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经新闻发展看近年视频化现象

2020-07-30

  过去半年疫情困扰,全球各地忙于抗疫,甚至可言疲于奔命。疫情同时令经济近乎停摆,抗疫尚未看到真正曙光,本港疫情又进入第三波,经济难言转势;可是金融市场则大起大落,三月急跌,六七月初上升,波动极大。市场投资气氛似乎从未遇上低气压。投资市场成生活的另一道「平行空间」。投资者对股市趋之若鹜,其在疫情下对股市资讯或财经新闻自然需求同步。

  我们传统视野眼中的财经新闻,或者可言综合报章中的财经版面、专业财经新闻刊物,甚至早于2000至2010年之间推出不少网上财经专线;他们均以不同风格或报道形式来满足市场之需求。但其于2010年后,财经资讯出现在不一样的变化。网上已出现一些多元化的网上财经资讯,首先财经资讯日渐视象化、表述风格平民化、频道券商化,甚至分析员也自设频道,总之变化得五花八门。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应该如何诠释或评价这种变化,值得探讨。

资讯平衡理论

  财经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之一种类型,其自然紧守着一般新闻报道之要求,其中包括客观可靠、切忌道听途说、慎选消息来源、无论记者还是财经分析员,他们报道或评论股份时,必须注意利益冲突云云。财经新闻若然提升至一种高度,我们或许可借用经济学理论,以注入一种基本理论作为基础,以提升财经新闻之纵横维度。本文认为这是资讯平衡或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有关资讯平衡中相关理论,打从哈佛学派到George A. Akerlof的柠檬市场,从Douglass North到R. Morck、杨贤和余氏(Wayne Yu)等之经典理论,甚至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MH),在在说明资讯平衡是维护市场的重要支柱。

  有关资讯平衡之学说,其于七十年代有关资讯平衡之研究,经典者见George A. Akerlof 的 "The Market for Lemons",以及Andrew Michael Spence的 "Market Signaling: Informational Transfer in Hiring and Related Screening Processes"(1973)。同期,八十年代亦见Douglass North,Grossman and Siglitz (1980)和Dimson and Marsh(1984)。九十年代则有Barber and Loeffler(1993)和Kent L.Womack等。其后又见Robert S.Hansen和Joseph M. Katz(2009),他们研究股市与资讯之关系,其跟R. Morck、杨贤和余氏 (Wayne Yu)有关两者研究有着共同性。上述学者均说明一个重要的想法,这些学派相信资讯平衡与维护市场有着高度之相关性。

有效市场假说

  另一种重要的理论则是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有效市场假说可追溯至1565年,当时Girolamo Cardano讨论机率和游戏的问题,间接提出资讯透明之问题。到了1900年,法国数学家Louis Bachelier讨论机率与预测的问题,进一步引入投机市场与数学分析之关系。法玛(Eugene Fama)则于1970年深化有效市场假说,明确讨论资讯与有效市场之问题,也奠定了有效市场假说之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假定市场有效性可分三类,首先设定所有投资人都是理性的,其关键便是市场资讯多与少的问题。其理论假设了三类市场,分别弱势假说(weak Form efficiency)、半强势假说(Semi—Strong Form Efficiency)、强势假说(Strong Form of Efficiency Market) 。其分析乃按市场公司资讯之透明程度,其跟投资者超额获利之间有着何种的关系而言。其中强势假说的假设,由于市场资讯之公开和透明化达至百分百,任何人均难以超额获利,因为没有人可以拥有资讯优势,这是完美公平的市场。

  但是,芝加哥大学教授Richard Thaler则不完全认同这种看法。他在一次对谈中表达这种看法。他接受Pimco行政总裁 Emmanuel Roman对谈时,Thaler表示,现代金融市场的敏感度或许超出理性领域,我们以一种理性来分析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笔者诠释用语)。其实有关有效性之质疑,早见诸于八十年代起,讨论亦从未停止过。正如剑桥大学学者Martin Sewell指出,严格而言,有效市场假说是错的;但精神是极度真确的。(Strictly speaking the EMH is false, but in spirit is profoundly true.)本文以为,其重要性在于我们思考市场问题时,不可忽略其假定之分析。

  同时,市场根本没有完美理性和公平,个人投资者不及机构投资者般有着压倒性资讯优势,他们获得和搜集财经资讯成本有着天渊差别之限制。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同新闻性或资讯性媒体和网路,便是他们可行的选项(Feng and Seasholes 2004;Hong et al. 2005;Colla and Mele 2009)。但是,个人投资者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理论上不及机构投资者,他们交易行为因而存在不稳定性和误差,投资决策易于受不同资讯所影响(Grinblatt and Keloharju 2001;Barber and Odean 2008)。选股决策自然或多或少受到广泛受众面之媒体(如报纸、电视、电台、以及今天的网络资讯)所左右。我们如何促进和发掘股票资讯以作风险套利,从而导向更具效率的股票市场,这是重中之重的。如是说,产权良好,市场资讯「充足率」自然高,资源配置自然良好。如是推论,市场资讯得以维持「充足率」高,除了金融结构内在的资讯系统之外,财经新闻便可以作为一种公共性选择。

港财经新闻发展

  本港财经新闻之发展早于1973年已见专业性报章,这份报刊是《信报》。《信报》于1973年7月3日创办,其后还见另一份以商业性为主的《经济日报》,其于1988年1月26日创刊,这两份报章是本港两份以经济新闻为主的报章。因此,《信报》自1973年创刊以还,其亦标志本港财经新闻进入专门化时期。《经济日报》的登场意味香港市场对财经新闻及资料需求进入多元时期,《信报》以政经分析为主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日报》则以偏重经济及商业为主,淡化政治方面之色彩。

  到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市场综合报章纷纷加强财经版面之报道,报导方式的特色如大量资讯供应,各报的财经新闻版面不断地扩大,由以往以股市及楼市为主,扩至基本财经新闻版、专门的地产页、专门的投资版,以及增设财经副刊及加强国际财经新闻的篇幅等。本港于九十年代还出版了一份地区性专题财经报章,这是《华南经济新闻》。这是台湾联合报系于1995年在香港所创办之报纸。另外,同期本港出版不同的专业财经杂志;除了原来《信报月刊》(1977年),还有《经济一周》(1981年)、《资本杂志》(1987年),以及后来经济日报系的《iMoney》。

  至于电视和电台方面,他们一直在新闻报道之节目设有财经新闻环节。无綫新闻在《六点半新闻报道》加设《财经消息》(1987)环节,其后增设《财经透视》(1989)等财经杂志式节目。同期的亚洲电视设置相若财经新闻环节。另外,有关电台方面之发展,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前身是1989年11月启播的香港电台第七台,为当时香港唯一一个交通消息为主的频道。该频道1991年5月改为交通财经台,专门播放新闻、天气、财经和经典金曲。交通财经台于1997年3月31日改为普通话台。香港电台新闻部亦提供财经新闻资讯。商业电台同样地提供财经资讯,九十年代初更进一步加强了相关内容。另外,九十年代初新城加入本港电台行业,同时于1991年设立新城财经台,专门播放财经新闻资讯。

  财经新闻于九十年代之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转捩点。首先,上述之新城财经台是专门财经新闻资讯频道,实为重要的一步,本港电视台或电台所谓设有财经新闻,一般附属新闻节目。其后有线财经资讯台于1995年起启播,则掀起视像财经新闻之新一页。其后,now财经台另于2006年3月启播。至于无綫财经资讯台于2017年8月15日试播。

  传统报章和杂志为基本财经资讯之结构,于科网热潮开始进入网络即时资讯和视像领域,一直发展至今。另外,据经济日报集团年报显示,集团于1994年研究,于1995年推出,「实时财经终端系统,利用专线向用户提供实时股票与衍生工具报价、财经新闻与证券市场研究资讯。」这项业务是经济通。这一项目是十分具意义的发展。他们于2000年取得PNETS牌照,并于2000年3月推出免费财经入门网站 www.etnet.com.hk。类似经济通之财经资讯,另见汇港资讯,其于1996年成立,同为本港金融资讯服务供应商。阿斯达克网络(AASTOCKS.com)于2000年4月由TOM集团及All Asia Financial LLC成立。财华网于1998年成立。这些服务商之发展过程,亦衍生出财经新闻之业务。他们为了丰富服务之供应,渐渐地成为财经新闻之供应者;同时这项网上财经网站已纷纷推出视频介面,甚至以即时方式评述和分析市场走势,进一步即时化和视像化。

新兴财经视频成行业新常态

  今天财经即时和视频化已经成为行业新常态。本港财经新闻发展至此,已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媒介供应方式,首先是传统报章和杂志,第二是电视和电台,第三是新媒介兴的财经资讯专线。

  过去十年,资讯发展有了另一种新变化。全新独立的财经视频横空出世,雨后春笋。例子如王冠一于2008年成立个人财经网站「王冠一财经频道」。原为刊物之《港股策略王》于2014年12月创刊;其于2015年8月14日《港股策略王》进军数码媒体,推出跨平台股市即时分析,并且把资讯视频化。添味财经(tasty Money)于2016年于成立,由梁心欣主持,以「生动有趣,把复杂的投资理论及经验简单地为大家演绎出来」(原网站资讯)。分析师郭思治先生(郭Sir)于2020年4月创办「郭思治工作室」,并推出「郭Sir 财经直播室」,追踪和分享港股走势。还有「民众财经频道」2017年8月8日推出民众财经频道,「交易时段全天候播放中、港股市及环球财经资讯。」其中包括〈中环财经连线〉,频道于2020年6月改为Sun Channel,范巧茹主持,以「突破传统财经媒体局限,云集各方低调投资高手」为口号。另见Raga Finance(2014) 以及 jet media等。其中jet media在网页写道:「(他们是)香港一独立财经新媒体,致力为投资者提供高质素的视频节目,市场分析及各式各样如投资讲座等活动。」开宗明义地说明主打视频节目。同时还有无数的财经达人自行在facebook和youtube上载或设立个人专页,发表市场看法。

  上述这类新兴独立视频,其有着多重特质,分析表达轻松、言论随便、不拘小节,有些更会即场落盘,造成主客模糊云云,另外,这些视频同时有着完整的节目时间表,每日定时播放。按我们学院派新闻准则而言,有着商榷余地,甚至持不认同之主场。然而,笔者最感与趣者乃这些视频播放时间极长,如Raga Finance的〈钱钱钱打到嚟〉,由大师(沈振盈),其播放时间长达3小时1分零3秒(2020年7月17日)。我以为这点或许可以视为其与「正规」财经新闻报章网站或频道最大的不同之处。老实讲,如果喜欢财经资讯,这些选择众多的当儿,时间长的确「过足瘾」。

学懂如何面对变化

  由此可见,过十年新兴的财经视频虽然跟传统财经新闻有着根本性不同,甚至不符学院派对新闻道德之要求,但他们所提供的资讯量,他们对任何市场消息均畅所欲言,毫不忌讳,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基本而言,市场资讯永远以多且深为重要,其对加强资讯之透明度还是有所助益的。若然达至有效市场假设中的强势假说,笔者以为还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内幕消息,正如财经前辈所言:「永远是别人想你知道,你才会知道。」但投资者若能获得一些或不同类型的资讯,其实有助更立体思考市场之走势和每一个变化的现象。

  我们现在从纯经济学来判断,财经新闻作为一种市场元素,最终自然地由良币驱赶劣币;但若从一种新闻学出发,则见新兴财经视频过于进取;但又或者这类视频根本不会把自己困于一种新闻角度。又或者,如今变化出现了,我们唯有学懂如何面对。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从报章报导看近年香港大学生形象的变化

黄浿沂
王硕禧
郑梓峰
郑晓怡
莫浩廷
苏钥机
2019-03-08

港股资讯类电视节目的大陆市场需求

庄太量
路遥遥
2018-02-09

个性迥异的大学学生报

潘乐遥
苏钥机
2017-07-25

无綫与你的音乐选择

黄熙婷
20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