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未来的「新方向」在哪里?

2007-11-14
 
  特首曾荫权于十月十日发表了在连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取名为「香港新方向」。对着这份在科技方面只字不提的施政报告,笔者相信大部份本港资讯科技界同仁,都不能捉摸到「新方向」在哪。自从香港政府在重组新班子时把「科技」踢出三司十二局那一刻开始,很多业界人士包括笔者在内,对香港的科技发展已不敢寄予厚望,因此我们对施政报告中在资讯科技范畴上的零投资,并无感到太大失落。这份报告再一次反映出特首眼中只有经济发展,而对科技没有半点兴趣。令笔者担心的是,若香港如此持续发展下去,不出数年便会被其他国内外城市淘汰。

香港科技发展腹背受敌
  中央政府在二零零六年制定了「十一.五」规划,「科技兴国」是该规划的中心思想,目标是把中国在二零一零年改进成为创新型经济体系,藉此拉近国家与欧美各地的经济水平。这策略在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会议再一次被肯定。会议中正式把「科技发展观」列入党章,「建设创新型国家」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纲领。但当国内各大城市正在快马加鞭之际,香港政府似乎未有好好配合,仍一如既往对科技发展采取被动及不干预态度。在这缓慢的发展步伐之下,香港难免很快便会被这些城市迎头赶上,最终若被边缘化的话,也可说是咎由自取呢!除了国内,科技项目在不少亚洲国家的发展蓝图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掌管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总务厅(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MIC)在二零零四年推出了国家的U-Japan计划。U包含多个目标,包括:

——Ubiquitous(无所不在)眼于基础建设发展,目的是利用这些建设串连所有人与物,使「何人何物」都可以「随时随地」轻易上网。
——Universal(普及化)是要让所有人包括长者及残障人士都可以轻易获取数码资讯,达到人与人之间更紧密的接触和沟通。
——User-Oriented(用户导向)强调新科技产品应重视用户的便利性及友善性,使用户要求与产品功能互相融合。
——Unique(独特性)是利用科技活化国家资源,从而创造新的商业及服务,并缔造新的社会系统和价值观。

  计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所有日本市民,不论是贫或富、不论男女老少,亦不论其健康状况,都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用任何电讯工具,都能获取所需要的资讯。相比之下,香港的科技发展实在是全无方向感,总是被五花八门的商务应用东拉西扯,欠缺明确的目标。

有利香港的科技发展项目
  曾特首「以基建带动经济发展」为本,在施政报告中推出十大建设,预算可以为香港带来一千亿元的增加值,并能创造额外二十五万个就业机会。但遗憾的是,特首并没有关注资讯科技层面的基建。要知道,现今先进的企业,无不利用资讯科技来扩阔市场及增强竞争力。曾特首及其智囊团都应该了解到这个事实,并且深知资讯科技基建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为何他们在制定施政报告期间,却没有充份考虑这一点呢?若曾特首有意重新制定今年的施政报告的话,笔者欲对科技发展作出以下的建议,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仿效日本、韩国等国家推行U计划 —U计划的核心理念是积极促进「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并全方位实践理念中的资讯获取要求,即4A:Any Time(任何时间)、Any Where(任何地点)、Any Device(任何装置)及Any Data(任何数据)。笔者建议政府多提供「普适计算」(例如无上网)电子政府(e-government)服务,让市民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轻易地以互动方式与政府交流,使市民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拉近。此建议绝非空穴来风,它正好与政府于二零零七/零八财政预算案中拨款2.1亿元发展WiFi计划首尾呼应。WiFi计划只建议在全港所有政府场地为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络设施,但若没有适当的网上服务配合,计划恐怕会功亏一篑。

(二)大力推动「.hk」域名的使用 — 虽然现时「.hk」的注册数量已达到十四万,但这与香港所有注册公司、组织、团体等的合计数量相比,还是有些距离。实际上,有多少香港人真正了解「.hk」域名的意义呢?其中又有几多关心它的发展呢?「.cn」及「.hk」都是国家代号顶级域名(country code Top Level Domains,ccTLD)。香港能无须依靠祖国而拥有自己的域名,实在得来不易,亦正是「一国两制」在互联网上的演绎。香港可以利用「.hk」域名充份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及优点,例如灵活而可靠的金融体系、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积极不干预的商务政策、自由的资讯及媒体文化、达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等,并藉此塑造「信得过、靠得着」的形像在国际电子商务舞台上树立品牌,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国外的公司来港发展。

(三)建立高新科技人材实习基地 — 施政报告提出的多元化再培训,目标主要针对十五岁以上副学士或以下学历人士,而并没有考虑到如何挽留科技人材。笔者建议政府可考虑透过拨款、减税、配对资助基金等方案,加强企业与大学及科研中心的合作,积极推动联合应用研发活动。藉此企业可多聘用更多本地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增强公司的科研实力。

(四)成立基金纾缓e社会问题 — 除了以资讯科技「基建带动经济发展」外,政府也应深入探讨「以资讯化带动文化发展」的议题。随着互联网及其他资讯科技应用与日俱增,一篮子的e社会问题也应运而生,例如:‧资讯科技认知(IT Literacy):虽然香港网民数目众多,当中又以青少年为主。可惜不少网民只懂得上网「打机」或聊天,而并不认识如何利用互联网替自己增值。‧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香港互联网用户人数与人口的比例已达到68%,属全亚洲之冠。虽然如此,这高企的渗透率并不代表每一个市民都能享有平等的上网机会。例如大部份的网上服务都并未设有适合残障人士使用的介面;又例如贫穷家庭未能负担得起拥有电脑或上网的费用等。‧互联网安全(Internet Security):网上罪行猖獗,手法层出不穷,导致市民上网时常常提心吊胆。‧数码与现实文化差异: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化,现有的法律、教育及生活习惯都不断地受到冲击。不少家长及老师亦因此而不知所措。e社会问题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同样复杂,绝非能够轻易地彻底解决。固此政府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应尽快深入研究这些甚具逼切性的问题,提出适当的纾缓方案,防止问题蔓延。

(五)即使政府不愿意另起炉灶,也大可以参考去年在《「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报告中针对「创新科技及资讯服务」所提出的具体行动纲领。这包括推动香港成为区内的重点数据中心及建立跨境、跨企业的电子商业及数码内容传送服务。最近,不少年青人极力争取保存香港的「集体回忆」,为此不惜上街示威抗议。笔者建议资讯科技界也不妨仿效那些「保育斗士」的坚持,上街游行,甚至乎采取更激烈的行动,争取把科技发展纳入下一份施政报告内。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ICT Use at Home and Telecommuting Practices in Hong Kong

Louis Leung
Renwen Zhang
2016-07-25

数码广播 七年之痒

林永君
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