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杂说四/获麟解

2014-03-17
杂说四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是常有。因此虽然有好马,只能在马夫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糟里,而不能以日行千里闻名。
能够日行千里的马,一餐可能要吃一石粮食,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用喂一般马的方法喂养它。这种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华不能显现出来,要求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是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去做,饲养它,又不能使它吃饱,它嘶叫时,又不明白它的意思,拿着马鞭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事实是不懂得识别千里马啊!

词解:
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代的人,善于相马。
骈∶二匹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槽枥∶养马的地方。
一食∶吃一餐。
食∶同「饲」。
见∶同「现」。
策∶马鞭,这里作动词用,鞭打、驾驭。
材∶资质,这里指千里马的食量。
临∶面对。

获麟解

原文: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焉。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译文:
麟是一种灵物,这是十分清楚的。《诗经》中有歌咏它的诗篇,《春秋》里有关于它的记载,还有各种说法出现在传记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即使是妇女小孩,也知道麒麟是一种祥瑞的东西。但是麒麟这种东西,不是畜养在家中,也不会经常在世界上出现。它的形态不像其他动物,不像马、牛、狗、猪、豺狼、麋鹿。然而即使出现了麒麟,也不可能知道它就是麒麟。长角的我们知道是牛;有鬃毛的我们知道是马;狗、猪、豺狼、麋鹿,我们知道它们是狗、猪、豺狼、麋鹿,只有麒麟不能识别。既然不能识别,那么把它称为不祥的东西也是应该的。
虽然如此,麒麟出现,一定是在圣人在位的时候,麒麟是为着圣人而出现的。圣人一定能识别麒麟,这样看来,麒麟确实并非不祥。又有人说∶「麒麟之所以是麒麟,是以它的神德而不是它的形貌。」如果麒麟的出现,不等待圣人在位,那么把它称为不祥的东西也是应该的。

词解:
《诗》∶《诗经‧周南》有《麟之趾》篇。
《春秋》∶《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春,西狩获麟。」
形也不类∶形状不像其他动物。
鬣∶鬃毛。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观止」一词出于《左传》,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经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所以《古文观止》解作历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结集。主持陈耀南会透过古文的介绍,让大家掌握中文的语言艺术,继而了解中国的学术思想及社会变化。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