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影响力──对大众群体的看法如何影响政治态度》

2000-10-15

书名:Impersonal Influence:How Perceptions Of Mass Collectives Affect Political Attitudes
(公众的影响力──对大众群体的看法如何影响政治态度)
作者:Diana C. Mutz
出版:剑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年

  近来发生在本港的一系列政治风波,无意中将民意调查的社会效果变成了新的公众议题。但在政治传播研究领域况,这类问题已属老生长谈。《公众的影响力》一书为这个学者们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颇具创意的理论视角。

  本书作者经过近十年的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从传统的政治学及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理出了一条脉络清晰的传媒与政治态度的研究框架。她的第一个理论贡献是提出了作为影响人们政治态度源泉的《两个世界》(即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个人对群体经历及公众舆论的了解)正在逐渐分化。作者认为产生这个分化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现代社会国家机器的运作和政策的制订越来越趋于复杂,并且离开个人的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所以人们已经无法单凭亲身经历来形成政治取向,观点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必须依靠传媒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及对大众群体意见行为的报导来确定自己的政治态度。其二是传媒作为专业信息搜集和传播机构,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权威性,使人们很容易对其报导产生信任及依赖。作者认为个人世界与政治世界的分割,是社会走向大规模工业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个人生活经历的政治作用由此而淡化亦是不可避免的代价。

  本书的第二个理论是提出了群体经历及公众舆论对个人影响力的具体心理表现形式。作者认为理性受众是公众舆论产生影响的前提。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从媒体上看到那些没有面孔的「他们」的集合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符时,公众舆论便转化成个人「内化了」的对话。与「随大流」不同,这种对话机会使人们不但可以意识到不同意见的存在,而且可以通过思考判断来决定是否坚持或改变自己原来的想法。作者认为这种理性的思考,其发生本身对民主进程就具有意义。

  本书的第三个理论是指出了传媒及政治评论家是普通人形成政治态度及选择政治行为不可缺少的「捷径」。这个只以符号形式存在的政治世界经传媒解释、描绘、分析后变成了一个《假象社区》。在以自由开放及社会责任为准则的前提下,传媒制造的「假象社区」是市民了解政策,评价政客乃至参与政治唯一的途径。原因很简单,没有其他替代物可以使市民更准确地了解到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政治现实。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界与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视新闻老总的管理心法

苏钥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