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他的「学习粉丝团」

2013-03-13

  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喜欢看由汤汉斯主演的美国荷里活战争大片《雷霆救兵》,可能都略有所闻,不过习近平不是太看得明白周润发、巩俐合演,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可能就不是太多人知道。

  是真是假,就要问问发帖的「学习粉丝团」微博博主。

  2011年11月21日,中共一中全会选出习近平出任党总书记一个星期不够,一个名叫「学习粉丝团」的微博赈户悄悄成立。

  博主很明显就是习近平的粉丝。下午1时09分,博主发出第一条微博,是习近平一中全会后见记者时,官方的一张面带笑容的挥手照片。随后几天,有数张习近平年轻时的照片,有一张看起来习近平只有几岁。之后三个月,「学习粉丝团」越来越扑朔迷离,而在事件不断升温之际,「学习粉丝团」的「粉丝」亦冲破100万。

  12月,习近平南巡广东,才真正令「学习粉丝团」「火」起来。12月8日晚上7时02分,「学习粉丝团」发微博,表示收到前线最新消息,习近平下午5时35分左右,抵达横琴开发区展馆,行程未有通报官方媒体,附带三张习近平走路的照片。12月11日上午9时26分,又一条新消息,「习近平五分钟后到广州东濠涌视察。」果然又应验。

  12月15日,新华社提及「学习粉丝团」,「以草根追星方式实时直播习近平南下考察,展示总书记亲民风格。」。2月初,「学习粉丝团」再引起注意,其中有习近平在办公室看报纸、讲电话和上网的照片。之后习近平到甘肃,「学习粉丝团」又多次网上贴身追踪,车队出发,回到酒店,一清二楚。

  超近距离照片,掌握领导动向,博主的身份开始受到怀疑。

  2月5日,博主主动澄清自己不是党员不是官员,只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信息和照片来源,有的是网上,有的是当地人提供,考虑安全因素,部分行程已延迟发布,他没有受任何团队操纵,亦同样遭受删帖等困惑。五日后博主接受美联社的独家访问报道,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博主叫张洪铭,四川人,08年从一间技术学院退学,现在在江苏无锡做装修,他自称是领导人的粉丝,开设微博只是想让民众觉得领导人更亲切。

  剧情之后峰回路转,一日后,「学习粉丝团」在微博上含泪说再见,说可能国民现有的认知,或者现实环境容不下「学习粉丝团」,对「学习粉丝团」造成的困扰表示自责和遗憾。又一日后,「学习粉丝团」又再回归,原本表示2月中接受集体采访的张洪铭,最后突然辞职,表示要去一个没有人找到他的地方。

  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不过再见又回来的举动就引来不少猜测,「学习粉丝团」亦冲击很多有关「中国领导人」的传统想法。

背后操控的迷团
  究竟「学习粉丝团」背后有没有人操控的迷团,似乎仍然未解开。很难想像张洪铭一名普通工人,会有习近平在办公室看报纸的「贴身照」,张洪铭的身份很值得怀疑。有可能在11月刚开始时,张洪铭只是一个人在管理粉丝团的微博,加上由网友提供的习近平在外时的近照及行踪资料,令粉丝团声名渐大。其后到1、2月时,「一人管理」有没有起变化就不得而知,可能有人认为粉丝团有利用价值,故意向粉丝团提供照片,而照片的提供肯定经过授权,估计中央内部没有人敢私自发放领导人的近照。另一个可能是一种「共同管理」状态,最极端的可能就是有人已把整个粉丝团微博「接收」。而张洪铭的突然「辞职」「失踪」,更令人怀疑是否有幕后主脑。

  新华社12月说「学习粉丝团」是「草根式展现总书记亲民一面」,说明粉丝团的利用价值。粉丝团是纯粹民间自发建立的团体,利用粉丝团可建立领导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至少外表看来没有官方成分,是一种软性的宣传策略,可幽默可风趣可轻松,不一定严肃古板,没有官方规限。更上一个层次,就是甚至可透过一些「比官方更官方」的贴身照片,制造一种「伪官网」的感觉,即当大众都认定「学习粉丝团」有某种潜在官方背景,但又不是「真官网」,中央就可透过了解「学习粉丝团」的粉丝,发挥监察人民对领导人评价的作用。

  以上的分析并没有事实根据,只是提出几种可能性,思维推展示不一定严谨。但如果内地政府,真有打算利用「学习粉丝团」,刻意制造一个在官方控制下的习近平民间形象,那也可以说代表内地政府重视网络舆情,尝试在网络,尤其是微博上争取更多发言权。但「学习粉丝团」的「再见又回来」,就令人感觉突兀,代表可能有人对处理领导人消息及塑造领导人形象有分歧。

挑战权威发报
  以往只有官方媒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才有最贴近领导人的消息。为统一思想,不能任意报道领导人的新闻。领导人要建立威信,就要有「权威发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中国共产党已有几乎完全垄断性的优势及控制,但由「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一句留言,「神马情况?学习粉丝团比我们快,比我们近!」就多少折射出官方传媒对粉丝团的意见。

  报道领导人的新闻快和近,从来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专利,国内外传媒一般只能等待新华社、央视发放的资料。但「学习粉丝团」的更快和更近,就是挑战,甚至破坏新华社、央视的「权威发报」。当一个普通人都有比新华社和央视更快更近的材料,新华社和央视就会失去最有价值的传统功能。将来一旦两者的消息有差异,新华社和央视当然仍是最权威,但就可能会引发猜测尴尬局面。

  论影响力,「新华视点」的官方微博有超过470万粉丝,「央视新闻」有270万,仍然比「学习粉丝团」的106万要多,但就已经超越了「国务院公布」的104万,比「天津发布」的68万,「郑州发布」的8万等不少地方政府的官方微博粉丝数目亦多很多,虽然与北京、上海的200多300万仍有一段距离,同很多明星的几千万粉丝相比更是相距甚远,但如果「学习粉丝团」继续发放贴身照片,粉丝数量未必没能力追赶央视。「央视新闻」的「半抱怨半开玩笑」留言,就算不是一种不满,听起来亦不像是一种欣赏,语气更像是对「学习粉丝团」全新报道领导人新闻方式的「惊讶」。

颠覆传统领导形象
  单一的领导消息来源,有利塑造固定的领导形象。中国的领导人的形象,就是神神秘秘,高深莫测。西装毕挺,握手,拍照,开会,讲话,就是中国领导人在《新闻联播》中的常态。《新闻联播》中,领导总是出席大大小小的会议,发表指导思想,无非就是灌输一种「领导很忙」,「领导都勤政为民」,「领导正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情感,民众见到领导就安心,用内地的语言就是「心里踏实」。

  神秘的领导对中共有好处,要人民相信中共的意识形态治国理念是正确无误,就要树立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高高在上,无法触摸,不能接近,不能质疑,不能反对,不能对抗,是一种权力的膜拜。所以习近平讲话之后,社会就要组织群众去学习习近平的讲话,然后贯彻落实。做法与毛泽东时代的个人祟拜,程度可能不同,但本质相类似。

  经过多年的传统传媒塑造,神秘的领导形象已确立。中国领导人不需争取选民支持,更没有法例列明领导要向公众公开自己的资料。习近平女儿可以隐姓埋名用化名继续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又有多少人知道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太太程虹是一名大学的英语教授,两人还有一名女儿。领导人的模糊化,在内地似乎都习以为常,「领导人嘛,无可能什么都让你知道,不可能知道太多」,说穿了就是要保持神秘感。当然也有更实际原因,避免被攻击被牵连,低调处理家人关系是中国官场为官之道,看看总理温家宝,因为做珠宝生意的夫人张培莉,带来多少闲言闲语就略知一二。

  但中国已经不是农村社会,城镇化超越五成,超过七亿人住在城镇的今日中国,互联网年代手机上网用户已突破五亿,群众不再停留在被动接收《新闻联播》中的领导固有严肃神秘形象,而是会更主动在网上去挖掘领导的真实一面。于是就催生出像「学习粉丝团」的群体,领导的过去、家人、行踪,在民主社会都不是个人资料或私隐,人民渴望知道更多领导的生活不是因为八卦,而是一种对公权力的监察,因只有掌握更多资料,才能确保权力正确运用。非官方报道领导消息的「学习粉丝团」于是就「火」起来,亦反映社会希望领导人更开放,更透明,更愿意接触大众的民意期待。

  粉丝团颠覆传统中共宣传策略,亦颠覆传统中共领导形象。维持单一权威消息发放,维持领导人的神秘,民众知道领导越少,对中共来说可能就越好,但另一意见可能认为粉丝团有存在价值,有利建立新任领导人的亲民作风。粉丝团的再见又回来,可能就是两种势力的拉锯结果,亦表现出一种举棋不定,未有全盘通略,想试但又怕的暧昧感觉。不过,一切都是猜测,官方当然不会表示曾介入粉丝团的运作,但有没有人找过「疑似博主」张洪铭「喝茶」「聊天」,给予「意见」「建议」就很难断言,亦有可能整件事件都只是由一名「普通工人」引发都说不定,亦有人怀疑粉丝团根本就是官方建立,就更加无从稽考。

掌握新媒体作宣传工具
  随着「学习粉丝团」的兴起,「向李学习」等李克强支持者的微博亦相继成立。早前李克强突击家访时,没穿裤子大露屁股的小孩「走红」,不会完全是一场偶然。报道在《新闻联播》播出后,先在微博测试群众水温,再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上载「完整版」视频,之后排山倒海一面倒的正面评论,表示领导落区都没有预先安排,真正考察民意云云,就算不是精心策划,也明显是一次等待良久的宣传机会。摄影师在李克强讲话时,没有拍摄领导,而是特写小孩屁股,相信是得到指示拍摄家访时的温韾意外小场面。而如果要在剪辑时删走小孩露股片段亦一定可以,故意在《新闻联播》时播出,就是为之后一连串的造势文宣铺路。无论如何,种种迹象显示,新任领导已更能掌握如何利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更有系统分工两者的报道内容,有意识地将两者结合作为宣传工具。

  其实领导人利用互联网或社交媒体建立个人形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台湾的马英九总统的facebook账户,有140万个粉丝,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照片新文章,「按赞」和留言的起码有几千至上万人。2月14日情人节,马英九上载一幅与夫人周美青的旧照,马英九正大口吃着糕饼,周美青在旁边表现讶异,照片题为「我怎么嫁给这种人」。去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连任的奥巴马就是首名在twitter上宣布胜利的美国总统,附带一张他与夫人米歇尔拥抱的照片,照片在facebook有230万个「赞」,超过11万个留言。

  马英九和奥巴马的账户,肯定不是他们自己一个人在管理,背后一定有庞大的团队在协助,展现的也一定不是完全客观的形象,只是他们希望建立的形象,但至少他们都不希望自己充满神秘色彩,脱离群众。领导都希望建立一个「人」的形象,一个会吃饭,会与太太拥抱,有七情六欲的人的形象。

  当领导人和所有平民百姓一样,都是一个人,当领导都会看电影,都会有看不明白的电影,当人民明白领导不是全能,领导的神化就会消失,个人祟拜就再没有市场。因为,领导,是人,不是神。人会犯错,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就会明白权力需要制约的道理。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