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颂
Cadenza TV Series

二零一零年芝加哥国际电视节:优异奖
The 2010 Hugo Television Awards: Certificate of Merit


纽约电视节:优异奖(获奖剧名〈食老本〉)
2010 New York Festivals: Finalist Certificate


2010美国国际电影及电视节:摄影金奖(获奖剧名〈三笑姻缘〉、〈美丽回忆〉)
2010 U.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Video Festival (43rd Annual Awards Competition): Gold Camera


2010美国国际电影及电视节:银幕银奖(获奖剧名〈美丽回忆〉)
2010 U.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Video Festival (43rd Annual Awards Competition) : Silver Screen


31届美国特勒电视节:铜奖(获奖剧名〈有生之年〉)
31st Annual Telly Awards: Bronze Medal


监制:郑惠芳

〈奏出我未来〉  

退休往往令生活起了莫大转变。如果退休前没有计划日后的生活如何渡过,会令人容易变得百无聊赖及沮丧,但若晚年生活多情趣,则可令未来三、四十年的生活过得有意义及有质素。经真实个案改篇的两位主人翁 ----- 卢卢和亨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为人易于满足的卢卢,原为一银行的分行副经理,半生人为太太及女儿付出不少,因金融海啸,被迫提早退休。因一切来得突然,并没有计划未来的生活,唯有暂时休息,享受人生。 要求高的卢太眼见卢卢向上爬之路已尽,而各自的人生目标越来越远,卢太决定要求与卢卢分居。最后卢卢更被迫迁离,寄居于女儿家中,险些成为隐蔽老人,其间在公园巧遇无所事事的退休警长亨利。

亨利性格固执,要求严谨。退休后,没有计划如何运用时间。起初以照顾孙儿为乐,但当孙儿上学后,留家的时间多了,开始以昔日指挥下属工作的态度,指指点点太太如何处理大小家务。惯于独自持家的太太忍受不了,要求他多出外走走,最后亨利只有留连于公园。

卢卢和亨利偶然得知「百老汇管乐坊」招生,决定一试,以突破现时无聊的生活。两人最终面试成功,加入全男班的管乐坊,寄情于色士风。

由于两人从不懂音乐,初学色士风时感到很困难,奏起来甚难听,连小狗也掉头走。经多番努力,渐有成绩,更公开表演,获得一致好评,令两人感到生活比以前充实和有意义。

从卢卢和亨利的身上可以看到退休是人生另一阶段的开始,能否活得精彩,当然有赖个人的抉择,但若有家人或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鼓励,必事半功倍。

编导:黄兆均

〈大发明家〉
 
发明家大部份都爱天马行空,尤其是年青一辈的发明家,他们的发明与设计,往往都会偏重外表与包装,因而忽略了其中的实用性及用家的感受。尤其是有关长者起居生活的发明。

市面上很多产品根本没有特别为针对长者的需要而设计。很多时候,身体机能衰退的长者,例如因为手指力度减弱或灵活度不足,简单如拿筷子也会拿不稳,需要家人帮助才能解决起居饮食等问题,久而久之令到长者失去了「自食其力」的动力及兴趣。

「力不从心」是很多长者的心声。 究竟,创意与实用是否一定对立?

热爱发明的中年男人( Robert ),遇上两个热衷创作的年青人(金仔与 Zoe ),三人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一个专为长者设计用品的「发明一叮」创意比赛,因缘际会地结识了。

Robert 虽然要照顾年纪老迈的母亲,但他并没有放弃让母亲自立的能力,反而处处从她角度出发及思考,自己更亲自动手制作更多适合母亲起居生活的装置与用品,令母亲活得更有尊严。 金仔与 Zoe 看见 Robert 照顾老人家尤如照顾孩童一样,既细心亦有童心,除了发觉自己的发明有所不足,亦令他们了解到长者的实际需要与感受,从而明白要关怀家中长者的责任。

两个年青人加上一个中年阿伯及一个老婆婆,产生的化学效果非笔墨能形容。 其实发明只是一种渠道,让我们更能体会长者的需要与感受,从而令不同的年龄层能融合地生活在一起。

编导:邓敏媚

〈三笑姻缘〉
 
每年的情人节,市面上都充斥各式各样的情人节礼物商品、情人节自助餐、情人节蛋糕、还有特别多爱情电影上映,更有不少男仕拿着一大束鲜花,放工时间街上更是水泄不通,在油尖旺一带更连电话网络也接近瘫痪起来。大部分的消费、商品对象都是年青人,不论上班或上学的,独欠年老长者的份儿,其实,谈情说爱,并不一定是年青一族的专利。

医术了得的唐医师受人景仰,人生走了大半场,食得饱、穿得暖、住不忧,还有一份高尚职业,夫复何求?可是,人到中年离婚收场,晚年内心的确有一点寂寞。

一天,一把悦耳的粤曲声深深吸引了唐医师,仪容高雅、颇具气质的秋大姐正在唱曲,秋大姐嫣然一笑,二人姻缘由此定。

粤曲成了二人的红娘,唐医师与秋大姐相约观赏大戏,志同道合、互生情愫。渡轮上,唐医师终于向秋大姐表白,日落的余晖,映衬着秋大姐含羞答答的微笑。既已年过半百,自觉时日无多,摆脱心理的枷锁,感情发展一日千里。但毕竟也是曾经沧海、各有自己的感情经历,加上来自子女的压力,各自内心的心结,都成了情感发展的障碍,进退两难。

最后,为了珍惜这段迟来的春天,唐医师介绍秋大姐认识自己的前妻,让秋大姐明白自己的情结所在,秋大姐感到唐医师既是有情有义,也放心付托终身。亦在此时,唐医师的前妻竟然在病床上向他们二人展现了一个微笑,似是向她们二人的祝福,此为三笑姻缘的由来。

年纪愈大,对待爱情的心情愈复杂,因为经历了大半人生,身心已疲倦,有些人还可能带着不少昔日的伤痕,还有昨日的爱情结晶,成了今天感情的重重障碍;然而另一方面,年纪愈大,又会因俗语称「果头近」,而急于找另一半,打铁趁热,这种既快且慢、互相拉扯的心情,缠绕着他们的「芳心」。

编导:黎敏仪

〈食老本〉
 
「年轻时,我们会投资大部份时间去赚取金钱;年老时,我们则将辛苦累积的金钱去换回失去的时间。」这是大部份香港人的生活写照。

钟记与阿陈,两个退休阿伯,生活极度有规律,面对晚年积极乐观。二人年青时勤奋节俭,一早已为退休后的生活做足准备,亦为死后财产分配做好计划,订立平安纸,除却子孙们不必要的麻烦。
可惜全球性金融海啸无声淹至,二人安享晚年的好梦顿变成空…

钟记为人异常节俭,近乎吝啬,为的只是希望留给两个女儿一点心意;钟记从不大贪,不信不劳而获,故从不投资,可惜最终亦经不起银行职员的游说,误将全部积蓄买了高息债券。

阿陈为人疏爽,一向仗义疏财;年轻时已投资有道,时有斩获,时刻将成功逃离九七金融风暴挂在唇边,自封股神,令股票行众人对他信赖有加。可惜这次阿陈亦同样大跌眼镜,一心以为时机到,竟将大部份资产变卖,投资到心仪已久的大蓝筹,贪其股价稳派息高,到头来神话破灭,股价插水,阿陈不单输掉身家,亦输掉友人对他的尊敬及信任。

二人以为劳碌半生,未雨绸缪,晚年无忧,竟遇上全球性金融海啸而惨被拖累。老本尽失之余,回头已晚,回本乏力,他们深感无奈迷惘,但仍要面对晚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情与生活步伐,重新迈步向前? 两位长者最终发觉,其实清茶淡饭并非难事,社会上原来也有不少供老人享用的福利与资源,只要稍加利用,一个健康、积极的晚年生活并不遥远。

编导:邓敏媚

〈美丽回忆〉
 
老人痴呆症是脑部的疾病,患者的脑细胞会急速退化,并非是正常衰老过程。由于脑部功能日渐衰退,病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智力退化、性格转变,影响到病人的社交及生活的能力。老人痴呆症大部分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病者病发之初,往往只出现善忘的现象,没有明显的病征,有些误以为是正常的衰老情况,又或者误会是抑郁的症状,病者或家人都未必察觉亲人是患了老人痴呆症。

老人痴呆症在医学上暂时还未找到根治的方法,只能延缓退化的过程,以药物及适当的训练去帮助病者减慢衰退,所以老人痴呆症可以说是一个绝症。面对长期的可能反覆的退化现象,无论家人或病者都要面对沉重的压力。对于家人来说,照顾当然辛苦,但最令人感叹的还是亲人对自己逐渐的忘记。

良叔已经退休了几年,跟太太良嫂二人生活惬意,可是近几年间良叔渐渐变得善忘,初时以为是年老而记性差,后来确诊是老人痴呆症。面对一场漫长的战斗,良叔跟太太二人心里也很难过,可是大家都各自隐藏着,不想再增加对方的担忧。

良叔的情况日渐差,有时甚至忘记了太太,只有对一向关系不太好的女儿雅婷仍然念念不忘,每每记挂着曾经离家的女儿,担心她在情路上的选择。女儿跟丈夫的关系穷途末路,决定离婚,打算回家暂住。就在回家的一晚,她发现了父亲在滂沱大雨中徘徊。回家的一刻,二人说出了各自隐藏心里的说话。

在回家的日子,女儿重新认识了父亲。一晚,女儿工作累极在沙发上睡了,父亲送上毛公仔,忆起了儿时父亲爱锡自己的回忆。看着母亲对父亲的包容,女儿开始懂得放下以前的憎恨。 家庭的关系就在回忆与忘记之间慢慢的重新凝聚。

编导:杨慧雅

〈写生〉
 
由于公司精简架构,李爱玲管辖的市场部与投资部合并,主管的位置不保,李变相被降职,决定提早退休。所谓退休,其实是权宜多于一切。

再找工作?这个时势,就算纡尊降贵,也肯定难寻;自立门户?已届知天命之年,无疑是冒险;真的退休?想是想过,但从没有认真计划,而且女儿才刚出社会,能否自立,还是疑问,而年过八十的母亲,也一定要让她活得安心,而自己能再活多久?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呢?剩下来的钱够吗?是否再找一个伴?是否该换一间小一点的房子才是上策呢?内里一串串的问题,千头万绪,令她忐忑,但外在却是终日赋闲;宁静无声的生活。从前老是挤不出时间想做的事情:去行行山、看出电影…,现在也变得全不是那味儿,似乎只是努力把行事历填得满满,也不是办法。

朋友来电,邀约爱玲参加长者中心的活动,她心存抗拒,心想自己有那么老吗?朋友说中心有为耆英搞的活动,一点也不老气,爱玲最后只接受去当义工,起初她不能融入大伙儿的调子,只是用她以往一贯干练的手法去完成任务,对于其他义工,有说有笑地工作,娱己娱人的态度,她却不以为然。在家里也是一样,她总是老妈与佣人以外的旁观者,进入不了她们的生活调子里,离开了公司之后,她彷佛去了别的星球,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如此格格不入。

一天,她看到中心的壁布板上,贴了西画班学员的作品,令她想起有天去行山,曾经看到过的一处美景,那时她想用相机拍下来,但出来的效果跟眼看的差很远,结果她把相片删除了,爱玲参加了画班。老妈心率有点异常,进了医院接受观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却给了爱玲独自在家的机会,她坐在老妈常坐的安乐椅上,戴起老妈常听的耳筒,播起老妈最爱的音乐,令她感到与老妈的一份亲密感,一阵会心的微笑。

翌日,她代替妈妈照顾老龟,之后她拿起画簿去散步,来到印象难忘的美景之前,把眼前的美景一笔一笔的画出来。

在职场驰骋多年的人,一下子无法想像百无聊赖的生活怎样过,人生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勇气去体验去投入,才能体味出每个阶段所需要的生活智慧,去迎接每个阶段的挑战。

编导:麦志恒

〈为食猫〉
 
自从花名「为食猫」的忠伯两年前中风去世后,黄婆婆的人生便像突然失去了目标,终日呆坐家里,谢绝亲友的探访。

忠伯和黄婆婆是印尼华侨,两人在大陆海南农场合作社工作时认识的,两人结婚时还不够二十岁。七九年,两人移居香港,天生爱吃的忠伯来港后本来打算做厨师,机缘巧合下,却做了「专业食家」,在杂志撰写食评。因工作的关系,忠伯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为食」朋友,还经常邀请他们到他家欣赏妻子的厨技,大家一致认为,黄婆婆的厨技比很多五星级大厨还要好。

饮食没有节制,忠伯晚年身形越来越肥胖,最终因胆固醇过高,中风去世。由于无儿无女,黄婆婆在忠伯死后便没有了寄托,意志越来越消沉…直至有一天,家里突然跑来一只偷食的自来猫,从此黄婆婆的生命又再充满了活力。

自来猫身形肥胖,而且十分爱吃,活像忠伯投胎再世。黄婆婆对着猫儿,就像对着忠伯一样,和它谈天说地之余,更烹调忠伯生前最爱的菜式给它品尝。

一天,「为食猫」突然没有了胃口,黄婆婆大为紧张,带它到丈夫生前好友当兽医的 Dr. Tiger 处求诊。 Dr. Tiger 教训黄婆婆,说动物和人一样,要注意健康饮食。在医生的介绍下,黄婆婆认识到一班在社区中心做义工的长者。中心正推广有机耕作及健康饮食文化,黄婆婆在中心里和一众长者交流烹饪心得,并提议做「有机月饼」,渐渐地,她发现人老了,对社会还是可以有贡献的…

导演:冯家良

〈落叶归根〉
 
「人生是一棵大树,一生拼命往上,但大树也终有倒下的一天,树叶飘落地面,在泥土里化成养份,供应另一棵树,滋养着下一代 ?? 壮成长,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循环不息,所以人总是要落叶归根。」阿怡从小听着公公说这个故事,可是她总会问公公 : 「为什么树不会走呀!」公公笑了一下,望着大树说 : 「佢喺度等!」

68 岁的何百有,人人称他何 Sir ,因为他从前在政府机电工程处做电器维修技师,是 42 年前第一批搬入牛头 ?? 下邨的居民。 18 岁的孙女阿怡与何 sir 相依为命居于牛头角下邨,何 sir 退休后一直义务帮邨内居民维修电器,拿着工具箱东奔西走,可是通常好心做坏事,有一次更把整层楼的供电截断!所以全邨人都认识这位电器佬何 sir ,而孙女阿怡出于关心公公才愿一起居住在破旧屋邨里,阿怡口里天天说着不喜欢现在的居住环境,说屋邨怎破旧怎破烂,听得何 sir 心烦不已,唯有天天在家里播着同一首怀旧音乐,也听得阿怡心烦不已。直至一天房屋署决定清拆搬迁牛头 ?? 下邨,阿怡高兴得抱着公公大叫,可是公公却不怎开心。

「长者不愿搬离原居住旧区,从来都是一个问题。」 阿怡以为公公怕搬去新环境不习惯,于是与男友阿杰不断搜集房署新居所的好处要说服公公,原来杰的一家都是住在阿怡的同一大厦的楼下,只是因电梯层数不同而总从未见面(牛头角下邨的电梯是只停 8 及 13 两层),二人于是合力游说公公。

「原来新建的屋邨加设很多长者设施,非常实用。」 二人说出不少新屋邨的长者设施,例如 : 走廊扶手,所有厕所都装上拉门 , 加设有防滑地砖…等,都是专为长者而设计的设施。可是,二人无论怎说,何 Sir 仍然不想搬走,迟迟不肯去拣楼,天天仍听着那首怀旧音乐,死守旧居。阿怡担心不已,后来终于知道,原来故事里的大树就是公公,公公原来一直死守牛头角下邨就是为了要等一个人…
终于到了搬迁的一天,面对又大又新的居所,阿怡自然高兴若狂。何 Sir 遥望待拆的旧邨,百感交杂,此时却传来阵阵怀旧的音乐声,一个似曾熟悉的背影在大树下…

导演:陈伟棠

〈有生之年〉
 
本集主题描述有关退休人士对社会的贡献、助人自助,家庭及社会对长者的支持及关怀的重要性。社工凭着经验,为长者解决生活所需,实践社会共融、老有所依的目标。

深水埗「老友记热线」中心内不乏街坊义工,有风趣幽默、出口成文的章伯、擅唱歌、为长者消暑解闷的玉姐等。他们都乐天知命,每天在接听及解答各式各样的长者来电,如医生般对症下药,为他们解决问题。

靖是中心社工,为人开朗、见义勇为、有理想,为社区长者事务奔波,他们每天开解孤独寂寞的公公婆婆,中心有两个不太愿意接受帮助的独居老人个案,才叔与李婆,两个老人的生死,竟然都跟靖宿命地扣上。

才叔的儿子月前因工业意外去世,他白头人送黑头人的悲伤尚未平伏,媳妇及孙儿又无情搬走;靖安慰一直不愿与人接触的才叔,又应承带他往天上水围探望孙儿,才叔态度才开始软化。

另一独居老人李婆,靠拾纸皮为生,却因瘦弱的身躯,经常被其他拾荒老人从后「起尾注」!十多年前,李婆的女儿婚姻失败后,不顾而去,留下孙女给李婆照顾。李婆酗酒好赌,后来更欠下一笔巨款,从此人间蒸发,孙女亦过着独立生活。

在一次与义工玉姐诉说心事时,靖想起了自己与婆婆关系决裂的过去……原来李婆就是靖的婆婆,如今靖再次遇上婆婆,她想向婆婆道歉,但却不知如何开口。玉姐劝告靖应该解开心结,抛下积怨,早日重回婆婆身边,否则他日她一定会后悔。

生命难料,才叔在睡梦中,猝然离世。靖遵从才叔生前意愿替其辨理身后事,在追思会上,靖表白心声。在一段与长者们短暂而又充满智慧的相处中,获益良多。才叔的去世,令她明白到,亲人是一生一世,相处要互谅互让,要珍惜眼前人,尤其对长者的爱,不能迟疑。

海葬仪式上,靖望着大海,对才叔思念之余,再回望身边的外婆,她的眼神除了冰释前嫌外,还带着一种不离不弃的关爱!

导演:翁子忠

〈生死有命〉
 
「以现时的病情估计,你只有十个月命」,医生对阿爱定下了这个限期,阿爱与丈夫阿基脑里一片空白,一下子不知如何面对阿爱余下来的日子。

一方面继续与阿爱看中医,尽力而为,另外就是要计划阿爱的身后事。虽然内心不好受,但既然阿爱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葬礼,也算是一种福份。二人一起去看棺木、寿衣、拣选不同的葬礼仪式 .... 等。

虽然医生定下了限期,但阿爱反而变得大吃大喝,皆因阿爱本来就是爱吃的。多年来因为肺癌及糖尿病而戒口,如今吃又死、不吃也死,阿爱便来一个痛快。但每次大吃大喝之后,阿爱都辛苦非常,阿基看着实在不忍心。

自从阿爱生病,阿基便担当了所有家务,其中最困难的就是煮食,皆因阿爱喜欢吃甜,但偏偏又患上糖尿病,如何是好?为要弄一些阿爱喜欢吃、又对病情有帮助的食物,阿基寻遍坊间食谱,终于找到方法弄一些阿爱既喜欢吃、又不会有害身体的食物。阿基对阿爱的爱就以美食默默传递,阿爱吃得开怀,但看着丈夫为自己奔波,既高兴又痛心。

一天,阿基发现自己的味觉渐渐失去,这事对阿基打击甚大,因为阿基不能煮出令阿爱喜欢的食物。阿基要求朋友阿峰把真相隐瞒,阿峰看着阿基离开的背影,百感交集。阿峰遇上阿爱,不知应否把真相向阿爱相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连一直以来为阿爱诊症的中医师都过身了,然而死神仍然没有到来阿爱的家门,阿爱觉得每一天醒来都是赚到的。二人旧地重游,看着昔日拍拖的地方已人面全非,原来转眼间就是几十年光景,二人坐下来休息,阿爱收到了女婿的好消息,外孙刚刚诞生,阿爱正希望把好消息告诉阿基,但阿基就此离开了阿爱,究竟是死神找错了人?还是这些日子以来,阿基为要照顾阿爱,把身子捱坏了而令阿基早走一步 ?

最后阿爱把阿基的骨灰撒到草地上,因为这是阿基生前表示自己喜欢的葬身之地,阿爱看着新生的外孙,再看着飘散的骨灰,感慨万千。

一生一死,莫非生死有命? 人生走到某一阶段,自然要为未来—面对死亡作打算。早日安排,让自己可以有具质素的临终照顾服务,对自己对家人都是更妥当。

导演:黎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