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的「参与文化」与艺人裸照风波

2008-03-15
 
  艺人裸照风波,是一件经典的Web2.0媒体大事(media spectacle)。它发展成一场社会风暴,跟它所处的Web 2.0传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Web 2.0的特色是受众不仅可以制作内容,还可以上载内容及发布内容,Web 2.0缔造了「参与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这篇文章探讨在这种新文化气候之下,传统媒体怎样「参与」裸照风波?而大家关心的年青人,又如何「参与」这次事件?

  参与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文化环境鼓励创作和分享,促进公民参与和艺术表达。麻省理工学院媒体比较研究计划的创办人和主任詹金斯(Henry Jenkins)近年多次提出,社会中每一个人及每一个机构,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参与文化」之中,大家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以免在参与文化中迷失方向。

传统媒体的角色
  如果没有万千网民的热烈参与,裸照绝对不会这样广泛流传。不过我们不能够只注意互联网的威力而忽略传统媒体。裸照事件中,传统媒体不仅报导网民及市民的参与,而且促进了他们的参与,而它们自己甚至也投身其中。那么,它们发挥了正面抑或负面的社会功能?

  面对Web 2.0时代新媒体的威胁,传统媒体如报章和杂志,早已发展了一些竞争策略。当有网上大事发生的时候,他们有一套既定的手法去处理,这况让我们看看它们怎样运用这些既定手法去报导裸照风波。

  第一、迅速报导和转载。香港的报章和杂志大篇幅报导网上裸照的出现,让不熟悉互联网的人士也能了解事情的发展。这种手法的原意是协助读者跨越数码鸿沟,让不上网的人士也不会错过虚拟世界的大事。但在这次事件中,有些报章杂志不仅报导事件,连裸照也一并转载,虽然打了格仔,但也引起争议。

  第二,提供网上搜寻及筛选服务。传统媒体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纷乱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挑选一些有价值的网闻,向读者推介。虽然很多读者有上网的技巧,但他们没有这么多精神时间去搜寻资讯,报章杂志就代劳。所以在风波期间,不少记者被指派去搜罗最新推出的裸照及综合报导网上流传的消息。至于这些裸照和消息是否很有「价值」,真是见仁见智。

  第三, 反映及转载网民的意见。但网上民意的质素,一直受质疑。

  第四, 将虚拟世界的事件带回现实世界。当裸照在网上曝光之后,传统媒体立刻追访当事人、当事人的朋友及亲属、演艺界名人、议员、政客、学者,将事件「扎根」于现实生活环境,并促使它继续发展。在上一次YouTube的「巴士阿叔」短片事件,传媒追访巴士阿叔及四眼仔,又建议他们握手言和。今次《明报》将裸照送检,被捕网民钟亦天因而获得释放,介入了事件的发展。

  第五, 为读者诠释事件及评论。在裸照风波中,传媒不仅在社论发表意见,在新闻报导中也主观地推销多种解读方法,例如警方选择性执法、虚伪论、网民言论自由受打压等,有评论说读者容易被误导。

  第六, 社会补救。当这宗网上事件被视为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时候,传媒就动员网下资源去寻求「补救办法」。传媒的教育版及家长版就大篇幅讨论对策,令整个社会充满危机感。

  传统媒体采用这些策略来参与这件媒体大事,本来没有问题,可惜的是若干报章和杂志 (尤其是大众化报纸)在运用这些策略的时候,将经济逻辑凌驾于传媒道德。销量大的报章不少报道十分煽情,又重复刊登大量裸照,刺激更多读者参与「偷窥」,市场导向的情况很明显。在Web 2.0时代,传统传媒既要应付互联网的竞争,又要面对同行的竞争,压力很大,传媒道德考量似乎很容易被边缘化。

儿童及青少年盲目参与
  在裸照事件中,大家特别关心裸照流传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笔者所属的香港传媒教育协会与《星岛日报》教育组合作,向全港中小学生进行裸照风波的调查,收回的问卷有二千多份。调查结果显示56%的中小学生看过裸照,21%更会追看,显示参与观看的学生人数绝对不少。

  香港的青少年对互联网科技的应用技术已经掌握得不错,所以当裸照一挂到网上,他们就知道去哪些网站及讨论区搜寻照片。他们日常已不断透过MSN、电邮、网志和手机分享讯息,所以裸照曝光后,他们很自然地在互联网社区参与裸照的观赏及流传。不过,除了在新媒体平台交换裸照,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还透过传统媒体看到裸照,引发讨论。

  虽然青少年对裸照充满好奇心,但调查发现他们的参与其实是很被动。55%的同学表示事件其实跟他们亳无关系,坦言只是凑热闹,人看他们又看;而且他们只看裸照,根本无兴趣了解事件。另外34%的同学说自己只是普通读者,被动地从传媒得悉事态发展。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大部份儿童及青少年是盲目地参与裸照事件,随波逐流,丧失「批判自主」(critical autonomy)能力。他们并没有想过下载和传阅这些裸照对受害女艺人有什么影响。

  投身这次风波中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亦有受到影响。有些说事件警醒他们要妥善储存个人私隐资料及电脑档案、让他们反思性行为的道德价值和令他们对偶像的幻想破灭。不过有少部份的同学(7%)表示,会考虑拍摄同类亲密照片。

传媒教育2.0
  裸照风波令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进一步意识到在Web 2.0的世界,既要教导年青人怎样和新媒体打交道,又要警惕他们在消费传统传媒时要有批判能力,学校及家庭传媒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而香港的传媒教育工作者更了解到,旧有那套面向传统媒体的传媒教育方式(传媒教育1.0)已经过时,他们要加快步伐迎接「参与文化」的挑战,积极发展传媒教育2.0的课程。

  传媒教育2.0是「反思参与模式」的传媒教育,倡议训练具有反思能力的传媒使用者,让年青人既成为精明的传媒消费者,又是具备责任心及反思能力的传媒制作人。作为一位Web 2.0时代的公民,年青人更应学懂监察及批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参与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传媒教育2.0特别强调「传媒道德素养」的培育。麻省理工学院詹金斯教授也认为廿一世纪的传媒教育要处理「参与文化」带来的道德挑战,因为在新时代参与媒体制作及发布的人士很多并无接受过专业操守训练。事实上,到了Web 2.0时代,当传播制作权下放到普罗大众的时候,传媒道德已由一个「专业概念」演化为一个「公德概念」。因为当人人可以当记者,又人人可以上载及转载照片及视频的时候,就必须人人都履行传媒道德守则,否则我们的传媒环境就污俗不堪。

  不过,香港有些传媒机构在Web 2.0时代似乎未能正视自已的社会责任。香港报评会主席陈韬文教授在「裸照风波」中观察到一个趋势,就是近年新闻界将新闻道德的观念简约化,将合法等同合乎道德操守,即报导只要不违法,相片通过淫审处的检查,就可以看作乎合了新闻专业操守的要求。这种简约观念显然有问题,看来香港的新闻界成员,也应该重视传媒道德素养,学习在参与式传媒环境中,保持「反思自主」(reflexive autonomy)。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ICT Use at Home and Telecommuting Practices in Hong Kong

Louis Leung
Renwen Zhang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