宜,香港电台的电视频道将悄悄投入服务,成为本地第三间免费台。明年一月中,香港电台的数码地面电视会进行频道试播,届时本地观众可通过大厦的公共天线系统接收观看本港首家公共广播电视台的免费节目。港台电视频道除有自家制的港台王牌节目外,亦有外购制作,类型可以更多元,这对投诉节目缺乏选择的观众来说,不啻是一个好消息。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

从数据看香港电视变化

李敬华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