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旧媒介‧新旧人类

2000-03-15

  几十年后,如果未来的人,要回顾公元二千年最初的这几个月,他们会认为此时此刻,究竟是一个新旧时代的分水岭,还只是一个新旧时代来临前的黑暗呢?还只是一堆二十一世纪遗留下的泡沫?

  没有另一个传媒时代,像当下的时刻,更叫人既迷惘又兴奋。甫踏入今年,新世代的来临以超乎我们想像的高速步伐,向充满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未来,横冲直撞过去,但同样在专业道德沦丧的趋势,我们又看见新闻业踉踉跄跄的朝新世纪拐去。

新旧媒体范式转移

  由旧媒体(Old Media)过渡往新媒体(New Media),不只是叫传统报刊或电子传媒,在主要业务之外,多堆出一种附属于原来业务的网上服务,而是一次内容复杂、范围辽阔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

  岂止传播媒介如此,现在,差不多所有稍有进取心的企业,都朝向类似或模拟新媒介为中心的电子商贸活动,而市场中最热闹部份,不在传统传媒或它的网上版,而在于由非传统传媒过档来的新加入者。其中从财雄势大的地产企业,挟巨资过来的新势力。

  这阵子的传媒事件簿,被以下的事件挤满,让我们看到,世界怎样由旧媒体的范式Paradigm),转移到新媒体的范式之中,这次转移,不仅是技术与内容的转移,更是世界观、生活方式与大众文化的转变。

由旧经济蜕变出来

  与李泽楷所经营的盈动集团有关的报道,占据了香港与周边地区传媒新闻的九成空间。一年前,香港的投资者与部份传媒,仍把香港政府所构思的数码港,理解为地产项目,但一年后,在香港岛西南端,原定拨给盈动集团发展数码港的一幅地皮,仍长着青草,像给人遗忘了一般。但盈动在一年内,完成了一连串惊世骇俗的收购行动,除了收网站外,李泽楷还策动了蛇吞象式的收购活动——收购香港电讯,使本来虚拟无体的盈动,一下子变得非常实在。

  我们无法知道一年前李泽楷已经清楚部署好他的新媒体事业计划,如果他的确早有一套大计,又准确预测一年来各种有关新媒体的技术发展,那么我们不得不相信他已不仅是超人之子,而真的是上帝之父。

  严格来说,盈动出售的只是品牌与投资概念,它本身并没有具体参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以业务论业务,盈动不能算是一家传媒机构。它跟与华纳公司合并的美国在线(AmericanOn-line)不同,盈动只是投资公司,没有「落手落脚」参与经营新媒介,它所聘用的核心管理层中,亦没有来自传媒的资深传媒人,但它却涉足给传媒业带来翻天覆地转变的商业活动。

金融市场财技活动

  被香港小市民称为「李嘉诚.com」的Tom.com的招股上市,引发了一次自一九九七年楼市由盛转衰以来的,最混乱的投资热潮。经过仔细计算过的求过于供与事前造势,「Tom.com事件」令我们看到,新媒体不再只是一次单纯的媒介事件,网络热,跟当年的地产热一样,一方面虽然它由资深传媒人张承襄主理,但它像产品销售活动,多过发展传媒服务。尽管楼花销售,亦无实体可言,但今天网络服务,更加虚无飘渺,连时间差,也无法准确计算,投资的对象,纯然是玩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它是金融市场的财技活动。

  Tom.com只是这类活动的先行者而已,三月中,新鸿基集团的Sunevision招股。同期,还有多个新网站推出,包括几个由旧媒体营的资讯性网站,但就算有旧媒的内容支援,俱无法造出Tom.com的盛况,说明了有些科技股,在只追寻短炒效益的投资市场,某种Magic Kiss,才是「汲水」的秘技。

  小市民为蝇头小利,而狼狈奔忙,亦与睇好新传媒发展无关,何谓新媒介与旧媒介的分别,对旺角阿金毛强或黄大仙陈师奶,毫无意义,他们只认同李嘉诚的商业成功经验,能令他们在富豪宴会桌旁,可找到一些能令他们惊喜的碎屑。因此Tom.com,不能当是一宗传媒事件,它只不过是一次投资市场的汲水计划。

旧媒介的道德沦亡

  本地四个新闻工作者团体联合制订新闻工作专业守则,内容除了一贯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公平准确等之外,较值得一提的是四会希望游说各传媒机构老板,把有关守则写入雇佣合约之中,但这一点难度极高。

  主流大众化报刊中,最畅销的三张,除了不属于四会的会员外,也连参加统一认可的销量调查,也不肯参加,更遑论会接受四会建议,把专业守则纳入企业人事管理机制,让孙悟空的紧箍咒,套到自己的头上。

  老鼠开大会得出结论,最好的防猫方法,是在猫颈上挂上铜铃,便可知到大的行踪,但实际的问题是:谁去完成这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边厢,有人认为四会此举慢了半拍,几经辛苦找到共识的专业守则,只能算是旧媒介的自我完善--某个程度上,只能算是个别热心传媒人的良好意愿。

  那边厢,廉政公署继续拉人,有记者涉嫌贿赂警务人员,购买情报,又有赛马版编辑涉嫌收利益(但与新闻工作无关),香港新闻工作者跟被访者、新闻来源与大众的关系,仍然紧张。

  它们对从新媒介的普及,所涌现的新问题,诸如抄袭与侵犯版权、广告与内容重叠、各种未被规范,也难以规范的商业主导问题、传统新闻机构的分工(如独立的编辑室)不再适用等,全都超越传统传媒人的想像范围,有些在媒介已失陷的范围,如侵犯个人隐私、新闻娱乐与琐碎化等问题,在网络中,更加严重,就算在媒介业比诸香港先进的美国,对有关问题亦束手无策,究竟该通过立法,还是传媒自我制约,仍莫衷一是,更遑论素来一盆散沙、各怀鬼胎与专业水平低落的香港传媒。

网上传媒游戏规则

  香港的网上新闻,除了SCMP.com外,普遍专业水平不高,不是只是传统媒体的附庸,了无个性,便是东抄西袭、编排混乱,再不然便是内容单薄,编写水平低下,此为本地新媒介的三宗罪,就算SCMP.com亦因搜寻旧报纸需要付费,对读者亦不完全友善不过这牵涉了新媒介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免费还是收费?由于大部份在网上发展的新媒介,都是免费的,它们「出售」的究竟是什么?以什么来获得利润,便是最「有趣」的问题,更驱使它们要拓展投资市场上的相应部份,跟旧媒介的运作大异其趣,也令它们不愿意以旧媒介的道德,来自我规范。

  由于大部份在网上发展的新媒介,都是免费的,它们「出售」的究竟是什么?以什么来获得利润,便是最「有趣」的问题,更驱使它们要拓展投资市场上的相应部份,跟旧媒介的运作大异其趣,也令它们不愿意以旧媒介的道德,来自我规范。

  网上传媒的游戏规则,例如它正奉行一种奇异的「免费又非不收费」(Free and not free),网络资讯基本上是免费的,订阅以及像报摊式零售,在网上都行不通。网络虽不收取读者分文,但读者在享受无限上网的乐趣之余,却要尽一项义务,就是同时要接收大量、直接式间接的网上广告与商业信息。目前,网上商业与非商业资讯如何协调与互相平衡,仍是新生话题,刚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香港传媒要追上有关新媒介的新规范,似乎还得花一点气力与时间。

  旧媒介受经济规模与成本结构所限,例如传统报纸超过一半的成半,用于发行与行政等事务上,成本的上涨与广告收益的下降,迫使报纸调高价钱以作抵销,但加价则会赶客,把游离的读者赶去选择更廉价与优质的其他媒介,这显然是一场硬仗。旧媒介无视专业操守,做事不择手段,其根源除了是主事人的取向问题外,其实是与生存压力有关的经济问题。

网上新闻竞争的激烈程度,比诸传统媒介,有更趋激烈的倾向。但怎样才算优质的网上新闻传媒呢?其实未有定论,作为一盘新生意,经营者仍在摸索之中,由于他们必须在免费资讯以外找寻可能,但仍渺茫的新收入来源,使不少由传统媒介转型过渡往的新媒介的经营者,在很短时间之内,未有足够准备之下,便涉足新闻以外的其他业务,不少都显得手忙脚乱。

新媒体新人类

  传统新闻道德操守,主要针对记者与编辑,或新闻机构的主管,大多时都属一种集体概念与信念。但打从互联网的崛兴,整个传媒业的行业结构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网上新闻资讯,都不是由传统定义的记者或编辑所完成,而是由没有受过严格新闻工作训练的人员负责。

  更重要的是因网络而衍生的新媒介是一个没有长工观念的行业,许多网络人员的工作方式,像个艺术家或广告设计师,多过像记者编辑,他们对受雇的企业没有忠诚,不讲求道德操守,也不尊重上司或老板;他们是雇佣兵,是卖艺者,纯讲实用主义与具体收益,不想被管,也不想管人。大抵,在科技急速转变的当今世界,亦若非如此,否则,无在不是更新便是淘汰的新媒介世界中生存。

  当旧媒介世界中,传统媒介之间仍为诽谤言论,而要对簿公堂——报纸控告电台与三位前节目主持人因phone-in听众言论诽谤,结果商台被判需对言论负责。

  但这些旧媒介世界中的噩梦,不大困扰新媒体的新人类。诽谤的问题,虽然也适用于新媒介世界中,但暂时未有本地网站因涉嫌诽谤而入罪,原因并非网络工作者谨言慎行,而是网络传播的特色——一旦发现有或内容有诽谤成份时,随时可以即刻把内容修改,毁尸灭迹,或以多重版本,不继更新内容,使读者不易判断哪一个才是最终定案版本。这跟传统报纸白纸黑字,与电子传媒节目有板有眼,节目一旦出街,便无修改不同。新媒体这种特色,加上跨境传播与连系的方式,也使控告与援引法律上,虽不至完全无王管,但它们有许多可以规避法律的弹性,有时亦叫人有老鼠拉龟,无从入手之叹。

  显而易见,新媒体跟旧媒体是两个迥异的游戏,多年之后,或许人们会以如此说话,来形容当下的转变:这是传统道德失效的临界点,但也是一个美丽兼勇敢的新世界。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从报章报导看近年香港大学生形象的变化

黄浿沂
王硕禧
郑梓峰
郑晓怡
莫浩廷
苏钥机
2019-03-08

港股资讯类电视节目的大陆市场需求

庄太量
路遥遥
2018-02-09

个性迥异的大学学生报

潘乐遥
苏钥机
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