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广播 七年之痒

2014-11-13

  2008年是香港电视史重要的一年。为了赶及北京奥运,香港政府加紧推动数码地面广播,终于赶及在2007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七时启播。两间免费电视台无綫电视及亚洲电视隆重其事,邀请了当时的行政长官曾荫权,于香港文化中心主持启播仪式。而当时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致辞时说1

「香港率先采用国家成功研发的制式作数码广播。由今晚开始,香港正式进入数码广播新纪元,为观众带来更丰富、更优质的电视资讯和娱乐,及全新的视听效果。数码技术可为香港腾出频谱,发展新的多媒体服务,带领香港在科技领域上再创高峰。」

  到今年年底就刚好七年。在电视行业,七年光景是一个完整周期(cycle),而这次更是两个底层力量同时演进-由CRT显像管转为平板的电视机更换周期(TV replacement cycle)2;由地面广播转为OTT VOD点播的技术采用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cycle)3。就让我们在这个数码广播七年之痒之时,先检讨一下,再计划将来。


更丰富优质的电视资讯和娱乐?

  先看看内容,七年后香港的免费地面广播频道由4条增加到14条(亚视6条、无綫5条、香港电台3条),表面上是增加了3倍多,但晚上黄金时段的选择基本上没有明显改变。无綫81翡翠台及85高清翡翠台每晚7:30到11:30均为同步播放,明珠台及亚视本港台七年来均没有多大变化,香港电台除了同步播放原本在无綫亚视的节目外,新增加的还是起步阶段,唯一多了的真正选择其实只有J2。这与2007年政府说的“更丰富、更优质的电视资讯和娱乐”的承诺落差好像很大,结果只有“视听效果”是提升了。

  数码广播画面是用H.264格式编码,画面质素会有明显提升,就算只是标清频道(如无綫81台),用上新的平板电视,亦会比原本的PAL清楚。电视台为了提供数码广播,的而且确要作出不少投资,如要一次过转为高清拍摄投资会更多。但不要忘记全香港市民其实也在一起投资,从七年前起香港家家户户都给政府及电视台“提醒”下跑去买新电视机,先是2008年要高清睇奥运,之后又说2012会停模拟广播,旧电视不能用。香港市民可以说是非常听话的自己出钱完成了这个电视机更换周期, 电视台没有补贴,政府也没有。但有了新电视都快七年了,有些最早第一批买的更快要再换新的了,不是说会有新的免费台加入竞争吗?


新的免费台在那里看的?

  在推销数码广播时,政府常常会说“数码技术可为香港腾出频谱”,可作其他用途。可能是我们想法太简单,当听到广管局在2009年说会增发免费电视广播牌照时,便直接理解为:以“腾出的频谱”来加多一些台。而且香港电台就是获得新的数码广播频道31-33台,市民只要在电视机再重新搜索频道一次,就会看到增加了的3个台。很自然地想,新加的免费台应该不是50几台,就是20几台那种吧,香港老板不会选40几台的,不好意头。

  殊不知,经过多年的争议(先不说行政会议有关不发牌给HKTV那边所引发的闹剧),在2013年10月获政府批发新的免费电视牌照的奇妙电视(有线电视)和香港电视娱乐(NowTV),拿到的牌照只是内容上可以经营免费台,并没有数码广播的频道。这两个新的免费台是不会像无綫或亚视那样直接用天线收到的,那究竟如何才可以收睇到这2个新台呢?

  有线的说法是:透过有线宽频的网路广播,覆盖95%住户,有普通电视机便能看到。那即是要你的大厦公共天线要已接有线才能看到,村屋或唐楼可能收不到,频道号数不知道能否统一控制,但至少是用电视机直接tune台收看。

  而NowTV的说法就更奇怪:透过now宽频网路广播,覆盖九成住户,但要加装机顶盒才看到。那即是要你家里先安装PCCW的宽频,再加个NowTV机顶盒,电视要转去HDMI输入,才可以看到免费台。这可以说是跟其他免费台完全分开了的,够复杂了吧。

  经过了整整七年的电视机更换周期,市民没有怨言地自己掏腰包更换电视机,换来的还是每晚看着同一个翡翠台(我想大部分都没有留意是81还是85台,因为内容是一样的),香港还是一台独大,换了数码只是画质好了,但内容依旧。


幸好还有手机平板看OTT

  数码广播虽然没有带来很多新的内容,但数码画质真的提高了很多。但在这七年间,直接透过互联网传送的在线视频的画质也同时进步了不少,由最初2005年Youtube提供的比VCD更低的画质,到最近LeTV用4K画质直播汪峰鸟巢演唱会,现在的串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漂亮地在不足十年完成了这个 OTT(Over-The-Top) 技术的“采用生命周期”。

  OTT周期开始时,主要受制于网络带寛不足,画质很低,只能给用户之间分享家庭视频, YouTube就是这类型的服务。OTT真正开始受到传统电视及电影业者留意要等到2008/2009年,TVB是2008年11月推出myTV,《苹果日报》是2009年9月推出动新闻,香港首个OTT电影服务Anyplex(片库由嘉禾、寰宇、华纳及Sony Pictures提供)则是2009年8月开始的。

  当中有两个主要的推动力,首先是家用带寛直接推向100M普及化,最深印象要数香港寛频及和记在2009年11月的$99月费割喉战,当时有可能是全球最平的100M寛频服务。第二是智能手机及3G网络的普及,2008年7月和记首先引入Apple iPhone到香港,配合无限上网3G月费计划,同年HTC推出了全球第一部Android手机,正式开始了这个一发不可收拾的智能手机热潮。

  有了足够的带寛及能够播HD视频的装置 (Smartphone, Tablet, Smart TV), 利用OTT直接传送高质素的节目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一方面让TVB等传统产业领导者可以加以利用,例如myTV的节目更新速度可以更快,节目直播完了立即可以重温。而同时让原本在不同行业的媒体公司成为新的取代者(Substitutes),如苹果动新闻就加大了制作规模及提高娱乐性,现在的动新闻已包含很多娱乐节目。

  最近期的例子是占中期间学联代表与林郑会面时的直播,除了TVB、NowTV、 iCable及港台电视有做直播之外,商业电台、《苹果日报》及一些网台都有做直播。在媒体数码化的后期,不管你原本是一份报纸或一个电台,在网络及手机上你都是一个网站一个APP,竞争变得五花百门,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公平竞争。


七年之后

  2015年电视界会有两件大事:无綫及亚视两个免费电视牌照明年11月底届满,现正在通讯事务管理局讨论中;政府订定在2015年底前终止模拟广播。相信除了是否跟亚视续约会有争论外,这都是预计发生的事,不会有太大惊喜。

  反而OTT那边将会越演越热,继乐视LeTV高调到港推4K电视,HKTV又预先发布小米盒子APK,看来新业者用OTT直接挑战数码广播业者的年代要正式开始了。

  2015年会是另一个七年的生命周期的开始,大家拭目以待。

 

[1] 香港政府新闻公布 数码电视正式启播: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12/31/P200712310182.htm

[2]  Global TV Replacement Study, NPD DisplaySearch, May 2012

[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Everett Rogers (1962).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

ICT Use at Home and Telecommuting Practices in Hong Kong

Louis Leung
Renwen Zhang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