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心退至边陲——解读中国社会的流行语

2002-09-15
外来流行文化藉媒介及传媒力量,为国内社会带来新冲击。
最近发表中国大陆网民心目中的十大流行语,可说是上佳的文化研究个案,窥探当今大陆主流的社会心态,以及海内外文化场域交叉影响的大趋势。也有助外界了解北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大国之民的思想行为,将如何与国际社会接轨。

这项内地网民的网上评选活动,由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参与,选出二零零一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样本数目二千),足以反映着当前千变万化的社会心理轨迹。

二零零一年中国十大流行语评选结果如下:(引自八月六日多维新闻网)
表(一):2001年中国十大流行语
名次 流行语
1 九.一一
2 拉登
3 申奥成功\
4 入世
5 WTO
6 翠花上酸菜
7 出线
8 QQ
9 反恐
10 Flash

从流行语窥探社会心态

虽然只选出十个流行语,却从侧面反映去年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频繁。这是全球化对中国人民生活造成的文化烙印,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事,中国大陆网民中,有不少对华府冷嘲热讽都好,但经过新闻热点洗礼之后,「九.一一」、拉登(大陆叫「本.拉登」)、反恐等国际新闻常用词语,依然成为大陆网民的「口头禅」,这叫做传播的力量,不管喜不喜欢,反正全球都谈论,除非你与世隔绝,否则实难置身事外。

第二个反映出的社会心理特征,就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之年,例如名单上出现「申奥成功\」、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事「出线」,以及中国正式「入世」,成为WTO的成员。第三个社会心理特征是互联网世代在华「落户」,结合流行文化新力量,所向披靡,如「QQ」(意指一些网民沉迷于网上的ICQ活动)、「Flash」。

流行语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符号。若从时间跨度去解构这些特定符号的意义,相信更能看到内地社会文化心理变迁的大方向。多维新闻网同时列出一九九三年中国《大学生》杂志举办「大学生评选大众十大流行语」活动(样本数目1,104)的结果:

表(二):1993年中国大学生评选大众十大流行语
名次 流行语
1 下海
2 申办奥运
3 发
4 大哥大
5 第二职业
6 电脑
7 没商量
8 说法
9 发烧友
10 学雷锋

不过十年前,共产党的道德楷模引领着民众日常思考方式(「学雷锋」)。但今天,共产主义的政治神话故事,全面让路给新世纪初好几个简单平常的英文和数目字:「九.一一」、WTO、QQ和Flash。共产思潮已由显学退回到中央党校教科书,而今再缩入图书馆发霉的马列毛大部头里头,化作昏黄的意识形态故纸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年全国政治思想指导中心,今天落得边陲不如的冷宫待遇。中国社会现实是:大家忙于用大哥大沟通,个个变作电脑发烧友,终日下海都为稻梁谋,第二职业没商量,只要申办奥运成功\时,举国自然发发发,歪用学那秋菊打官司找个什么说法……

外来流行语通行,不仅投射当代思潮和文化生态变动规律,也象征内地不断消费/吸纳海外流行文化工业的程度。代表共产理想的固有美好词汇退潮时候,外来那些时髦、独特而又新奇的流行事物,纷纷在大陆抢滩。文化流向形成「边陲」占据「中心」,原有「中心」则不断萎缩,最终只好抓住「边陲」一角残喘。不信?看看以下十多年来「强势登陆」的外来词汇例子,包保心里有个底:

生猛海鲜、打工、炒鱿鱼、快餐\、减肥、饮茶、埋单、商场、打的(按:即乘搭出租车)、贺岁片、卡拉OK、N斯科(DISCO)、上网、电脑、哇塞(WEB SITE,即网址)、数字化(即海外一般叫的「数码化」)、零距离、克隆(CLONING)、拍人体写真、爱滋病、听证会、隐私、性骚扰、美女作家、名人畅销书、新新人类、酷(COOL)、酷毙了、帅呆了、白领、跳槽、兼职、赞助、托福(TOEFL)、小康、股票、降息、软着陆、年薪、按揭、资产重组、金融危机、减员分流、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手机短信。


外来文化入侵
解读流行内地的外来词,知道香港和台湾歌影视流行文化的痕迹深刻,例如贺岁片、卡拉OK、N斯科、新新人类、拍人体写真、酷毙了、帅呆了::等等。香港主打的粤式饮食文化,也占有一席位,像饮茶、埋单、生猛海鲜、快餐\就是。至于互联网的时代身影就更为明显,数字化、上网、电脑、哇塞、克隆、手机短信等,不一而足。

但有些外来词则反映西方社会「另类」思维进驻神州大地,如隐私、性骚扰、美女作家、名人畅销书、听证会、白领、跳槽和赞助等,均属于这个范畴,注重个体主义。当然,资本主义经济术语也取得阵地战成果:股票、降息、软着陆、年薪、按揭、资产重组、金融危机、减员分流、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改革开放同时冲破各地华人畛域之见,让流行文化如水银泻地般,乘着多年经济起飞的东风,在大陆开花结果,填补过去给政治挂帅抽乾抽净的心灵。就连港味浓厚、充满地方特色的炒鱿鱼、打工和打的,也成为南北民众的口头禅,足证二十多年来这一小块南风窗风势之猛、之烈。台港在地理上自属大陆边陲,可是大众文化渗透力却最强,且隐隐然欲占据中心战略位置,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超政治辐射的覆盖\面,且慢慢改变当代国人的精神面貌。

外来词汇一方面丰富本土语言风貌,另一方面也冲击既存的社会文化生态。新词总不免带来新观念、新思潮,有助洗涤古老大地的「泥垢」。弱势文化通常让路给强势文化,至于外来文化所依恃的,不脱背后那股强劲的经济力,足使中心也变作边陲。


理性思维交锋

在大陆的大众文化版图改写声中,我们见证了专权政治力正由负隅顽抗沦落至委曲求全的困境,功\臣全在八个字:社会开放、资讯流通。官方的文字规范自有需要,但百姓极需鲜活的日常用语,生命力更强,终归突破乾巴巴的规范条条框框,展现大中华民间文化特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众声喧哗的社会里,出现多样文化交流的机率较高,这对于巩固建构中公民社会的理性思维交锋,有百利而无一害。当「中心」淡出之际,也就是当代中华文化自我更新的契机所在。但请问,大家是否准备好参与后共产中华社会的文化建设,还是继续甘于自困「边陲」南国一隅,躲进小楼成一统?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

鼓掌的艺术

钱钢
2020-01-19

排比学“习”记

钱钢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