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化遗产介绍 旅游小贴士 主持心声
山人、海人
文化遗产介绍 京族独弦琴
侗族木构建筑:鼓楼、风雨桥
  侗族人精于木构建筑,纯以榫卯连接建筑各部,不费一根钉便能建造出结构牢固而精密的建筑,技艺堪称一絶,而其中又以鼓楼和风雨桥为代表作。

  鼓楼为侗寨的中心,亦是集会和议事之地。它在外形上为层层重檐叠加而上、下大上小的楼塔,重檐层数一般为单数,形状则以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为主。鼓楼下呈方形,中心为火塘,旁有坐席供村民聚此纳凉围火、唱歌说故事,楼前的空地则为寨民过年过节时聚集的娱乐场地。

  侗族人相信风水带来兴旺,其村寨多依山傍水而建,横越河流并通往村寨的风雨桥便应运而生。风雨桥有廊有亭、能挡风遮雨,全木结构的桥身座落于巨大石墩上之,游廊上一般建有三至五座桥亭,桥亭上由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八角形的重檐重叠而成,桥檐瓦梁亦很讲究,加有不少彩绘、塑像等装饰。风雨桥的长廊除了作为过道,更是村民的休憩之地,而每逢节庆盛会,寨内村民更会盛装齐集桥头,拦路唱歌、奉敬客酒来迎接亲友访客。在侗族人的传统观念里,风雨桥是沟通阴阳两界的生命之桥,亦是保护山人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福桥」。

  为位于三江马安寨的「程阳永济桥」为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十分完整的风雨桥,全长78米,建成于1916年,1983年被洪水冲断后于1985年依原貌修复。而高度超过42米、楼顶两层再加廿五层瓦檐的三江鼓楼则有「世界第一鼓楼」的称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似玉
图片   杨似玉老师出身木匠世家,祖辈都以建造木构建筑为业,祖父杨富堂为制作程阳永济桥的工匠,父亲杨善仁曾设计及建造三江一带不少风雨桥和鼓楼。

  杨似玉继承家业,成为著名木构建筑师傅,设计建造了不少当地民居木楼、风雨桥、鼓楼、凉亭、木桥、戏台等,具代表性的三江鼓楼及九七年回归时香港所收到的广西省贺礼「同心桥」模型都是他的作品。

  他建造楼房只凭一把名为「匠杆」的传统竹杆量尺,上刻建筑柱、梁、枋等不同部件的长度,不必画图便能以量尺建造出坚固精良的木构建筑。为了传扬技艺,杨老师经常穿州过省担任建筑顾问,希望能把技术传扬开去。
© 2010 rthk.hk   
twitterfacebook 文化长河铁道行 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