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给资讯自由的啓示

2010-03-15
国内电视连续剧《蜗居》宣传海报
城规会的公开会议欢迎市民观看
  没有比楼价不断攀升、小市民死拼死省也买不到头上半片瓦这题目更引起人共鸣,国内电视连续剧《蜗居》以此为故事骨干,受观众热捧,不无道理;原来《蜗居》道出的不单是小市民心声,还隐含关乎一个健全的地产市场、可靠的投资环境和新闻自由的不可或缺部份。

  《蜗居》第二集有这样的一幕:

  海萍 (女主角) 挺着大肚子和丈夫看楼,皱着眉头说单位破破烂烂,「这里没十年廿年吗?」

  他们又和六七人挤在一角,开始跟经纪竞价,一个说加二万,一个接着说马上付现金,海萍看得目定口呆,没开腔就拉着老公走。她边走边说,「哪些人是否经纪安排的托儿?」她一口咬定经纪找人托价。

开放及易用的公共纪录
  熟悉在香港买楼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情节不可思议,你或会问:为何剧中主角不如香港人般,去田土厅查询物业的落成日期,楼龄不就一清二楚吗?至于经纪有否托价,成交价是否真是现场的竞价结果,其实也可从田土厅查到交易纪录:交易价、买卖双方是否已签了买卖合约、买卖双方是谁、及何时签约等。

  我不曾在内地买楼,但根据过去做记者采访的经验,我明白要在内地有系统地调查这些房地产交易资料,非常困难,很多时要卖人情 (甚至出钱) 找一些所谓熟悉内情的人士打听,到最后拿到手的资料,很多时也不太肯定其真确性,记者大抵只采取有好过冇的心态,当这些资料为线索,要实地采访及其他方法印证过后,才敢使用。

  当我看到剧中主角给四方八面而来的楼市内幕消息搞到头昏脑胀时,我不禁庆幸自己身在公共纪录 (public information) 较开放的香港。我最近读了一篇英文版《中国日报》(China Daily) 的读者来信,作者也有类似看法;而我因记者工作关系,过去十多年从未间断在香港的公共纪录堆中,找线索找证据做调查报道,所以趁此把我一些经验分享。

  有关房地产的买卖、法定用途或改变用途的申请记录,是香港少数较完善的公共纪录。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专业人士及投资者,固然受惠于这些资料,好让他们对市况作出详细的分析,和为动辄数百万元的投资作出英明决定;此外,记者也是这些资讯的重要用家,好像这阵子不时传出豪宅呎价屡创新高,什么顶楼又以呎价几万元成交,是传言或是事实呢?

  记者通常在这些超卖单位交易后不久,都可以报道买家是谁,成交价多少、何时成交。

土地登记册中寻宝
  其实大家要自己查这些资料,也可以的,且十分容易,只要走到土地注册处 (俗称田土厅),或者在家上田土厅网站,提供房地产的详细地址,然后用八达通一刷,或付现金、或输入信用咭资料,花费不过数十元,便马上可以查到有关单位的「土地登记册」(Land Register),当中包括现有及之前业主的名字,签订买卖合约日期和交易价等等和楼房有关的重要资料。资料统统来源于具法律效力的文件,例如买卖合约,所以都算是准确的。

  曾经置业的你,可能都有地产经纪或律师代劳,从田土厅查资料;其实你和我,不论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查;何况,田土厅职员根本不会查问你是谁、或者查个单位的资料有何目的。

  香港媒体对有关房地产交易的报道,非常即时、准确和广泛,为我们制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其实有赖如此开放及易用的公共纪录。而媒体利用这些物业交易公共纪录,定期调查高官或公职人员拥有何物业,更可监察他们会否涉及贪污及其他以权谋私的行为,以致财富 (见诸于其拥有物业价格) 和收入不相称,这可有效监察政府。

  除了房地产的交易纪录,「土地登记册」还包括这房地产有关的契约和重要文件的纪录号码。这些文件是什么?种类很多,最多见的是房地产按给银行或财务公司的文件,会纪录按了给哪间银行或财务公司、按揭借款额、是一按或有二按,供满楼按的「赎楼」文件也有。另外较常见的是政府向业主发出的楼房修葺令,及清拆僭建物令。

  这些全是足以影响房地产价值、拥有权的重要资料,公众跟记者都是有权查阅的。方法也很简单:先取得有关房地产的「土地登记册」,在登记册上找出你要的文件,把其纪录号码交予田土厅 (同样是 online 和 offline 都可以),付了费用,文件便立即送上。

  对记者而言,这些契约还是不少揭秘性报道的大宝藏。好像某名人再婚后,把一层半山物业送给新太太,记者就是从土地登记册中的「送赠契约」中发现的。又有名女人死后遗下多少珠宝首饰、现金和股票,从她大宅的「土地登记册」纪录的一份有关遗产执行人文件,露出端倪。

公共纪录与公众知情权
  除了田土厅的土地登记册,还有很多公共纪录,都和你拥有的、计划购置的、及居住的房地产,息息相关,关系到的是楼价、租金及居住环境。原来所有房地产都有其指定的用途,好像住宅、酒店、餐厅、写字楼等等,可建楼层高度也有规定,假如对面大厦的业主要改建起多几层楼,或你楼下邻居要 (合法地)把某单位由住宅改为骨灰龛,或有人要把新界买少见少的鱼塘填平,改作货柜车场,其实公众都可以预先知道,并有权就此提出意见。

  以上情况,业主都必要向城市规划委员会申请。城规会内部除了有讨论外,还需谘询公众,收集意见。谘询期间,业主向城规会提出申请的主要文件,包括图则,公众都可查阅,而公众所提出的意见概要,也是公开的。查询这些资料,公众可以前往城规会的办事处,而浏览城规会的网页 (www.tpb.gov.hk),就更方便,过去廿年的申请纪录,也可找到。

  香港的公共纪录开放情况,确有很多地方令人气馁,例如政府经常以数以亿元聘请顾问公司进行的研究报告,很多都没公开,高铁事件激发的民怨,部份是源于政府不知何故把多份关乎高铁造价的顾问报告保密。一月底申诉专员公署公布有关政府部门执行《公开资料守则》的调查报告,也对政府作了很严厉批评,指很多部门诸多推搪,拒绝公众查阅他们有权得到的资料。

  但是,香港还有一些公共纪录,如本文所提到有关房地产的,对公众民生、投资及监察政府,非常实用且易于查阅,只是政府很少正面向公众宣传,而坊间又少有系统地介绍这些公共纪录的书本及手册。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