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条新闻》再看 香港电台角色与定位

2001-11-15

  公营广播这个源自西方的概念,已非首次成为回归以后如何落实一国两制的争议点。中国内地向来只有国营而没有公营广播,官方媒介作为政府宣传工具向来是中方人士的共识;至于编辑独立、言论自由、监察政府等西方专业规范,更非中国人所熟识的概念,在中西两地媒介文化差异下,要互相了解对方的立场,事实上是十分不容易。

亲中媒体再次发难

  回归以后,亲中人士最需求的,是在有限的大气电波,寻找有代表亲中意见的频道。目前本地的媒体市场主要仍由商营媒介主导,商营媒介为了市场效益及避免开罪广告商,自然流于淡化严肃政治,追赶市民低俗口味;在本地媒介市场,亲中传媒从来并非主流位置。虽然如此,并不表示他们不需要或不渴求与主流媒体对话,或让舆论了解他们的观点。而回归以后,这种需求变得更加理直气壮。

  这次亲中报章及爱国人士再次就香港电台节目《头条新闻》发难,表面上似乎是冲着个别节目及对政治讽刺节目口味的不同而来,背后推动的却是中西方对公营广播机构概念不同,及亲中媒体希望扩展它们在本地主流媒介的影响力,特别是这几年特首推动的政策不行,本地主流媒体支持不力,成为归咎原因之一。以此看这次中方传媒批评《头条新闻》的力度,显然比之前的更大。除了亲中报章对节目的「口诛笔伐」、几十人到港台抗议,声称《头条新闻》误导市民,特首也开腔批评《头条新闻》「低级趣味」;连《人民日报》(网上版)也有署名文章大肆批评。整体来说,今次亲中人士对香港电台所发动的「围攻」,可说是历来之冠。

民意与舆论共识

  虽然亲中力量一厢情愿希望香港电台转变为国营媒介角色,但过往数十年历史,本地观众对港台节目已有一定期望。像这次事件以后,不少舆论与民意调查都倾向支持《头条新闻》的表达方式,例如像十月廿五日报载民主党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6%被访市民认为,《头条新闻》以嬉笑怒骂手法讽刺时弊,有助纾缓市民压力。至于港台扮演的角色,则有超过六成人士认为,港台首要任务是反映各阶层的意见,只有一成被访者同意港台需为政府政策宣传。对于特首批评《头条新闻》,有55%市民认为会影响港台编辑自由。

  似乎在大部份市民心目中,已经认同香港电台作为反映民意的人民喉舌,多于作为官方喉舌角色,亲中人士要勉强港台扮演政策宣传任务,在民意认受性方面可能出现困难,一旦媒体的公信力(当然又是另一个西方概念)下降,亦会逐渐失去市民的支持。在大部份媒体市场开放的地区,媒体的政治独立性与民意支持度成正比。港台拿纳税人的钱去为市民提供公营广播服务,内有审计处监察,外有民意舆论批评,收视及收听率亦反映市民对港台路线支持度,港台使用的大气电波及政府资源既属公共资产,理应由公众决定这个公营机构该如何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至于节目品味问题,每个社会都有不同标准,亦应由大众口味厘定有关标准,媒体才能有效与群众沟通。

港台尴尬位置要正视

  到底香港电台属于政府还是属于市民?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所以才出现目前的角色混淆,与及来自不同政见团体的争拗。结构上,香港电台是政府部门,属特区政府架构的一部份,理应听命于政府;但在功能上,香港电台却扮演公营广播机构的角色,而这方面的角色已有一定程度的公众认受性。但与其他地区公营广播机构不同之处,是香港电台作为本地公营广播机构,是缺乏法理基础,依赖的只是过往港台与政府同意签署的一份《架构协议》。

  《协议》开宗明义:香港电台编辑独立。协议又订明:广播处长为电台总编辑,负责制订一套符合《港台节目制作人员守则》的编辑管理制度,藉以提供公正、均衡及客观的新闻、公共事务及一般节目,俾能为市民提供资讯、教育及娱乐。但这份《协议》的内容并非不可改变,不同的政府官员对公营广播的角色有不同理解,公众的期望亦可随时间而转变。目前港台位置的尴尬,就因为身处于政治功能与政府政策,与及因缺乏法理基础,名不正言不顺的夹缝下。这个身份及位置问题港府若不正视,同类争拗将无日无之。

公司化再上议程

  回归之前,因为中英政治争拗而搁置了港台公司化此建议。如今大局已定,港台在本地社会所扮演的角色问题亦应有明确定案,否则只会继续成为不同政见团体角力的场所。香港作为亚洲区内的传播大都会,实在有需要发展自身的公营广播媒体,以平衡主流商业媒体之不足;回归前香港亦曾出现不少有关壮大本地公营频道的讨论,可见舆论有此诉求,但可惜因为回归在即,一切牵涉到结构性转变的建议都未受重视;如今经济情况转坏,公营广播机构的社会角色问题自然并非特区政府首要关注的议题。

  虽然短期难以寄望政府在这方面有何建议,但对于港台发展的前路,社会及舆论其实可以开始认真探讨不同方案;若社会上真有明确诉求,可以由舆论推动政府重新考虑香港电台公司化的方案。事实上,要落实公司化须涉及很多问题,以及牵涉到庞大的人力物力,社会各界要就如何符合公众利益达到共识亦不容易,相信需要一段长时间讨论,才能探究出理想的方案。

一国强势下两制如何自处?

  香港电台建议寻找专业调查公司,以焦点小组形式研究公众对讽刺类节目的认受性作为探究民意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的,不过是继续倚仗民意支持节目的制作路线。事实上,在经济上逐步要与中国内地融合的压力下,在政治上仍然要维持两制的独立性是十分困难的。但港台要继续成为本地媒介的公营机构,除了有民众诉求外,在客观上亦有示范作用,无论对国际社会,以及台湾,一个独立公营广播机构的存在是有政治象征意味,以显示香港传媒类型的多元化,言论自由得到充份保障,令香港符合作为亚洲区国际城市的身份。

  长远而言,港台有需要走向公司化,才能有效解决目前动辄得咎的局面,有助提升其编辑自主的专业任务,港台应独立于政府外,才能贯彻其作为公营广播媒体的角色;当然这方面发展亦须得到各方共识,港台公司化才可顺利推行。另一方面,亲中人士对频道的渴求亦不能忽略,最终还是需要设立一特别部门专为港府宣传政策的频道,以减低亲政府和中方人士对港台的批评,及满足政府及亲中人士对政府喉舌的要求,当然这方面发展亦也必须得到市民认可及支持。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