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研究新指标:民情指数

2013-02-05



  笔者所属之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民研计划)的主要工作,是定期监察香港社会的民情变化,而社会的民意民情,广义是指市民对社会的整体意见。民研计划成立于1991年,一直进行各种类型的民意研究,并为不同机构提供研究服务,条件是民研计划的独立和专业不受影响。

  民情指数(PSI)的研究,源自于一个相当基本的问题,就是在芸芸众多的追踪调查中,有没有一些具指标性或参考作用的题目,可以用于概括社会整体的民意民情?如有,这些指标又是什么?需知道,过去二十年,民研计划已进行过为数不少的民意追踪研究,包括特首民望、政府民望、主要官员民望,以至国家民族、社会现状评价及多项社会指标等,要将它们结合为一,殊不简单。

  2010年,民研计划与now新闻台合作进行民情指数先导调查,进行定期性巿民意见抽样调查。有关调查于2010年6月首次进行,然后于2011年全年每月进行一次,研究结果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公布。

订立民情指数
  经过约两年的筹备、探索和分析后,民研计划决定对过去二十年间约二百条的民意追踪题目进行筛选,把最具代表性的题目抽取出来,整合成为一个简单综合指数:民情指数。而建立该指数的目的,在于量化市民对社会的情绪反应,以解释及预视社会出现集体行动的可能性。

  事实上,过去的民意追踪研究,大致可分作两大范畴,分别为市民对整体政府管治的表现评价,是为「政通」;以及市民对整体社会状况的评价,是为「人和」。于是,民情指数便有了「政通」和「人和」两个概念,并分别以政评数值(GA)和社评数值(SA)显示。

  首先,是「政通」部份,即政评数值,由四条问题组成,分别是:
1. GA1:请你用0至100分评价你对港督/特首的支持程度,0分代表绝对唔支持,100分代表绝对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会俾几多分港督/特首呢?

2. GA2:假设明天选举特首,而你又有权投票,你会唔会选XXX做特首?

3. GA3:你对特区政府既整体表现满唔满意?

4. GA4:你信唔信任香港政府/香港特区政府?

  这四条问题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港督/特首评分,始于1992年7月,极具指标性及参考作用。至于其余题目,也最少有十年以上的历史。而且,由于更新周期较密,每当有新的调查结果出现,都会将政评数值更新。

  然后,是「人和」部份,即社评数值,涵盖另外六条问题,分别是:

1. SA1:整体黎讲,你对香港而家既政治状况有几满意或者不满?

2. SA2:整体黎讲,你对香港而家既经济状况有几满意或者不满?

3. SA3:整体黎讲,你对香港而家既社会/民生状况有几满意或者不满?

4. SA4-1:请你用0至10分评价政治状况对你是否满意香港社会整体状况有几重要。0分代表绝不重要,10分代表绝对重要,5分代表一般重要,你俾几多分政治状况既重要程度?

5. SA4-2:请你用0至10分评价经济状况对你是否满意香港社会整体状况有几重要。0分代表绝不重要,10分代表绝对重要,5分代表一般重要,你俾几多分经济状况既重要程度?

6. SA4-3:请你用0至10分评价民生状况对你是否满意香港社会整体状况有几重要。0分代表绝不重要,10分代表绝对重要,5分代表一般重要,你俾几多分民生状况既重要程度?

  这六条问题的历史同样悠久,数据也是始自1992年,而且涵盖面广,六条问题已包含了社会整体对政治、经济及民生状况的表现评价。有关民情指数的详细运算方法及计算过程,读者可参阅《民意网站》中的《民情指数方法说明》。

民情指数的用意及未来发展
  以下胪列过去二十年的港督及特首在上任与落任,以及任内的最高和最低之民情指数、政评数值及社评数值,方便读者参考:

  各港督及特首在任期间的具体民意民情的变化,还待读者自行诠释,笔者在此不赘。但需指出,民情指数、政评数值及社评数值,全属一个介乎0至200的标准化数值,数字愈低,代表民情愈差;数字愈高,代表民情愈佳,而中间正常的水平则为100,即半数在上,半数在下。详情可参考以下等级参照表:

  民情指数这项民意研究的新指标,不仅将众多复杂的数字简单结合,更以清晰易明的指数,来演绎社会整体民意民情。市民亦可将个别指数或数值与过去二十年的历史数字进行对比,长远将有助于市民理解民意研究的用处。

  民研计划将继续推动及扩展民情指数的用途,例如把民情指数按人口变项逐项分析,进而得知不同组别人士对整体社会的观感差异,例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政治倾向、社会阶层等等,为本地的民意研究奠下更深和更巩固的基础。

  随着民意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式各样调查结果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布,笔者希望民情指数的出现,将为市民提供一个方便、清晰、简单、易明的综合指标,整合市民对社会的整体意见,鉴古知今。这样,本地不同研究专业的学者以及政府管治的官员,便能更有系统、更全面、更有效地分析社会人士对政府管治表现的意见及取态,从而建立一道市民大众与政府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

2016年度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马伟杰 周展梁 叶诗颖 伍淑冰 梁俊仁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