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产业合作 创造多赢局面

2008-08-15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与港大商学院亚洲案例研究中心制作的六集电视专辑《聚焦亚洲商界领袖》(Focus Asia Business Leaders)在七月中起一连六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播映,建立了香港的大学为国际广播机构制作节目的先例,也反映了在当代媒体生态下, 学界和业界合作的新趋势。

  在高科技的冲击下,传统传媒深受威胁,报纸作为一个新闻的载体,生存面临危机。同时,资讯泛滥,竞争激烈,商业媒体日趋商业化。国际大媒体也纷纷削减投放于新闻报导上的资源。根据美国《新闻业精进计划》(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美国报章中,三份二已减少报导新闻的篇幅,一半以上收缩国际新闻内容。为了填补新闻空隙,美国一些基金会挺身支持学界,提供资金给新闻学院制作新闻内容,出现了愈来愈多大学界和社会业界的协作计划。

美国学界与媒体协作计划
  事实上,美国不少大学一向已为媒体提供新闻服务,比如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新闻学院,便是较突出的例子。学院设立一个拥有完善设备的电视台,是全美唯一附属于全国商业电视网络(NBC)的大学电视台,由一位资深的新闻编导担任主管。 这个电视台将受薪的员工数目减到最低,让他们辅导付学费的学生,寓学习于工作,而且可以得到学分。密苏里新闻学院还出版日报公开发售,是当地小镇一份商业报纸的竞争对手;学生也可以选课到报纸实习,争取前线经验。香港大学每年派去密苏里大学访问交流学习的新闻学生,都有机会到密大的电视台和日报实习,参与制作和出版,受益良多。

  美国的新闻学院还有成立新闻通讯社,向商业媒体发布新闻,当中包括美国两大顶尖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的哥大新闻通讯社(Columbia News Service)和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院的梅尔新闻通讯社(Medill News Service)。哥大新闻学院一位负责人说,可能因为商业报纸裁员的关系,学生稿件给采用的频度近月来出现增加趋势, 那对学生当然是好消息。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的新闻学院却是另一模式,与以深入调查报导见称的《前线》新闻杂志(Frontline)合作 ,前线的高级监制Lowell Bergman、在柏克莱大学新闻学院任职教授,主持《前线》工作坊(Frontline Workshop), 学生也参与制作,同时得到学分。《前线》的「婆家」是远在波士顿是的WGBH公共广播电视,在美国数百个公共电视台中,规模最大、品牌节目最多,《Frontline》就是其一,得奖无数。Bergman大名鼎鼎,曾任CBS《六十分钟》的编导,但是因为制作了揭露烟草公司内幕的报导和CBS高层发生冲突。 这段故事被好莱坞搬上萤幕,就是电影《夺命烟幕》(The Insider),由Al Pacino扮演 Bergman。

  鉴于主流媒体的萎缩 ,两年前,卡内基和福特基金会(Carnegie and Ford Foundation)创办了一个名为「新闻21」(News21)的专案,拨款给五间新闻学院和媒体加强协作。首年夏天,来自五校的四十四位同学,参与为期十周的新闻工作坊,分组选题、采访报导,为主流传媒提供新闻作品。五校也积极与各传媒机构联系,推荐同学的劳动成果,争取发表的机会。项目推出之初,外界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等于津贴商营媒体,而不是给主流媒体压力,要求他们对严肃的新闻投以资源。不过,两年下来,「新闻21」也有不错的成果。二零零六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一小时特备节目│《前线以外》(Beyond the Frontline),便是由柏克莱新闻学院的六位毕业生摄制。他们的摄制队跟随美国军人和和平志愿军穿州过省,采访拍摄,他们的故事,如实反映了战事背后美国军人的生活点滴,对战争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其他学生的作品,也得到了媒体采用。两个基金会已增加了拨款,扩大「新闻21」网络到更多的大学。

  今年夏季,在华盛顿的美国大学也成立了「调查报导工作坊」,由资深传媒人Charles Lewis主持。Lewis 是个奇人,廿年前 辞掉了在《六十分钟》的编导工作,不满CBS的商业化,成立了一个非牟利的新闻调查中心。 这个中心「战绩彪炳」,持久作战地发表了系列 独家报导,上了不少大报的头版。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用白宫的「林肯卧室」(Lincoln Bedroom)招待捐钱给他助选的友人,就是Lewis揭露的独家新闻,引起全国注目。两年前,Lewis安排了原中心的接班人, 到普林斯顿和哈佛大学教学研究两年后,回到了老家华府,成为了美国大学的教授。一个月前在华府见到他,听他解析说,「调查报导工作坊的目的,是为多媒体广播及出版提供有意义、原创、具国际视野的调查报导。」他雄心勃勃,计划发展新模式的调查报导,并会和其他非牟利团体合作。

创造多赢局面
  学界和产业合作,可以创造多赢局面,商业得到较廉价,甚至于免费的新闻节目内容;学生得到发表和锻炼机会,有助于就业与个人专业水准的提升;学校方面,能得到业界的支持和更多的资源,有利丰富教学内容,还有机会回馈社会;业界对学界也是个考验,要求教学的不单纸上谈兵,而是面对市场的考验,拿出真功夫来面对市民大众。市民会是最大的赢家,能得到更多元化,更有深度的新闻报导。

  当然,合作的建立和成功有一些前提条件, 譬如要有基金会或其他的经费来源提供支持;大学的用人政策能容许全职聘用资深的传媒人,给他们适当的职称,让他们成为实践项目的领军人物。香港的三年制大学不利于成立比较长期性的工作坊,让学生参与制作高水准的作品。「三改四」、大学成为四年制后, 教学的空间会比较多,可以开创新的课程,增加和社会的协作。


*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制作的《聚焦亚洲商界领袖》共十一集,系列人物的选择,不是因为他们最富有或是最有影响力,而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模式,有国际性的意义,值得推广介绍, 特别可以用来做商学院的教材。亚洲案例研究中心多年来写了二百多个案例,通过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中心和欧洲案例中心发行出售,这一趟增加了半小时的视频节目,其中两个有关传媒的研究和案例——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香港经济日报集团主席冯绍波——由笔者负责。和商学院的教授合作,是个愉快的经验,和BBC谈判,则非常吃力,结果BBC选了与中国和香港有关的六集, 赶在奥运前夕播出。专题的其他大中华地区的商界翘楚,包括: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威汉营销传播集团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陈一枬、港铁行政总裁周松岗及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前董事长童志成。每集介绍了集团经营的心得,并由「主角」现身说法,配合专家的评点。

收看《聚焦亚洲商界领袖》电视专辑介绍短片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

ICT Use at Home and Telecommuting Practices in Hong Kong

Louis Leung
Renwen Zhang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