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传媒习惯:娱乐万岁

2000-02-15

  香港电台最近委托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就青少年的传媒使用习惯进行了调查。这项调查的对象来自十八间中学的中三及中四学生,样本共九百六十八人。

  调查问卷要求这些中学生以日记方式纪录他们在九九年十二月九日如何使用传媒,并对各传媒作用评价。研究设计采用被访者的实际传媒行为作蓝本,因此有较高的有效度。问卷范围涉及青少年使用各种传媒的时间、原因、方式及评价,所得的资料颇有参考价值,部份结果也有启发性。以下就调查结果作一些初步分析。

传媒使用 娱乐为主

  细看青少年使用各种传媒的原因,是否具娱乐性是最主要的因素,超过百份之六十的被访者都选这个原因。除了电视新闻、电脑科技杂志、漫画和网页外,其他传媒包括电视剧集、各类电台节目、报章和各类杂志,「具娱乐性」都是首要原因。就算是漫画和网页,娱乐性也名列第二,与排第一的「内容丰富/多元化/吸引/健康」的百份比相差不远。

  青少年在看电视剧时着重娱乐性并不出奇,听电台也偏重于DJ清谈节目、访问影视艺人节目及流行音乐节目,但他们连看报纸也是以娱乐性为主要考虑。以看报纸内容的先后次序排列,被访者表示会先看娱乐版,其次才是新闻版,然后是体育版、副刊、消费指南和社论、经济版、色情版和马经则在最后。

  「内容丰富/多元化/吸引/健康」是选用传媒时的第二个重要考虑。尤其在看电脑科技杂志、暴力漫画及网页时,这些因素更是首要。在观看电视新闻时,则以报导是否准确和有否资讯为依归。但在阅读三份大众化报章(《东方日报》、《苹果日报》、《太阳报》)时,只有三成多被访者选择资讯性为原因,一成多人选择报导准确,反而娱乐性就有五成多人选择。

随意收看 被动消费

  第三个影响传媒选择的因素,原来是「随意巧合」式的被动收看行为。在观看电视剧集、电视新闻和报章时,有近四成的人表示是因为「顺手/随便/家人或其他人收看」而进行的。换言之,被访者对电视及报章的选择性不强,是「顺便」的行为,不一定经过深思熟虑。由于电视和报章是最多人使用的传媒,可以说青少年的一般传媒使用习惯是比较被动的,而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相对而言,他们在使用电台、杂志、漫画和互联网时,则较为主动和有选择性。上述这些传媒的「分众性」强,以特定受众群为对象,内容投其所好,因而也广受青少年的欢迎。

  但整体而言,透过青少年自述使用传媒的原因,结论是他们是颇为「随意」的消费者,很多时只凭自己感觉行事,最重要是有娱乐性和够吸引,资讯是否充足是次要因素。可否从传媒中学习,例如提高语文能力,更是微不足道的考虑。老师或长辈的推介亳不重要,朋友和同学的影响也只局限于暴力漫画及网页的使用。

评分接近 最爱电视

  在青少年给予传媒评分时(即无论有否使用),电视获七十四分,互联网七十二分,其他传媒包括电台、报纸、杂志及漫画均为六十六至六十七分之间。结果显示,影音传媒最受欢迎,原因是电视和网页均有声有画,内容丰富多样化,最适合青少年口味,他们尤其花很多时间收看电视剧集。各种印刷传媒的评分就明显较低,而且彼此相差极少。漫画的整体平均评分最低,但青少年对它的意见颇分歧,虽然只有三约成的被访者当天曾经看过漫画,常看暴力打斗漫画者对此类刊物评价却非常高,达八十一分。他们有些人每天用超过一小时收听电台的清谈节目及流行音乐节目,对其评分均也达七十六分。

  使用网页方面,约四份一被访者表示当天曾经有浏览,平均花了五十三分钟。青少年不拒甚至喜欢互联网,对它的评分很高。相信在网上浏览的行为将愈来愈普及,现时欠的是在家居及学校中设置更多器材和软件。

  看用报章方面,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与整体人口的情况相近,主要原因是很多青少年没有自己买报纸的习惯,往往只看家人所买的报章。调查资料显示,《东方日报》、《苹果日报》和《太阳报》是最多青少年阅读的报纸。而《明报》、《南华早报》和《星岛日报》也排名不低,相信是学校及老师推介的结果。有趣的是《大公报》的阅读率比其他(除上述六份)报纸为高,可能是受到调查时选取学校样本影响。

  调查报告因样本数目关系,只列出三份最多人阅读报章的使用原因,但从中也可看到青少年眼中三者的分别。比较而言,青少年最多看《东方日报》,主要是因为家人看而自己也「顺手」阅览,但对其评分略低于其他两份报纸,它的报导准确性略为占优,却稍弱于娱乐性和版面设计。《苹果日报》则获较高评分,内容丰富吸引且具娱乐性,版面活泼及相片图像吸引,但其报导准确性最低。《太阳报》就最具娱乐性,价钱便宜,最多赠卷及礼物,消费指南也多,青少年最愿意花时间阅读。

可塑性高 加强辅导

  研究发现青少年喜欢使用大众传媒,经常使用的媒介顺序是电视、报纸、杂志、电台、漫画及互联网。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有各自的传媒使用习惯及喜好,但整体而言是在使用时选择性不强,对传媒之间的区分也不深究,而且他们口味的可塑性颇高,容易受环境影响。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角度看,香港的青少年虽非完全被动的传媒使用者,但也不算主动积极的消费者。在与传媒进行「交易」时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的需要,他们部份人知道自己的喜好,并有计划地选用传媒,愿意「延迟满足」,追求知识和充实自己。但有更多的人却追逐属于「即时满足」的娱乐元素,以求满足个人幻想和短暂逃避现实。

  学校、家庭及社会服务机构应可加强对青年的辅导,帮助他们了解传媒的特点,分辨优质与劣质的内容,及建立良好的传媒使用习惯。近年香港新闻传媒公信力下降,娱乐传媒的品味也备受质疑,传媒教育早应提上议程,并积极开展推行。香港电台制作名为《传媒万岁》的电视资讯节目,和青少年起「解构」传媒。我们不希望看见传媒变得「娱乐万岁」和「金钱挂帅」,但愿将来发展是「优质传媒万万岁」和「劣质传媒慢慢衰」!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