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望新闻自由已到谷底

2014-05-16

  看着第一份「香港制造」的新闻自由指数,脑里不期然泛起股市新闻时常听见的一句评语:低处未算低。这曾经让内地人钦羡、港人自傲的新闻自由,怎会已到了让内地行家也感忧虑的地埗?

  香港新闻自由空间日窄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讨论时只能数算打压事例、罗列限制措施、点点自我审查案例等等,总有只见树木,未见森林之感;至于国际组织进行的排名榜,则只能宏观地让人了解香港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而一般的信心指数,则流于感觉;究竟香港的新闻自由具体差在哪里?强项又是什么?这问题在我脑内萦绕多年,终于因缘际会,数年前与个别学者开始探讨,终至组成由一群学者与香港记者协会代表参与的顾问团,共商如何为香港度身订造新闻自由指数。

  指数由公众和新闻从业员两个单元组成,公众部分由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随机抽样1018人进行调查而成,新闻界部分则由香港记者协会派发问卷予各位行家填写,最后将成功收回的436分问卷交予民研计划进行统计得出。

  香港首个新闻自由指数以低水平开局 – 以100为最高,公众指数是49.4,新闻业界指数更低至42,情况虽然令人忧虑,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指数组成部分的分项,细看香港的新闻自由哪里出了问题。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在组成指数的十条问题中,有四条与自我审查相关,在业界眼中,全都问题多多。以0至10分评分,当直接问及业界自我审查是否普遍的问题时,平均分达6.9,是众多问题中「最高分」的,可惜这是一条负面问题,得分越高,显示情况越差。而在细问之下,发现业界自觉对批评中央政府、大财团及特区政府时,都有所顾忌,普遍度的平均分依次是6.2、6.2及5.2,明显超出代表一半半的5分,即新闻传媒对政治权力来源(中央政府)及经济源头(财团手握的广告费)均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梦魇。

  若再加上商人重利的新闻传媒老板或管理层「向员工施压而影响编采自由的情况」普遍度的平均分「高达」6.5,便不难想像有多少新闻在传媒自我阉割或被人行宫刑之痛苦声中「被消失」!

  笔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辈,但请各人抚心自问,有多少次在接获「电话凶铃」后据理力争?有多少次是在接获「电话凶铃」后即时「契合」?又有多少次是在风静铃止的情况下,疑心生暗鬼地自动放弃?谁都知道,猜度是最容易让人堕入宁左勿右、自我设限的圈套的。

  古代圣贤孟子有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若身为第四权的新闻传媒亦不能反躬自省,「揸正黎做」,又如何令人归心支持我们争取新闻自由?

港府收紧资讯水喉

  第二个拉低新闻自由指数的,是新闻传媒在获取报道所需资讯时,往往遇到阻碍,「攞料难」的普遍程度,平均分达5.9。其实,掌控最多资讯的政府「为难」新闻界,已是路人皆见,以致公众部分的评分亦达5.5,即是明显有难度。

  只要回想政府近年不断收紧新闻传媒和市民获取资讯的途径,便不难理解为何业界和公众都深有同感:以私隐为名,只提供少量突发资讯予传媒;尝试修例来限制公众到公司注册处查阅董事资料,幸而最终被阻;逐渐以经筛选的传媒参与的闭门「吹风会」,代替公平公开的记者会;不合理地拒绝市民和记者透过公开资料守则索取公共资料的申请…,不一而足。

  难怪在没有计算进指数之内的深入问题中,422名新闻从业员对政府的资讯发放评分极低,以10分代表极佳,在港府发布悠关公众利益的重要资讯时,表现被评只有3.7分;而问责官员回应传媒查询时的态度,以10分代表绝对如实作答,而0分代表绝对回避问题计算,官员只获3.1分,表现可说拙劣。

  事实上,在新闻界的自填问卷中,有144人在开放性问题中自行点出过去一年中出现的打压新闻自由事件,当中,谈及政府行为的,有51人。除了上文提及的例子外,不少还直指政府阻挠传媒采访、官员经常拒绝回应记者提问、没有适时公布高官外访行程、采访区/示威区位置不合理、拒绝网媒入场内采访政府活动等,其中一人更表明,曾被新闻处致电上司投诉,亦曾被行政长官办公室致电上司要求「澄清」报道。

  不过,最多记者点名指为打压新闻自由的单一事件的,非关政府,而是事关政府阿头 - 梁振英向《信报》前主笔练乙铮发律师信,有17人,可见大家都十分关注,这是否一区之长改以法律手段震慑新闻界的先兆。面对口说尊重但实质处处为新闻界设限的政府,只能以法例规定她尽量开放,确保资讯流通,故此,资讯自由法的订定确是急不容缓。

  香港号称是区内资讯中心,资讯流通又是香港四大成功支柱之一,实在难以理解港府为何会拒绝订定资讯自由法,以巩固香港这成功支柱。当全球已有93个国家订定资讯自由法,甚至连内地亦已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资讯公开条例》多年之后,香港为何仍然害怕订定让政府在阳光下运作的资讯自由法?!难道港府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抑或政府深信拥有资讯就等于拥有力量,故此拒绝与市民分享力量?这些问题,政府仍欠公众一个合理解释。

确认传媒监察功效

  在种种压力下,新闻传媒大致仍能发挥第四权的作用,备受肯定,而且是公众与新闻业界评分一致的:两个群组都给新闻传媒发挥监察功效打上6.6分,成为众多负面因素中的正能量。

  期望往后的日子,业界更好地发挥这角色,让公众更认同新闻从业员值得享有更多的自由。

  更加重要的是,让我们好好努力,尽量消减拉低新闻自由指数的负面因素,令这个低水平的开局成为新闻自由的谷底,往后的指数将是一路爬升。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