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报业旳生存成为众人关切的焦点。简单的说,报纸的生存危机和经济成本上涨、新兴媒体的加入竞争、以及读者流失有相当的关系。
首先就经济层面而言,首先对报业造成影响的就是国际纸浆价格的不断飙涨。近年来由于全球性的造纸原料木片短缺及环保问题,使得纸浆价格上扬,连带影响了纸张的价格。成本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报业的营运,而报纸印刷多余的成本也势必要转嫁至读者及广告商身上。换句话说,报纸也许就不再是廉价的传播媒介了。
再以广告量来说,报业的生存绝大部分得仰赖广告的收入,但广告量的下跌却一直对报业造成困扰。以美国来说,在去年纸价尚未上涨,经济压力没那么大时,全美报业的总收入高达三百四十二亿美元,比九三年提升了7.25%;然而,它在各媒体的广告占有率却反而下降了0.3%。
除了经济层面的因素之外,报业另一个核心的隐忧则是新兴媒体所带来冲击。
萤幕成长的一代
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电视进入大多数人们的家庭以后,很多阅听人天天看电视,并且习惯于自影像中汲取资讯。这种倾向尤以年轻的一代为甚,一个六十年代以后诞生的婴儿,打从他的脊椎骨可以与地面垂直之后,就开始受大量影像资讯如MTV音录影带、电子游戏、漫画书、和个人电脑提供大量的刺激,阅听人在这些影像资讯中游走,却不愿意或不习惯从报纸中汲取资讯,即使是平面媒体,也多选择图像资讯(漫画书日益盛行的现象正说明了这个事实),因而也造就许多不太适应文字、但热爱视觉资讯的人口。
美国「全国电视大学」校长杰佛瑞用「萤幕的一代」来形容X世代的年轻人。他们有一套独特的「视觉哲学」,习惯利用萤幕取得资讯和工作。很明显地,对这群「萤幕的一代」而言,萤幕阅读似乎才是最符合自然的阅读方式。有人称这是一种「世代的变迁」(generation change)。报纸也曾经风光过,但如今那些伴随着报纸成长的忠实读者已垂老矣,而年轻一代在电子媒体的环境中成长,报纸只是众多传播媒介当中的一项而已,并不是非读不可。也就是说,报纸的读者已从规律性阅读转变成偶发性的阅读。根据美国报业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NAA)的统计,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有67%阅报,但是十八至廿四岁的青少年人口中,则只有52%的人阅报,世代间的比例明显低很多。报纸已不能吸引年轻的一代,他们玩电脑、看电视、上网路,但就是不太读报纸。这些情形也直接造成了发行量的低迷。根据美国ABC FAS-FAX的统计,美国前二十五大报多年来饱受发行量减少之苦。从七零年至八九年之间,美国的成年人口增加了37%,户口增加了46%,但报纸的总发行量却只增加了1.1%。
电脑走进百姓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研究室」的创办人尼葛洛庞帝在其著作《数位革命》中指出:随着电脑和网路的发明,人类社会中的资讯流动已经从「原子世代」步入「位元世代」。尼葛洛庞帝的意思是:过去有许多资讯和知识,必需依附在特定的实体上才能够传递和散布,如今透过电脑网路,资讯垂手可得。在十九和廿世纪初,人们如果要参观博览会势必须漂洋过海,才能一睹,但不久之前在网路上就有一个世界虚拟博览会在网际网路上开幕。任何人只要用电脑联上网路,便可以畅游各个国家的展览馆,比起十九世纪的人们必须漂洋过海才能一睹博览会盛况,现代人拜科技之赐,显然方便多了。新闻从业人员过去必须靠纸张传递资讯的内容,现在则可以透过「位元的转换」将资讯向四面八方传达,但这样的新传播科技的出现,对于报业而言,到底是危机还是转机?
电脑过去扮演的角色主要在于提升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但是在廿世纪末的前十年,电脑的角色有着戏剧性的转变。尤其是以电脑网路为主的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影响所及,电脑再也不只是单纯的生产工具,透过网路联结和多媒体的表现方式,电脑即将成为大众传播的一个通道。
从九四年起,美国家用电脑销售数量首次超过电视机。去年美国也修改法律,容许公众电讯业者与有线电视业者作跨媒体的经营。假使这意味着未来的趋势,那么,电脑将走进寻常百姓家,和传统媒体合流,成为日常电器用品。公众电讯业者与有线电视业者将藉由高速资讯网路提供电子资讯内容。
资讯服务多面向
国际电脑网络上提供各种资讯服务,这些资讯服务可以从几个面向来区分。从参与者的规模而言,网路上的讯息传送可以是个人对个人,也可以是个人对众人,或者众人对众人。从时间结构上而言,有些资讯服务可以让阅听人同步收取讯息,有些则未必。从资讯发送方式而言,有些资讯服务只是单方面讯息发送,有些系统则让通讯双方可以互相「对话」。最后,早期发展的资讯服务受限于技术,只能提供文字内容,晚近发展的资讯服务,则可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材。
国际电脑网络协会(InterNet Society)的统计指出,在九五这一年全球共一百零六个国家的三百九十万部电脑主机联上网际网路,这个数字比前一年成长了24%;如果照这速度进展,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一亿部电脑主机上线。
根据「尼尔逊媒体研究中心」在九五和九六年前后两次在美国加拿大地区所作的抽样调查,这家以媒体收视率调查而闻名的机构发现:在北美地区有两千四百万使用者曾经使用国际电脑网络,这些使用者平均每周花费五个小时上线,一半以上的使用者因工作而上网,许多使用者追求资讯与娱乐。针对网路阅听人所作的调查,对于网路媒体的发展颇具象征性的意义:网路已经继平面和广播电视之后,成为新兴的媒体。
打破传统媒体间疆界
事实上,因为科技的变迁,也使得传统媒体的生态在国际电脑网络的环境下,遇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首先,当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讯息都化为数位讯号,透过高速网路传输,往日媒体与媒体间的疆界已然打破。而除了媒体整合的趋势之外,传统媒体的组织及结构本身也产生了一些形变,这些改变都是电脑网路底下所产生的,我们大致可从以下三个面向来观察:
(一)传统媒体产业利用电脑网络技术延伸其触角。例如:报社记者利用网路进入政府和学术单位资料库,作为采访报导的辅助工具;媒体利用视讯会议等电脑中介传媒来作采访写作和查证工作、利用网路传输文字和影像稿件,都是利用电脑网路改变其产制流程,以及提升其生产力的例子。
(二)衍生性媒体渐次出现。所谓的衍生性媒体,指的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也就是在资讯网路的环境之下所产生的新媒体。传统报业拥有资讯内容和资料收集网络的优势,利用此优势作多角经营。九零年时代华纳合并后,即成立一家新公司名为「New Media」,透过电子资料库将资讯「再包装」作第二次发行。近年来许多传统的平面媒体纷纷加入电子出版的领域,用网路、传真、或语音系统发行报纸的电子版,或经营新闻资料库。
(三)电脑网路刺激媒体相关业者的跨业经营。电脑网路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机会,业者往往打破传统的樊篱,为了共同开发新媒体的市场并肩作战。例如,美国软体巨人微软公司(MS)即已宣布与NBC公司合作经营媒体事业;九六年七月十五日MSNBC正式开播,同时以廿四小时电视新闻网及网际网路的全球资讯网播出,此种组合一方面呈现电视新闻提供视听兼具的现场感;另一方面,也充份利用超媒体(Hyperlink)链结的资讯深度与广度。对于目前电视和报纸都形呈威胁。此外,像传统媒体如时代华纳和家电业者日本东芝公司的携手合作;资料库业界颇负盛名的欧拉克公司和日本的SERA公司、先锋公司也一起合作共同发展影像资料库事业,都是跨业经营例子。
转化报业的角色
未来报业如何在网际网路的世界中生存?随着网际网路逐渐发展,在未来资讯服务业将是有利可图的行业。包括以下三种行业:资讯网路服务业、资讯内容制作业和资讯包装业。资讯网路服务业主要的服务内容在作为网路使用者和资讯内容之间的中介,协助使用者找到所需要的网路资讯,以及引导网路使用资讯。其次,资讯内容制作业主要服务项目在为网路使用者采集、分析各行各业所需要的资讯。最后,资讯包装业将资料加以整理、组合、编排、压缩,使资讯成为使用者愿意付费的资讯。
报业虽然不会在明天立即消逝,但是背负着相当多就业人口以及媒体社会责任的报业的经营者,却不能不思考未来当数位资讯当道之时,传统媒体将何去何从。今天报业必须知道自己在未来世界里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拥有大量资讯内容,以及,二、拥有一批受过专业训练专事采集、处理、和呈现资讯内容的工作人员。而这两项优势是让报业转型为资讯服务业的钥匙。在未来的社会,依靠「移动分子」生存的行业均将逐渐淡出,而以依靠「移动位元」发展的行业将会成为主流。在这个时候,如何运用资讯内容和专业人材以转化报业的社会角色,将是我们必须加以严肃考虑的下一个问题。
(原文摘录自「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廿九届年会」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