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议如何提升记者专业水平

2010-10-14



  为了纪念香港报业评议会今年成立十周年,报评会议决在九月举办一次国际研讨会,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报业评议会的功能与提升新闻专业水平的关系;二、动新闻的发展;三、公民记者与传统传媒的关系。笔者受报评会的委托,在9月25日请来了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国际顾问平克教授、澳洲报业评议会执行秘书赫尔曼、台湾新闻评议会主任委员成嘉玲女士、北京清华大学教授王君超等畅论各地评议会的工作,回应第一个课题。

  针对第二个及第三个课题,请来了台湾铭传大学教授吕郁女、香港独立传媒编辑朱凯迪、前头条新闻采访主任廖忠平、香港明光社总干事蔡志森及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清河教授一起议论。 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讨论第一个课题。

提升自律水平—英国案例   
  平克教援年届79岁,思路清晰,他对香港一点也不陌生,1951年他是驻守在粉岭的年轻英国军官,25年后他是香港两间大学的校外考试委员;1998年法律改革委员会就香港传媒侵犯个人私隐问题草拟谘询文件时,他也再度来港提供意见。平克教授自1991年起就是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成员,且一度出任代主席。平克教授发言精准,用词简洁,15分钟就是15分钟,不多一分,不少一分。

  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的口号是「免费、快捷、公正」(Free, Fast, Fair),目标是35天内完结一宗投诉,去年平均只花了18.4天;香港报业评议会一般需要三至四个月的时间。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是一个自律组织,没有法定的权力,可是报刊投诉委员会的指令和裁决,所有英国报刊都会遵守,那是因为英国所有的报纸与杂志,都是报刊投诉委员会的成员,有此成果,是英国政府在背后发功,强调如果报刊不能自行组织,政府将使出强硬手段,如此一来,英国报刊自是乖乖的来一个「自律」,强胜于他律。香港报业评议会有10份中英文报章自愿参与,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三家付费报章拒绝参加,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去年的年报显示,八成以上的投诉来自失实报道。香港的报业评议会是不能处理这类的投诉,可是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却可以处理。平克教授说,英国记者受过训练,知道要保存笔记簿、录音带等,委员会查阅记者们的记录,自然可以决定报道内容是否失实。记者好好保存笔记簿等文件的做法,可以保护自己,这一点应在香港的业界推广。

  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的工作范畴,不只是针对已见刊的文字与图片,他们也可以接受对记者行为的投诉。例如一位城中名人受到某报纸狗仔队式的侵扰,投诉人可以马上致电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报刊投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会向相关报社查询,反映报刊投诉委员会的关注,一般而言,相关的报刊就会指令记者取消对某人的采访。

协助报界制定道德操守标准—澳洲案例   
  澳洲报业评议会1976年成立,澳洲的宪法虽然没有明言保障言论自由及新闻自由,但是没有人会怀疑澳洲的言论自由及新闻自由。澳洲报业评议会除了接受对报业的投诉外,还根据业界制定的原则及报评会的案例,协助报界制定道德操守的标准答案;这些答案是假设报社遇上采访与操守问题时,公众会怎样期待报社应采取的回应。这些答案还会编成小册子,人手一本,对培训记者有莫大帮助。

  澳洲报业评议会对以下几项新闻的处理手法,也有它的建议,或许也可以让香港借鉴:

  一、报道自杀新闻:不应详尽报道自杀的手法,应就自杀行为引导公众讨论,以负责任的态度邀请严肃的机构或相关的专家与公众分享预防及治疗自杀这种行径。

  二、处理少数族裔:澳洲是多民族国家,新闻界不应因个别族裔人士的劣行而泛指整个民族皆有此恶行。

  三、民意调查:应点出采集民意的方式,是随机抽样的意见调查,是电话收集意见还是网上自行填报的意见。

提升记者媒体素养—台湾案例
  台湾的新闻评议委员会在1974年成立,是业界的自律组织,由八大团体组成:台北市报业公会、台湾省报纸事业协会、新闻编辑人协会、新闻通讯事业协会、广播电视事业协会、电视学会、台北市新闻记者公会及卫星电视发展联谊会。新评会除了接受公众对传媒的投诉外,也招募训练义工,培养他们对传媒的判辨能力。

  台湾世新大学董事长、新闻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成嘉玲博士是报业世家,父亲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人成舍我。成女士一直在台湾推动新闻教育,过去十多年又联同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推动两岸四地的新闻交流。

  成女士认为要提升新闻从业人员及公众对媒体的「识读能力」,包括要了解媒体讯息内容、要反思受众的意义、要懂得分析媒体,以及要影响和接近媒体。通过这样的媒体识读教育,就能促使记者了解及关怀媒体环境,增进独立思考能力,有助澄清社会观念与价值。世新大学设有媒体识读研究中心,又为中小学举办「媒体素养教育推广计画」,让受众从小就对媒体具有批判的能力。

惯于他律的内地报业—大陆案例   
  北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君超介绍中国内地的报业自律模式,「是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公约与中国式的传播运动相结合。」传播运动的方式是由半官方协会发起的宣传教育运动。王君超引述中国记协「三教办」督查组阚敬侠女士的说话,认为「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所有的报纸都归国有,业务上则由宣传部门主管。当职业道德滑坡时,中国记协可以联合官方的力量,在全社会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传播运动』,以起到匡正时弊之效。因为这种活动几乎每年都有,报界已应接不暇,因此基本不会主动地提出成立一个报业评议会。」在这样体制下,报业习惯了从上而下的「他律」,而不习惯真正的「自律」,也是很自然的事。

  曾经多次来香港研究香港报业评议会运作模式的王君超教授认为,内地部门对报刊侵犯个人私隐的现象不够重视,对内地报业的职业道德建设造成隐患。参考香港报业评议会的组成,在内地成立类似的机构,会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缔造多个第一的报评会—香港案例
  香港报业评议会在过去十年,缔造了多个香港报业史上的「第一次」。香港报业评议会是香港开埠以来的第一个业界与社会人士共同组成的自律组织。香港有代表报界老板的公会,有代表报界雇员的工会,有标榜业界的专业组织,还有各式各样的传媒界的联谊会组织;在公元2000年以前,从来没有一个业界与社会人士共同组成,业界并自愿在组织内担任少数,协同社会人士监督自我行为的组织。这是第一个「第一」。

  香港报业评议会的出现,一如世界各地的报业评议会,既带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由于英国人准备撤出香港,过去对香港报界的种种拑制,一下子放开了;九七年特区政府成立,对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予以充份肯定,于是法律的灰色地带或法律的真空地带,在新闻、言论自由的大旗下,成为了商业传媒老板谋取暴利的空间;在个别商业传媒的搅作下,小市民的私隐,成为销纸的保障;色情暴力的犯罪新闻,成为报上必不可少的元素。1999年,一项公开调查揭示,41%被访者认为传媒不负责任,而在1997年,有这个意见的只占24%。

  1999年法律改革委员会针对传媒侵犯个人私隐的行为发表谘询文件,建议成立有法定权力的「保障私隐报业评议会」,可以对违规报章予以重罚。建议一出,受到市民的支持;为了使报业免于受政府的规管及进一步的干预,香港大多数的报社老板一起联同传媒专业团体、关注传媒的组织及个人,在不到一年的光景,成立了民间的「报业评议会」,拥有一份为业界广泛认可的「专业操守守则」。民间的报评会以高效成立,令到官方的「保障私隐报业评议会」无法出台,同时又扭转了社会舆论,争取了社会人士的体谅及支持,这又是一个「第一」。

  香港报业评议会运作进入第二年,由于三份大销量的报章没有加入报评会,报评会仍然饱受「无牙老虎」之讥。在社会人士对报评会是否可以产生效用存疑之际,报评会创造了另一个「第一」。一位小市民的私隐受到一份大销量的报章恣意践踏,事主向报评会寻求公义,报评会以司法的严谨程序,给予控辩双方充份时间回应答辩,最后裁定报章侵犯个人私隐成立,并去函有关报章要求登报道歉。该报虽然是非报评会会员的报章,也破例地同意向被侵犯个人私隐的事主刊登道歉启事。道歉启事虽然只是报章内页左下角的一小方块,这也说明了报评会存在的价值。

  报评会的第四个「第一」,是在短短的四年运作后,得到了社会人士的认可,连法律改革委员会私隐问题小组委员会就「传播媒介的侵犯私隐行为」最后报告书在2004年出台时,也推翻自己在1999年的建议,改为向政府建议成立一个类似报评会的自律委员会。由于报评会已顺利运作四年,不花纳税人一分钱,法改会的最后报告书,得不到社会人士的支持,得不到报界的支持,只好束之高阁。

  报评会对违反专业操守守则的报章予以公开谴责,是存在风险的。报评会不是法定组织,不像消费者委员会那样,公开不良产品名称时,受到法例保障,不会被有关公司告以诽谤罪。报评会在2003年对一份非会员杂志公开谴责时,被该份杂志控以诽谤罪。报评会虽然购有一份诉讼保险,一旦开庭,那是远远不能支付庞大的法律费用,如果一审败诉,只得把「香港报业评议会有限公司」清盘,绝无上诉的机会;只是得道多助,正当我们无助之际,一位权威的资深大律师免费给予报评会独立意见,结果双方协议和解,各自支付法律费用,报评会可公开向公众交待事件。

  过去十年,我们把许许多多的裁决统统放在报评会的网页上,让公众人士查阅,无形中我们为报界的自律,储藏了许多宝贵的香港经验,也让报界、学者、外地的传媒参考,填补了香港媒介自律的空白一页,这也是另一个「第一」。如果能够把报评会执委会内社会人士与报界代表的不同论述、对裁决过程的种种热烈争议以匿名的形式公开发表,这将会是另一个透明度「第一」。

  未来十年,报评会还可以有许多「第一」涌现:

  *结合高中通识课程的开展,在中学广泛推行传媒教育,让更多的学生、老师一起来监管传媒。香港的报业也要向社会问责。
  *要打破目前市场导向主导传媒的格局,要强调传媒固有的文化传承的功能。
  *更多的报社及杂志社加入报评会,一起接受公民的监督。
  *要培养更多新一代有文化素养、有历史观的记者、传媒人,能以专业操守的高水准,写出对人类关怀的好文章,而不是在搬弄政界、娱乐圈的是是非非,更不是为了谋温饱而甘愿做「狗仔」。

  在公开研讨的上午环节结束后,各地报评会的代表联同部份学者,在下午与香港报评会的委员们召开了闭门会议,彼此更深入的探讨各自工作的特点,有那些是香港可以效法的。尽管各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新闻自由及对新闻专业水平的要求,却无二致。各地评议委员及学者也一致认为,一个自律的新闻评议组织的存在,对提升业界的专业水平大有裨助。经过业界与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在无须他律的大前题下,香港既能拥有高度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在高度竞争的报界环境下,又有尊重个人私隐及高质素的报纸杂志,这样,「世界第一」,必然属于香港。


2010年9月25日国际研讨会各讲者的发言稿,上载在报评会网页www.presscouncil.org.hk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