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新闻工作者的独立性

2003-07-15
 
新闻记者应否参加七月一日的反对国安法大游行?七一前夕, 香港的新闻专业团体为此展开讨论,《明报》发布员工守则草案,禁止员工参与政治游行,更引起一场风波,被员工及外界强烈批评。香港记者协会前主席麦燕庭认为守则剥夺员工的政治参与权。面对指摘,《明报》编辑部声明从不禁止记者参与政治游行。

香港记者协会和外国记者协会经过内部讨论和谘询,决定号召会员参加,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则一再发表强硬声明批评国安法草案,在董建华七月五日宣布三项让步后,也坚持搁置立法,拒绝接受修正方案。


规范守则的基本信念

《明报》草拟员工专业守则,近因是《纽约时报》记者的剽窃丑闻,《明报》希望可以借鉴《时报》教训,设立专业守则。美国大小报章都有规范员工参加政治活动的守则,其中以《纽约时报》最为严格,员工包括记者编辑一律不准参加政治活动、游行示威、签名上书等。年前一名教育版记者就因为参加反对「禁止堕胎」法令,而受到惩罚。

禁止记者参与政治活动,在美国甚为普遍。香港外国记者会主席 Thomas Crampton就说,一向遵守《时报》指引,不会参与任何游行,否则便代表采取某种政治立场。若需表达政治意见,他会透过记者协会等渠道表达。(《明报》26/06/2003)

美国其他传媒报章也有不同程度的规范,比如:

《美联社》

「只要活动不涉及利益冲突,新闻从业员是欢迎参与社区内的活动。但如果参与政治、示威或社会事件会导致或看似会导致利益冲突,记者应该避免参与。」


《洛杉矶时报》

(一)「员工不可参与任何他们可能会采访或监督采访的政治或政府活动。」

(二)「员工不可替任何政治运动或组织工作,也不可接受它们的酬金。」


《华盛顿邮报》

「我们应避免主动参与任何党派的事宜,包括政治、社区事务、社会行动、示威等,这些活动可能会削弱或使人看来会影响我们公正报导及编采的能力。」

这些守则的基本信念, 是确认记者必须避免利益冲突,保持独立性,才能发挥所能,不能上午游行示威,下午回报馆写报导。一般而言,记者不会参加与新闻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组织。记者报导抗议示威游行,但不会参与示威。投身新闻业,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放弃发表意见的公民权利。记者公开表达个人的政治立场(如参与政治性示威),将影响其报导的公信力,被读者质疑其个人立场是否会有失公正。传媒是公共事务的监察者,如果卷入政治漩涡,市民大众就会失去找寻真相的渠道。

新闻工作者的职位代表了公众利益,即使下班之后,仍是记者,社会监察者的角色不变。

美国佛罗里达州Poynter新闻学院专门研究传媒道德的Bob Steele认为,记者在「异常特殊」的情况下才应该公开抗议示威。

他表示不同意『你不报导立法就可以去游行』这个论点,他认为,记者们透过专业组织已发表了意见,上街未能达到更多目的,反而令批评者有机可乘,质疑记者公正地报导事件的能力。


国安法情况特殊

但是,国安法是很特别的情况,草案中有关「非法披露官方机密」、「煽动叛乱和处理煽动刊物」和「官方机密」等条文,都直接箝制及损害新闻自由。在董建华最后让步的草案中,新闻界亦只限于四种情况下(报导揭露官员行为严重不当、公共秩序、安全或健康严重受威胁),才可引用公众利益作为抗辩理由,亦必对新闻工作者产生「寒蝉效应」。国安法涉及新闻自由,新闻从业员无法在此问题上保持中立。《纽约时报》虽然禁止员工参与游行及签名,但假设美国国会要废除保障新闻自由的第一修正案,很多美国的记者可能也会上街示威。

七月一日新闻界上街示威,是因为已经没有其他选择,香港记者协会、其他新闻组织(包括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 也曾提交反对意见书,在一再和政府沟通后,也不能促使政府考虑延迟或搁置立法。当政府决意在七月九日立法时,上街成为了新闻界最后的抗议办法。记者的守则,也包括了捍卫新闻自由的责任。国际记者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守则第二条声明:「为执行职责,记者有责任在任何时候捍卫新闻自由,使能忠实的搜集和发布资讯。」

七一游行还有一个复杂性,因为倒董色彩甚浓,新闻工作者参与就等如介入政治,有失公正。记协结果只决定参加示威,只反第二十三条,不支持「还政于民」的旗号,外国新闻记者协会董事会亦以七比六通过,游行高举反对第二十三条的横额而不涉其他政治问题。

但是,就是因为问题涉及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利益,我们即使参与抗议也要不断反思。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年的史丹福大学传播学系教授吴惠连(William Woo)说,每当传媒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总会喊得最响。他说:「我们是地球上最薄面皮的专业,『伪善』这词就是为很多记者而造的。」

但他也说,传媒最高的道德责任是让自己的专业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当无法再履行使命时,记者有责任抗议。问题是如何判断何谓生死存亡的关头?

Bill还说了这个故事:俄罗斯的伟大诗人曼德尔斯坦姆被锁进莫斯科的黑狱,后来死于史太林在西伯利亚兴建的集中营。妻子娜洁希塔到狱中探望时才发现,那?最可怖的原来是一片沉寂,已在弥留的狱中人偏不作声。妻子想,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沉默才最罪无可恕。


担当民众的守望者

记者不会见死不救,先做新闻才去救人。一九六四年,美国总统约翰逊说,「我是个自由人、美国人、参议员、民主党员,重要性依此类推。」我们也有多重身份:自由人、记者、中国人、香港人......我们的取向依据各种理念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而定。

归根到底,游行示威,不过是技术问题, 守则只能提供一般性的指引, 落实因时因事而异。新闻工作者在民众运动高潮时,更高的守则是不群不党,做独立的自由人。七一过后,香港政治变革可期,更需要新闻专业人士为民众提供理性的资讯、分析与观点。

新闻工作者不是信徒,而是永远的旅人,漫漫长路,偶遇各方自由斗士,但为了当民众的守望者,只能孤身上路,不为那方摇旗呐喊,监察政府也监察反对派,为了言论自由永不退缩。

读南方朔的「给自己一首诗」,其中引述诗人华滋华斯(William Wordsworth)说:

「我岂能去选择一种指引
不比当漫游的孤云更好
我不能错失自己的人生。」

这也是记者的人生。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