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香港传媒生态──由新闻工作者问卷调查说起

2001-11-15

  法文中有dejavu一词,是「似曾相识」的意思。让我先做一下文抄公,引述一段三年多前写的文字:「最近有知名人士对香港电台的角色提出质疑,认为港台不单没有替政府说话,甚至用嘻笑怒骂的节目批评政府高官,与港台的政府部门身份不符。究竟港台应为政府服务还是为公众服务?它有哪些功能?港台应否继续保持编辑自主权?就这些问题,各界人士都纷纷表达意见,港台的定位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上述文字引自笔者在《传媒透视》九八年四月号写的文章,题为「从整体传媒结构看香港电台的定位」,大家有兴趣一看的话,可在香港电台网站上找到(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9804/)。 本文可说是该文的续篇,旨在又一次探讨香港新闻传媒机构现时的生态位置,及香港电台所处的定位,从而再审视港台的表现与角色。

最新业界调查结果

  笔者和同事在二零零一年暑假期间,进行了一项新闻工作者的问卷调查,共收回七百二十二份问卷,回应率为百份之六十二,共有二十间新闻机构的员工参加,取得 了有代表性的样本。调查中所问的问题十分广泛,与九六年及九零年所作的同类调查近似,其中包括对各新闻机构可信度的评价,以及由被访者对自己所服务新闻机 构的政治取向及受众取向作评分。由编辑和记者对新闻机构作评估,尤其是请他们自评所属机构的性质,所得结果的有效性应较高。本文资料源于二零零一年的调查,同时也和九六年调查结果作比较。

表一:2001年香港新闻从业员对传媒的评分

可信度  

政治取向

受众取向

1.信报
2.香港电台
3.南华早报
4.无线电视
5.明报
6.有线电视
7.商业电台
8.经济日报
9.亚洲电视
10.星岛日报
11.HKiMail
12.新城电台
13.成报
14.文汇报
15.大公报
16.香港商报
17.东方日报
18.苹果日报
19.新报
20.太阳报

7.63
7.55
7.47
7.3
7.27
7.23
7.11
6.95
6.85
6.78
6.44
6.42
5.89
5.52
5.44
5.42
5.14
5.08
5.06
4.45

1.苹果日报
2.HKiMail
3.香港电台
4.有线电视
5.信报
6.星岛日报
7.南华早报
8.经济日报
9.商业电台
10.明报
11.无线电视
12.成报
13.新城电台
14.东方日报
15.新报
16.太阳报
17.香港商报
18.文汇报
19.大公报
20.亚洲电视

6.51
5.7
5.68
5.54
5.52
5.47
5.45
5.41
5.36
5.26
5.22
5.15
5.14
5.11
5.06
5.02
4.83
4.77
4.63
4.54

1.经济日报
2.信报
3.南华早报
4.大公报
5.文汇报
6.明报
7.香港商报
7.HKiMail
9.香港电台
10.星岛日报
11.新城电台
12.成报
13.无线电视
14.亚洲电视
15.有线电视
16.商业电台
17.太阳报
18.新报
19.苹果日报
20.东方日报

7.03
6.96
6.61
6.43
6.25
6.16
5.95
5.95
5.85
5.84
5.79
5.75
5.57
5.48
5.12
5.09
5.05
5.04
4.78
4.44

*各项评分范围均由1分至10分
**可信度:分数愈高代表愈可信
***政治取向:分数愈高代表愈「亲港」,愈低代表「亲中」
****受众取向:分数愈高代表愈「精英」,愈低代表「大众」


  表一列出零一年新闻业者对各传媒在可信度、政治取向及受众取向三方面的评分。可信度方面,电子传媒整体来说较占优势,例如香港电台、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及商业电台都在前列位置。精英报纸的排名也很高,如《信报》、《南华日报》及《明报》分别列一、三及五位。之后是三份亲中报章,它们位列中下游位置。而排名最后的是几份大众化报纸。

  政治取向方面,很难就电子传媒、精英报、大众报和亲中报这几个类别看到一些规律。各新闻机构之间有些差异,其中以《苹果日报》的政治取向最明显,三份亲中报的位置也和想像一样,而亚洲电视的定位则值得注意。

  受众取向方面,几类媒体的位置就很清晰。精英报纸的上层倾向明显,其中财经报章和英文报章的排名尤高。有趣的是三份亲中报的受众取向名次也颇高,分别位于第四、五及七。电子传媒一般处于中下游位置,而三间电视台的排名更是紧扣在一起。受众取向最低的是几份大众报章,尤其是销量愈高的报章的排名愈大众化。

  图一是香港新闻传媒的位置图,其经过分别由受众取向和政治取向组成,可说是由业内人士共同建构的香港传媒生态报告。



  从图一可见,各新闻机构组成一个直立的椭圆型。它们在精英/大众的纵轴上仍有明显分野,但在亲中/亲港的横轴上就较为互相靠近。在廿间传媒机构中《苹果日报》的定位最鲜明,其「亲港」与「大众化」的特色与众不同。仔细观察各类传媒在图中的位置,精英报仍居上方,大众报则处于下方,亲中报位于左方,电子传媒散列在中央位置。亚洲电视的亲中定位也有别于大部份传媒。

  图中两条轴心的交汇点是「理论中心点」,即是此图的正中央位置。而在较上一点的「实际中心点」,则是由各传媒机构所得分数的平均而计算出来的。整体而言,现时香港传媒的特征是略为精英化,在政治方面就处于中间位置。

九六年与零一年结果的比较

  综述了今年新闻工作者调查的部份结果之后,接下来要问的是:这些结果与五年前所得的结果有何异同?在可信度方面,整体媒介的表现有所提升,由五年前的六点零八分升至六点三五分,其中十间机构有统计上显著的升幅,而下降的机构只有两间。在传媒种类排列上,以前的先后次序是电子传媒、精英报、大众报和亲中报。电子传媒和精英报现时仍分占首二位,但大众报和亲中报的位置就互换了。亲中报由以前排在榜末上升至中下游,但一些大众报则下跌至最后数名。

  政治取向的变化最大和有理论意义。以前政治评分的范围颇阔,首尾相差达四点六五分,而现时的范围只有一点九七分,可见香港整体新闻传媒的政治取向趋同,意识形态分野减少。为何有这个现象出现?分析显示原来回归前「亲中」和「亲港」是对立的概念,两者在统计学上的相关系数为负零点七零二。现在回归了数年,「亲中」和「亲港」不单不再对立,而且还互相呼应,在相关系数上变成是正零点七三七!

  所以三份亲中报章的编辑记者大都认为自己工作的机构既亲中又亲港,而其他业界人士也对亲中的定义有不确定之感,因为香港已成为中国的一部份,于是「亲港」就可能意含了「亲中」,因此由「亲中」和「亲港」组成的政治取向,其实主要反映了「亲中」的部份。从过去数十年香港新闻界政治范式演变的角度看,七十年代及以前是「左派、中立、右派」的阵势,八十年代至九七回归期间是「亲中、亲港」的对立,而近年开始则是「中港一家亲」的局面。由意识形态的三分天下至二元对抗再到天下一统,这个变化过程明显和意义重大,它对新闻界及社会的影响又如何?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在受众取向方面,与五年前比较,现时的主要分别是整体传媒的取向水平提高了,由以前的五点二八分上升为五点七六分。其中有七间机构的分数显著地上升,只有一间属下降。不同种类媒体的相对位置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经济日报》和《大公报》的评分有明显上升。整体传媒受众取向水平有所提升,意味着传媒的品味提高了,于是对其可信度评分也有帮助。

  比较九六年及零一年的新闻传媒位置图,以前的新闻界生态比较多元化,大家的定位很不同,就连四份亲中报纸的位置也有区别。但现时大家的政治位置靠拢,由三份亲中报的差别明显减少,大家只有受众口味高低之分,没有亲港身份认同之别,而且开始给人有「爱国不分先后」之感。

港台的定位与表现

  上文描述了整体香港传媒的情况,而身处其中的香港电台又如何?可信度是传媒表现的一项极重要指标,香港电台在可信度整体排名榜名列第二,更在电子传媒类中名列第一。港台在政治取向上「亲港」的分数很高,排名第三,显示它以香港人利益立场为依归。在受众方面,它排名第九,在中游位置,既不孤芳自赏,也不刻意媚俗。与五年前的情况比较,港台的定位和表现颇为稳定,之前它在可信度排名为第四,政治取向排名第四,受众取向排名第六。可以说,现时的港台有更高的公信力,亲港立场不变,受众对象仍采中庸之道。

  在现今和以前的新闻传媒位置图中,港台的定位和其他两所商营电台明显不同,它和三家商营电视台也有分别。从多元化及社会资源运用角度看,港台的存在平衡了商营电子传媒的倾向,丰富了观众和听众的选择,其表现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甚至赞许。

  因此,在回应文首提出的问题时,就研究资料所见,我觉得所得结论和五年前的情况没有分别。请让我再作文抄公,节录五年前笔者所写文章中的一些结语:

  「所以我认为应保持港台的公营机构身份,及继续让它拥有编辑自主权,否则它可能不可以获得品味较高的受众取向,及逐渐失去亲港的立场。」「大家也有个共识:虽然港台用的是公帑,但它应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作为政府喉舌。」「当然,如果港台能够在不久将来全面公司化,确立公营机构的身份……就能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质与量,更好地服务香港市民。」为了不再重覆类似的争论,似乎港府及港台应认真考虑公司化的构想。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