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RICs到金砖五国看媒体的命名功能

2011-05-13

  金砖五国(BRICS)本年4月10日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峰会,其后更发表《三亚宣言》。自此金砖四国正式变成了金砖五国。从2001年一份高盛报告开始,BRICs提上新闻议程,到了2005年中文媒体把BRICs翻译成金砖四国,再到2011年变成金砖五国。从BRICs到BRICS,从BRICs到金砖四国,甚至是从金砖四国到金砖五国,这个合作平台的命名及认受过程中,媒体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金鏄四国命名起源
  BRICs(金砖四国)出处乃来自美国投资银行高盛于2001年所提出报告。高盛于2001年所发表这份报告名为「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中,其中提到七大工业国要配合俄罗斯、巴西、中国及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是首次出现BRICs这个名词,其时尚未见相关中文翻译及用词。

  香港《信报》曾于2002年报道过高盛的报告,当中亦涉及BRICs。该文章有一段提及相关资料。其报道:「高盛全球股票基金发表的一份论文「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中,提到七大工业国要配合俄罗斯、巴西、中国及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中俄罗斯和巴西是足球强国,这就可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与其足球发展,是朝着同一方向前进的。」但该文焦点并非BRICs,原文以论高盛一篇有关足球与经济为报告主题的讨论,文中仅以附载资料方式涉及BRICs。

  其后,D. Wilson 和 Roopa Purushothanman于2003年10月1日发表名为〈高盛环球经济论文编号第九十九号〉的论文报告,这是第二次涉及BRICs的文本资料。自此,西方财经界已开始盛行以BRICs代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两岸三地文字媒体,包括报章刊物等,开始见相关「BRICs」的报道,但仅以英文名词「BRICs」为要。香港见18篇,台湾则见20篇,中国内地则见29篇。2004年香港维持18篇,中国内地及台湾则见上升,分别达31篇及46篇。

  2005年是金砖四国中文名字转变的关键年份。「BRICs」中文名词「金砖四国」首见于台湾媒体。有关「金砖四国」中文名词的报道情况,下文详述。至于英文「BRICs」情况,香港上升至27篇,台湾则上升两倍至92篇,中国内地则见45篇。

  有关「金砖四国」以中文译名见报的情况,首见于台湾方面。台湾《联合报》于2005年2月24日发表一篇名为〈长期布局滚动投资 基金外币是首选〉。这是台湾媒体首次发表涉及BRICs的名词的报道。到了2月26日,台湾中天新闻推出名为《金砖四国崛起风云》的特别报道。由于电子媒体的影响力所致,正如著名学者威廉(Raymond Williams)指出,电视是具备改变社会的媒介。另见,学者列美史丹(Hal Himmelstein)指出,电视的聚焦能力比较文字传媒有较大的影响力。此举令到中天新闻推出名为《金砖四国崛起风云》的特别报道,更能引起台湾地区广泛关注BRICs的现象。其报章媒体纷纷跟进,形成话题。

  这一个月,即2005年2月至3月,台湾媒体共发表了73篇涉及BRICs的名词的报道。香港则有一篇,由李怡于同年3月17日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名为〈金砖四国〉。中国内地则见《21世纪经济报道》于同年3月17日发表,文章名为〈还原中国商业〉。到了4月16日,香港财经杂志《经济一周》发表两篇分别名为〈金砖四国改变世界趋势〉和〈印度基金 闪耀金砖迎三通来临日〉。若计及香港《信报》曾于2002年的报道,这算是香港媒体第三次涉及BRICs的名词的报道。

  可见,香港媒体首先报道BRICs的名词的报道,但其未见积极跟进。直至台湾媒体广泛报道,同时经香港评论家李怡于2005年3月17日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以金砖四国为主题并报道后,本港媒体始见跟进。同年香港媒体的报道共44篇。2006年则见457篇。2007年则见619篇。2008年则见992篇。

  其后,金砖国家的合作和发展出现不同方面的变化。金砖四国外长于2008年5月在俄罗斯会晤,并同意在国际事务上合作。这是金砖四国的合作体制首次获半官方性质的确认。到了2009年6月16日,金砖四国峰会首次在俄罗斯举行,会后发表了《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金砖四国合作体制获为正式确认。其于2010年4月15日及2011年4月14日,分别举行第二和三届金砖国家峰会,但今年4月的举行的峰会,金砖四国正式成为金砖五国。

  从2005年后,中文「金砖四国」获两岸三地的媒体广泛使用后,媒体亦开始预计「金砖五国」何时出现,以及第五国是那一个国家。但这一次的命名权的发展,与金砖四国不同,因为媒体随官方起舞,最后由官方确定,这国家就是南非。

  其实早在李怡早2005年3月17日在一篇〈金砖四国〉文章中提到南非,他在文中指出:「高盛的报告中又另以专员介绍南非,说它也具有很大经济潜力。因此必有人以「金砖五国」(BRICS)的概念取代「金砖四国」(BRICs),「五国」中的S用大写字母,即指南非。」

  2005年后,媒体开始估算那一个将成为金砖第五国,2006年以南韩为主。香港及内地的媒体曾提到南韩。2007年的金砖第五国行情变化不大,仍以南韩为主。但到了2008年则多了墨西哥和阿根廷。到了2009年印尼、越南和南非成为选择。到了2010年12月公布第三次金砖峰会前,行情变化不大。到了12月时正式公布第三次会议时,金砖四国正式变成金砖五国,BRICs变成BRICS,第五国就是南非。

西方话语权力的展示
  从上述的粗糙分析可见,媒体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往往能直接或间接行使政经现象的「名命权」。但其是否可行,还看客观条件是否配合。如《信报》率先报道BRICs,其未见中文金砖四国的译名,同时香港媒体亦未见重视。但了2005年,台湾媒体广泛报道后,同时引入金砖四国的中文译名,加上电子媒介中天新闻的专题报道,令到台湾地区人民对金砖四国关注,直到香港媒介报道,加上香港的经济景气改善,始能配合新闻发展,媒介乐于报道,金砖四国的定名渐渐地获得认同。其中关键期为2005年2月至3月之间。从此以后,中文媒体以金砖四国名称作报道的数量大幅上升,以BRICs名称则于2007前持续下降,但到了2008年以后则维持稳定。这个现象又说明什么,是否说明英文的重要性,还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西方世界仍主导着财经世界的思维方向?

  至少从BRICs到金砖五国的新闻发展,BRICs本身从一开始就是西方话语权力的一种展示方式。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

2016年度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马伟杰 周展梁 叶诗颖 伍淑冰 梁俊仁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