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爆炸与中国传媒的表现

2015-08-19

  8月12日晚,天津发生大爆炸,截至8月19日9时,共计114人遇难, 65人失联。这一突发事件成为海内外关注焦点。近年生存环境恶化的内地媒体,在事件报道中表现如何?


真相与禁令赛跑

  和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相似,天津爆炸发生后,第一时间报信的是社交媒体。8月12日23时29分,网友@Ada豆豆豆 发了一张着火照片,截屏自微信朋友圈视频,这是第一个在微博上报告天津事件的人。此时,距国家地震台网测得的第一次大爆炸发生时间23时34分,还有5分钟。



  23时37分,@潇Kim、@庞哲龙 两位网友在微博同时上传了爆炸视频,这是微博上最早的天津爆炸的视频。@庞哲龙 的视频仅两秒,可见现场升起火光。



  网友所传视频和图片亦成为媒体报道的一手材料。互联网平台澎湃新闻迅速引用网友上传的视频发布消息:


  门户网站腾讯于23时49分首先发布图文消息:"天津爆炸现场腾起蘑菇云,数十公里外有震感"。《人民日报》微博和新华社微博分别于零时43分、1时11分发出快讯。

  媒体速报早于官方部门的正式发布。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天津 在13日2时44分才发布消息,确认"瑞海国际物流公司危险品仓库集装箱堆场"爆炸。

  从社交媒体到门户网站,到报纸,到广播电视,媒体迅速行动。《新京报》、财新、财经、澎湃、界面、《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频道等均在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 。 13日清晨所出报纸,天津爆炸事件登上《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头版。《新京报》头版直击爆炸现场:



  头版之外,该报还在A6版整版报道了爆炸事件:



  内地媒体在"7.23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曾有出色表现,近年空间日趋狭小。2015年元旦上海外滩踩踏事故、6月长江沉船事故报道中,媒体受到严苛管制。天津爆炸后,有内地媒体人说:"禁令迟早会来,要抓住时间差,让真相和禁令赛跑!"

  据悉,在13日一些媒体已收到宣传部门禁令,到17日更有明确禁令,要求召回现场记者,只许转发官方"权威消息",但有关天津爆炸的禁令力度有限。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钱钢分析:这次爆炸发生在媒体聚集的首都圈地区,对公众影响巨大,大批记者快速抵达,而仓促应对的地方政府似无力控制。更重要的是,在领导人对事故处置的批示中(见下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次明确提出"公开透明向社会发布资讯"。

      (习李上任后多次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做出指示,其中这四次指示刊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内地媒体争取到了部分空间。以市场化媒体《新京报》为例,该报自8月13日至19日,连续7天将天津爆炸相关报道置于头版,连日来做了43个整版报道。他们以人的生命安危为核心关切,不仅致力于重组现场、还原真相,更及时启动追因问责。


媒体的追问

  悬疑接踵而来:现场满目疮痍,发生爆炸的危化品是什么,现场还有多少?现场危化品会不会再次爆炸,或造成次生污染?瑞海国际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的环境测评和安全测评报告在哪里,为何没有公示?消防员为何伤亡惨重?

  早在13日中午,《新京报》就在其微信公号发表《八问:为何有救援人员失联受伤》,文章很快被删。随后他们再发表《一问:发生爆炸的瑞海国际堆场改造工程为何能通过环评》, 提出了对官方测评——与危险化工品操作密切相关的环境测评——是否达标的质疑;同时讨论瑞海是否可能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直接提出问题:"这么危险的仓库,为何能够距离居民区这么近?",质疑成立时间晚于附近居民区建造时间的瑞海,是怎样通过了审批(该文已被删除)。腾讯财经同问《天津爆炸背后:瑞海危险仓库为何能突破千米生死红线》,依国家有关规定,危化品仓库应该"与周边建筑、交通干线保持至少1000米的红线,而瑞海物流仓库选址建设时却被突破。"

  14日上午,《新京报》再发《爆炸24小时后8个仍无人解答的问题,我们来答》。从事故现场开始追问:爆炸威力多大、爆炸物是什么,到质疑周边居民区密集规划是否合理、出事故是看环评还是安评、再提出如何追责涉事企业负责人。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泛刷屏,短时间内获得10万以上阅读量,超过1000人次点赞。

  《中国青年报》14日所出报纸四版特别报道接连发出"四问":一问涉事企业环评是否真的合格、二问危化品仓库为何离居民区这么近、三问危化品经营资质管理是否有漏洞、四问灭火方式是否正确。

  财新14日晚8时发出独家报道:《编外消防队先入火场,伤亡不明》。消防员伤亡惨重、管理不透明,亦成迷局。翌日8时,第四场与新闻发布会,多名自称是消防员家属的人撞门,称无法联系到亲人,也没有在官方通知中看到他们的消息。当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下属微信公号推送文章《不只是消防员,天津港公安局的员警也并非公务员》,确认首先到场救援的消防员来自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但不属公务员编制。到此,消防员失联、伤亡情况和背后折射出的消防管理问题被曝光。

  16日,财新再报:"瑞海仓库货物成谜,危化品防乱在源头",指瑞海迟迟拿不出仓库内危化品种类、数量清单,海关数据与企业负责人提供数据差异大。

  4年前动车事故发生时,微博是资讯传递的主平台。这次天津爆炸后,微信对传播起了关键作用。据微信公众号"新榜"的不完全统计,8月13号媒体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中,涉及天津爆炸的报道有1674篇,阅读量10万以上的文章有55篇;许多是百万以上的阅读量。澎湃推送"天津爆炸六大疑问:危化品到底是什么?(附震撼航拍视频)",问为何19小时还不能确认爆炸物,再问危化工品选址是否合理、消防官兵伤亡为何如此惨重。文章附有航拍视频,略过现场一片焦土;阅读迅速达到10万以上。得益于网络的资讯广场式平台,事故疑点迅速浮现,48小时之内,媒体已抓住核心调查点。包括:爆炸起因(是否因消防处置不当所致);700顿氰化钠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安危);瑞海公司内幕;政府监管体系的漏洞等。


新媒体时代的调查报道

  《华夏时报》15日凌晨发文起底瑞海国际,标题"无危化品经营资质、有高官等深厚背景?"。《南方都市报》15日8时发文,《氰化钠存量或严重超标,瑞海涉严重违规》。《中国青年报》15日刊出"爆炸堆场以前就小事故不断"。15日晚,《财经》发出专稿,《天津港爆炸肇祸者瑞海物流涉嫌多项违规》,直指瑞海危化品运营资质悬疑,违规操作埋祸根。人祸二字,呼之欲出。

  15日凌晨,澎湃新闻的直播贴中进行总结:天津爆炸召开三场发布会,尚未公布危化品为何物。16号凌晨,《科技日报》发表独家:氰化钠并非爆炸"元凶",继续追查爆炸肇因。

  瑞海国际背景之谜,成为各媒体调查重点。13日,财新已发布初步调查:《详解"8.12"天津爆炸案涉事企业"瑞海国际"》,发现瑞海背景复杂,是天津港周边为数不多的拥有危险货物物流仓储资质的公司,其股东和高管还投资经营其他相关业务公司。15日,界面发《瑞海背景神秘,与央企中化存交集》,整理瑞海各位股东资讯,发现瑞海多位高管曾在经营天津港物流业务的央企中化任职。16日,腾讯财经下属栏目《棱镜》爆出消息:瑞海"第二大股东承认替人代持" 。16日深夜,《财经》刊出独家:"瑞海物流原真实股东隐现",或为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之子。17号,《新京报》微信号发出相似内容:"原天津港公安局长之子被指是瑞海的隐形股东!瑞海国际再起底"。而后,《中国新闻周刊》发布调查:《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之子董社轩被曝有多个名字》。

  "起底瑞海"成为关键词。17日,界面新闻发调查"瑞海崛起幕后,神秘人与一宗国企贪腐案",从瑞海诞生与崛起出发,找到缔造瑞海及其仓储、物流业务的神秘人于某某。另据港媒报导,于某某在香港持有同名公司。

  《新京报》、《中国青年报》、澎湃、财新传媒、财经等媒体反应敏捷,多角度全方位展开对事故的挖掘。《21世纪经济》报道在此次调查中表现突出,继发表《实探氰化钠生产企业河北诚信》、指出该企业可能存在的隐患后,18日再发表《瑞海国际谜团:原计划明年搬迁新址》,挖掘出瑞海公司真实出资人的更详实资讯。


   (图为发表调查报道的部分微信订阅号)


  这次天津爆炸发生后,媒体的调查报道动作快捷,并迅速取得突破。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陈婉莹教授一直关注调查报道的最新变化,她认为此次事件中内地媒体显示了在新媒体条件下取证查证的能力,各家媒体"接力逼近真相",展开了对悲剧原因的深究。


媒体环境出现微妙变化?

  钱钢认为,天津爆炸发生后内地传媒的积极进取,接近2011年动车事故后的表现。而这次的舆论环境耐人寻味,媒体追因问责,与高层的迫切需要重合。临近抗战胜利大阅兵,在北京近旁发生如此惨剧,震动中南海。事故已暴露出严重的制度弊端。

  8月16日,李克强在天津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强调,"权威发布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要对空气、水、土壤品质等环境指标持续准确监测,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如果有害也必须公开透明,不能有任何漏报"。他在救援指挥部召开会议,要求"严格追责、严厉问责、严肃查处"。

  17日,《东方早报》和《南方都市报》都在头版头条报导李克强视察, 《南方都市报》标题:"定要彻查追责"。


  8月18日下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爆出惊人消息:三天前刚任天津爆炸案国务院调查组组长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内地媒体对安监总局的问责调查旋即启动,南方都市报的南都新闻客户端发布《安监总局网挂交通部档推责 谁知次日局长落马》。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舆论管制者很难如此前多次突发事件后那样,完全捆住媒体手脚,封堵舆论监督;也很难故伎重施,"反面文章正面做",把灾祸报道引向虚假的"大爱"、"赞歌"甚至对政府的颂扬——此类报道在天津爆炸后出现,但到笔者发稿时,未占上风。

  纵观天津爆炸后的内地媒体环境,依然如钱钢此前所概括的"3C"——控制(Control)、变化(Change)、混沌(Chaos)。控制依然如故,甚至依然凶悍(不仅网上删文一如既往,还有对所谓散布谣言的网站的处罚和对"造谣者"的拘留);但体制内的些微变化,高层对事故追责的严厉态度,是否将给媒体带来扩大空间的机会?天津爆炸报道正发展演变为反腐系列报道,内地媒体人是否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值得关注。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

鼓掌的艺术

钱钢
2020-01-19

排比学“习”记

钱钢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