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旅游和酒店业的同仁: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通过《香港家书》这个平台,与各位分享我对香港和大湾区旅游发展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旅游业是香港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是我们和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长达三年的疫情带给我们的产业和民生极大的挑战。疫情期间旅游业进入了停摆期,而疫后因为各种外在因素,旅游业并没有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急速反弹。香港旅游业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冬。我想对坚守每个岗位的业者说一声:「大家辛苦了!」。虽然这个冬天很漫长,但是始终都会过去。在最近五一劳动节的长假里,我们在香港街头看到了久违的游客人群与热闹,这也代表了旅游业春天的到来。为了让香港旅游业的春天更加持久,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提早部署,利用大湾区庞大的资源和潜力,吸引更多游客来香港旅游。
众所周知,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九个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24年大湾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8,700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这里汇聚了中西文化、一国两制、古今风貌的精华。过去这些年,大湾区城市的旅游发展往往是单打独斗,「各自精彩」。区内虽然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合作,但是还没形成一个清晰的旅游品牌。这种分散的推广方式难以展现大湾区的整体魅力。如今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成,「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实现,我们可以轻松穿梭于不同城市,体验多元化的旅游乐趣。尽管大湾区每个城市旅游发展各具特色,但是区域品牌形象不够突出,外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形象鲜明的大湾区旅游品牌。区外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也不会首先想起大湾区。要让大湾区真正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我们需要进一步善用大湾区独特的特征和资源,共同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大湾区旅游。
所以,我们在过去两年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探讨大湾区 11 个城市的优势并提供一些建设综合旅游品牌的策略,希望在积极推广每个城市的旅游産品的同时,能够搭建一个清晰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品牌架构,更加有效地推广整个大湾区旅游,让湾区每个城市共同受益。我们建议,大湾区应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多元化的超级旅游目的地,根据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品牌和营销策略,务求让大湾区旅游品牌形象更加突出。鉴于该地区广阔的海岸线、先进的港口网络和新兴的低空经济,我们可以进一步发展海、陆、空旅游,创建一个全面且相互关联的旅游生态系统,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喜好。我们还可以利用该地区先进的医疗保健服务、宜人的气候、美丽的环境和全面的休闲设施,将大湾区推广爲康养和退休天堂。我们也可以创建一个智能化旅游平台,提供及时的大湾区旅行资讯、预订服务和个性化行程推荐。要发挥大湾区品牌最大的效应,我们需要设立一个中立的、跨区的旅游部门,更加有效地在统筹,协调,策划,执行和监督大湾区旅游品牌的工作,将大湾区推广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亲爱的业界朋友们,大湾区的发展不是遥远的规划,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现实。无论您身处哪个岗位,都可以参与其中,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大湾区。下次当您乘坐高铁去广州饮茶,或者经港珠澳大桥到澳门度周末时,不妨想想:这片土地正因为我们的往来与互动,而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迎接大湾区旅游的新时代!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
洪琴教授
2025年5月31日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