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研讨会

2001-01-15

  由学界及业界合力主办的首次「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研讨会」已于本年一月四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参与人数有百多人,算是很好的成绩。作为筹组人之一,笔者认为研讨会已达到预期的目标。

  九九年八月,筹组有关研讨会的意念正式在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顾问团的会议中提出,并得到顾问团成员广泛支持。研讨会的筹备委员会随即成立,成员包括史文鸿、苏钥机、杜慧兰、刘育健及笔者。香港电台负责义务秘书工作。这个安排,使筹委会能独立运作,基本上不受任何业界组织影响。事实上,据笔者了解,这个亦是电视节目欣赏指数顾问团运作的理想模式。

  筹委会成立后,很快便确定了研讨会的目的,是要发动学界及业界分别从学术角度、电视制作角度、及广告业界的应用角度去探讨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的价值。鉴于社会人士对欣赏指数的认识依然有限,筹委会并不预期在一日的研讨会内能够达到共识,确定欣赏指数的发展方向。

三场研讨各有专题

  经过年多的筹办,当中包括把研讨会的日期延迟两次,研讨会终于在一月四日顺利展开。研讨共分三场,可谓各自各精彩。

  第一场研讨会集中从学术角度探讨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的研究方法和局限,由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兼讲座教授朱立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韬文教授负责评论,三位学者题交讨论文章,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首席讲师史文鸿博士提交的「香港电视节目惯性收视与欣赏指数」、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主任钟庭耀博士(即笔者)提交的「浅论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的方法和局限」,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苏钥机博士的「何谓理想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的启示」。该场讨论触及的问题包括「欣赏」的定义、收视率与欣赏指数的关系、和理想节目的条件等。

  第二场研讨会则是从电视制作的角度探讨电视节目质素与欣赏指数的关系,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节目研究及发展科经理杜慧兰博士主持,主讲嘉宾包括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策划及推广总监胡容卿女士、亚洲电视助理总监(本港台)李洁贞女士、和香港电台电视部公共事务总监胡永杰先生。该节讨论以自由发言方式进行,范围包括优质节目和值得欣赏的定义、观众爱看的节目是否观众欣赏的节目、电视人与观众心目中的定义与索求是否相同、目前的欣赏指数能否反映节目质数、节目质素的指标、和如何鼓励本港电视业制作更多高质素又具欣赏价值的节目等。业内人士都非常踊跃发言,当中不乏电视制作人对时下观众口味的揶揄。

  最后一场研讨会是由从广告业界的角度去探讨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的应用价值,由香港广告客户协助主席刘育健先生主持,实力媒体策略研究经理苏天毅先生主讲,实力媒体企划总监冯英才先生、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市场研究及资讯经理梁广就先生、和亚洲电视广告部副总裁林立升先生负责评论。讨论范围包括欣赏指数的实用性、数据的时间性、及媒体与客户和广告商之间的三角关系。不少与会讲者希望收视和欣赏指数最终可以合流,让广告业界能够加以利用。综观整日的研讨过程,气氛实属非常热烈。不论台上台下、学界业界,本地或国内人士,都踊跃发言,交流了不少经验和心得。筹委会现正整理当日的文章和发言,或结集成书,或在互联网上发放。

发展优质传媒指标

  是次研讨会的一大特点,是得到不同界别的广泛支持。是次研讨会由香港电台辖下,但运作独立的「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顾问团」主办,协办机构包括香港电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亚洲电视、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而赞助机构则包括香港广告商会、香港广告客户协会,和实力媒体,可谓开各界合作的先河。更加难得者,就是有数十名国内的传媒学者和专家,远道来港参加是次研讨会,并把国内的情况介绍给与会者。为了方便交流,研讨会亦特设普通话即时传译服务,由业余传译负责,香港电台免费提供器材。

  作为研讨会策划人之一,笔者觉得研讨会已吸纳了很多宝贵意见,为未来的欣赏指数调查提供很好的出路。笔者认为,欣赏指数的慨念其实适用于所有电视节目,不论是本地或外语节目、常规或特备节目、本地制作或外购节目、甚至包括体育节目、宣传节目、广告片段和重播节目等。至于调查的次数和发放结果的速度,则适宜尽快改良,以符会广告业界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研讨会的参与者相信已得到不少启示。

  最后,笔者希望向所有研讨会的筹委成员致谢。有赖各位成员的通力合作,很多问题都已迎刃而解。亦有赖香港电台给予筹委会的支持和高度自主,研讨会终能以业界大融会的形态出现,为发展优质传媒指标献出一分力量。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

从数据看香港电视变化

李敬华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