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台独立制作的生存空间」研讨会后记

2006-04-15
  每个制作人,都希望将自己的作品公诸于世。可是,作为现今的独立影片制作人,要找到门路发行、播映,甚至筹集资金都并非易事,独立制作生存空间的变异,令众多出色的制作可能被埋没。纵然制作环境越见艰难,但近年亦有不少中港台独立制作人找到支持者,提供播放平台。香港电台电视部于二零零六年三月十七日举办的「中港台独立制作的生存空间」研讨会,正藉此将独特的题材带给观众,交流讨论个中业界之变化及概况。当日中港台三地独立制作人聚首一堂,将自己作为过来人的故事与同业分享,希望达到互相交流的效果。

台湾电影缺乏市场支持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台湾的易智言导演,他曾于台湾最大电影企业中国电影公司工作,经历过电影公司培育出知名导演的黄金年代,到如今中国电影公司已告结业,代表着大企业大资金拍片的时代也告一段落,易智言深深感觉到,现今的台湾已经没有什么独立不独立制作之分了,因为差不多全部制作都需要制作人主动四出找寻资金,成为台湾电影工作的唯一生存空间。

  易智言的电影《蓝色大门》曾在香港录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原来该片集资筹拍的情况甚为艰辛。在台湾本土完全缺乏投资者的情况下,导演和制片走遍世界各地找寻与片商接触的机会,好不容易花了四年的时间才有足够资金开拍。电影完成之后又出现另一个困局,就是纵然电影在国际电影节被认同,但在台湾本土却居然找不到有意放映的电影院。最后要经由另一公司间接地游说各影院经理观看试片,好不容易才得到院线播放。《恋爱地图》作为易智言的另一作品,虽然他执导的部份只是整个电影的三份一,但也令他尝尽了台湾独立制片人的苦头。是次主动邀请易智言的日本电影公司,本以为这类国际性三地合拍电影将得到台湾投资者的青睐,谁不知经过多番游说,最后台湾片商亦只讽刺性地愿意付出一万美金投资,结果是台湾部份的资金最后也由日本方面兼付了,才完成了易智言的《恋爱地图》。

  如此种种显示台湾电影缺乏市场支持的严重性,而作为独立制作人最首要也是最困难的任务,就是在资源紧拙的情况下努力开源,以具创意的方法找出投资者,同时也要求自己的制作有一定程度的风格,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独特的品牌,将眼光放于国际市场,以达至现时为止台湾独立制片的唯一出路:弃守本土市场,将自己国际化。

策略性定位有利资金筹集

  现任教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助理教授汤美如,自言早已发觉自己对独立制作较于大电视台工作更有兴趣,当年亦毅然只身旅美,寻找自主的制作空间。从汤对其独立制作历程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加立体地了解到,作为一个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应有的几种特质与及要注意的事项。

  汤美如认为要成为独立纪录片制作人之先决条件,就是对自己要表达的事情抱有坚持不屈的态度,亦要充满追求事实真相的精神。另一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找寻一个拥有一定程度受众群而具影响力的题目。当年她就以美国底特律一位华人被白人所杀的事件为题材,制作纪录片《谁杀陈果仁》。以当时带有种族歧视的社会风气,并无其他个体主动谈论是次事件,而该片之独特性,突显了美国华人缺乏消息传播以至沟通、讨论渠道,亦最终导致该纪录片的成功。

  将制作的方针以至受众群作策略性定位,将有利于制作的资金筹集以及后来的发行业务。汤美如跟她当时的伙伴都看到美国亚裔人士在传播媒界上缺乏空间,故集中精力于这个社群内作宣传、推广,以至集结当地华人及亚裔人士的力量,加强社群给予制作上的助力,亦同时放大制作对社群所产生的影响力。纪录片《奉天皇之命》内容关于南京大屠杀,汤美如当年游走于美国各地之华人社群,向华人知识份子着力介绍她们的理念及目的,得到不少热心人士赞助,集腋成裘之下得到制作资金。而后来该片制作完成,汤美如等人亦看准美国学术界缺乏二次大战亚洲方面历史资料这个虚位,成功打入美国大专学术界这个重要的发行网,收回成本之余更为将来的独立制作带来了资金。

中国独立电影的困境

  二零零一年才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专业的中国独立制作导演、编剧陈蓓妮,自言经验短浅,投身制作人行列之时,行内已经差不多都是独立制片的天下。陈主要分析自从中国电影业从国家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模式后,身为独立电影制作人所面对的困境。现时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每年大概有近二百部电影出产,但能够于正规电影院放映的不出十多部,而且大部份放映的内地电影都是出自几位著名大导演手笔,其他没有名气的以至新晋导演的作品,几乎都没有什么机会得到影院放映。因此,独立制片导演大都希望争取机会参与国外的电影展,将目光投放在国际市场。

  陈蓓妮指出大部份民营公司基本上都不够资金拍片,大公司亦需要拥有知名导演以提供投资保障。纵使拥有足够资金开拍电影,但如要成功打入本地市场都不容易,例如要令拍成的电影成为某一种「文化现象」。她以好些知名导演所拍之高票房作品做譬喻,指出行内可能对这些作品褒贬不一,但只要能造成「文化现象」,即是看这些作品成为「入流」的表现,便有更大的机会获高票房。另外,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电影频道)成为国内独立电影制作一个重要的出路,提供了机会让中小型公司投标拍摄电视电影,但成功申请机会率涉及多项因素,并非容易。

香港电台外判计划

  主力统筹香港电台外判制作项目的电视部监制蔡贞停,提到香港电台外判计划参与者所需要知道的重点。六年来香港电台曾投入三千四百万港元予各个外判计划,除了戏剧及纪录片品种外,最近还接受短片及动画作品的投标。很多外判计划的投标者都希望能够保留作品之部份版权,蔡贞停提到其中的可能性,例如以合资形式投标,当中发行权方面可向香港电台申请共同拥有。港台希望能够收到有创意、深度、有独特性的题材,亦避免制作任何已有之题材。她提议参予者不要只着眼于争取一个公开播放独立作品的机会,而要放眼于长远能与行内有共同理想者合作。香港电台推出外判计划除了旨在引入更多新的制作元素外,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公营广播机构,最终希望能够成功推动本地之独立制作。

  中港台三地讲者对自身经历的陈述及分析,让我们对独立制作的前景及可能性有更清晰的视野,藉此我们可以反覆思量两岸三地的情况,而对自己未来的计划及制作基地的选择作出更立体的盘算。路可以说是不易走,甚至是难行的。从研讨会当日现场观众不断向蔡贞停发问有关外判计划之种种技术性问题,以至外判计划参与者所提出对计划未来的各种期许,反映出此类计划的需求性,及独立制作市场之缺乏。作为业界,除了紧守岗位继续向高水平制作进发外,更要力求发掘更新及更具前瞻性的题材,最终吸引各地投资者开放更大的市场空间,让不同类型的独立制作能够获得生存空间外,更可以得到比较长远的发展机会。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