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而立:香港独立电影节2008-2017》

2017-07-10

书名:《在地而立:香港独立电影节2008-2017》
编者:张铁梁、谭以诺
出版社:手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4月

  香港独立电影节今年踏入第十年,为了梳理这十年间的经历,思考独立电影在香港的未来发展,电影节主办方除了举办纪念活动,还出版《在地而立:香港独立电影节2008-2017》一书,收录了十多名独立电影工作者及研究者的文章,以及一次圆桌讨论会的记录。从回顾历史,延伸至独立电影的概念讨论、独立电影(节)与社会变迁的互动、放映、场地等问题,希望展现这电影节对香港的意义和影响。

  2008年11月15日,在一群热心的独立电影工作者推动下,香港亚洲独立电影节诞生,专注于亚洲地区的独立制作;每年以专题形式选映本地及海外的优秀作品。两年后这电影节更名为香港独立电影节,聚焦这电影节立根香港,推广各地的独立电影,丰富本地的观影选择。

  香港独立电影节在2011年所举办的「小川绅介回顾展」,可说是这电影节的重要里程碑。策影人崔允信指出,因为香港2010年初发生了反高铁运动,电影节放映了日本著名导演小川绅介在60年代拍摄的多部社会运动纪录片,如《三里冢‧第二堡垒的人们》、《牧野村千年物语》等。当时的社会气氛,再加上网络传播,令整个回顾展引来极大回响,也打开了独立电影节的社会面向。那次经验确立了日后在举办放映会及选片时,更紧扣社会的发展。

  崔允信认为,独立是相对而言,「独立电影」一词来自美国,在美国要界定比较容易,因为美国的电影工业由制作到发行都有一套很成熟的制度,只要不是在制度下的产品都是独立电影。在中国大陆则有一个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不愿接受这审查制度审批的,就可界定为独立电影。而香港,既没有美国的成熟制度,也没有大陆的严格审查制度,「独立电影」的定义常令人困扰,但只要相对地看,不能在主流做的电影,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就可以称为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经常因触碰敏感题材而遭到社会体制的刁难,又不似主流电影般,有电影公司肩负宣传及推广工作,想在主流院线上映,困难重重。即使在海外和本港获得奖项,也不一定有本地院线愿意放映。但每个时代,总有电影人不愿被主流淹没,希望为少数和弱势发声,追求更多的创意与空间,这便成了一股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力量。

  期待独立电影在香港是独立而不独行,并应保持醒觉与反思。正如参与电影节统筹的白皑莹在书中指出:「独立」这面旗帜,贵乎的不在于孤芳自赏,而是其中必不可缺的省思、勇气和靱性,与及至为可贵的诚恳。你不得不对自己诚实,一部为破格而破格的作品,任它再表面上惊世骇俗,亦以一个行事反叛,以图引人注目的孩子别无二致,归根究底也是徒劳而且可悲的。....创作或许一如人生,不求挤进别人的赛道,不为踏上他者称羡的康庄之路,关键只在于由自己摸索出说的话和想走的路,透过一而再的探问,不执着于漂亮的姿态与响亮的口号,体垷自我,成为自己的主宰── 一个真正活着的人。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界与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视新闻老总的管理心法

苏钥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