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应用在教育上的理念与实践

2013-04-12



  「微电影」是近年最具人气的传媒现象,简单来说,它是指广传于网络及流动装置等新媒体的影片视频,最重要特征有:1、片时短(10分钟内,但发展下来也没成规);2、制作规模小;3、发放平台于网络;4、接收平台多样化,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于全天候随时随地都可观赏,故甚得青少年喜爱。那么,这潮爆媒介是否可以用来帮助教育呢?答案是可以的,尤其是最令老师头痛的价值教育(或国内叫「生命教育」)。笔者二人就曾从事这方面教育并有幸得到回响,希望分享一些经验和体会,与教育传媒界同道交流一下。

德育影片《完全学生手册》系列
  笔者之一在港台电视部服务多年,历任编导演监制,经历了菲林、录影带、高清数码等科技演变,但有些基本功是不会变的,例如用影片引发价值教育的理念与技巧。青少年接触传媒有阅读和创作两方面,初期笔者是着重由阅读媒介入手,期间教育署曾因德育在学校难以开展,邀请港台协助,当年笔者便与同事开创拍摄品德教育影片《完全学生手册》系列,以故事形式,令主角面对一些抉择,编导们带着这些短片到各中小学放映,并要求学生代入角色即场作出抉择及讲解原因,同场亦有摄影师拍摄过程。出乎老师意料之外,一向习惯沉默的学生反应热烈,有些甚至口若悬河,这方法每次使用都有果效,自始同事就唤笔者「翁老师」。事后我们检讨出几点:

1.青少年喜欢看电影,容易代入剧中角色去选择;趣味和互动性强,避免抽象地讨论严肃道德价值问题,加上有机会出镜,表演欲与自信心大增,是娱乐与学习的结合edu-tainment (education + entertainment)。

2.当学生在人生交叉点作出抉择,已可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解释时更要反思价值优先次序。例如:当目睹朋友考试作弊而被老师查问时,选择可以是:A、讲真话(诚实);B、为朋友隐瞒(友情)。哪价值重要些就会影响你抉择。

3.聆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会丰富自己对问题的思考。

微电影阅读x创作
  离开港台后,笔者继续以此方法与青少年阅读大电影和微电影,有几年香港美加两边走,二零零九年回流,改名「翁导」,开始在各大院校、香港青年协会等机构指导微电影创作(也兼阅读),用上新媒体如单镜反光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等,发现推展生命教育机会更广濶。二零一零年与青协合作拍微电影《再飞的天空》,描述青年生命战士杨小芳童年遇意外失去双手,仍然坚强活着,排除万难,成为出色运动员,参与足球、长跑、三项铁人,代表香港游泳,更擅长茶道、摄影、绘画、设计,每样都屡获奖项,激励人心。拍成后由导演及主角携片到香港各中小学进行分享导赏会,包括放片加笔者和小芳与学生互动环节,主要抉择位有四个:1、家人关系;2、学习目标;3、面对挫折;4、善用双手。每次都变成另类生命教育堂。

  二零一三年二月尾至三月初,澳门教青局(教育及青年局德育中心)在网上得知这节目,邀请我们到澳门进行一星期的导赏会:八场进入学校、两场于澳门大会堂(亦是戏院)面对中、小学生,另加两场对老师和家长。这系列活动接触了18所学校6700名学生、200名教学人员,及100名家长。我们一贯的理念是德育过程包括知、情、意、行,但以往较缺即场鼓励「行(动)」,因此今回特别加了一个环节,就是邀请有心人上前与小芳拥抱和在她耳边说句鼓励或道谢说话。看到一排排学生(甚至老师校长加入)踊跃上台与小芳流泪地拥抱,心中实在激动,情意教育,生命教育已在不经不觉中更全面展开了…。

  除了微电影阅读,微电影创作也可以带来生命质素的提升,创作过程在多方面建立制作人品格(如守时、合群),《再飞》短片台前幕后九成是青年,最近更与一班青年人合拍了剧情长片《C Chord遇上G7》,体会尤深。但最戏剧化是遇见濶别多年的老友成明道导演,近年他在内地不同城市开办「生命教育青少年微电影导演班」,反应热烈,更创立了「生命教育国际服务社」,邀请我加入,还打趣提议我在这微电影潮流下改叫「微导」,令我无法抗拒。成明道导演是这方面的专家,理论实践兼备。

生命教育微电影导演班
  成明道认为,微电影是现今青少年趋之若鹜的新生事物,如果让学生们有机会参与创作、拍摄、演出、点评,绝大部分的青少年都会主动参与,甚至内向、离群的「宅男」和「宅女」们,都会尝试。学生们喜欢,是因为电影感动他们;学习拍摄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技术,虽然也会困难重重,他们都会乐而不疲。

  从去年年中开始,成导演在中国各地开创了「生命教育微导演班」,运用他曾在香港无綫电视的编导班所学的,和多年的制作经验,带领青少年学习。活动内容包括:1、演员训练;2、创作故事;3、写剧本;4、动手拍摄和演戏;5、剪接影片和配音、配乐;6、跟家长一起点评创作的影片。

  透过这活动,将「生命教育」盛载到参与者;不单是知识层面上,是穿透知,情,意,行的四个阶段。希望能为教育界提供一个现代的新思维,新的教学方法。

访问「自愿戒毒村」
  在最近的一个短期的生命教育微导演班,笔者带着青少年去访问一所自愿戒毒村,要求每个孩子都访问一个戒毒者,然后,每一个都写出那位戒毒者的故事,再而发展成剧本,并且需要扮演其中一段戒毒者的人生片段,在班里排练,最后,拍摄成微电影。

  活动背后的理论是:1、藉着青少年的高度集中,去看另一位人士的生命中的起跌、人生的错误,以作日后其本人遇到类似的道德抉择,行为上的关键时的参考。孩子也会同时反思自己本身的行为。2、藉着青少年对社会黑暗面的好奇,作为生命导师的我,向他们引导正确的价值观。3、为了编写剧本,学员们需要重覆的思考戒毒者的人生问题:知不知道毒品的祸害?在什么情况下吸第一口的毒品?在什么压力下,不管毒品的祸害,去尝试毒品?怎么样戒毒?怎么又重新再去吸毒?…等等问题。

  这种问题,可能就是学员们心灵里的黑暗面,在还未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带领他们思想知道正确的答案。

  不单是「知道」,我们还让他将问题重覆思考,作为他价值观的的基础,建立心理学家班都拉(Albert Bandura)所称的「自我规范」(Self-regulation)。并且要求演出一段他最难忘的片段,让投入感情,代入角色,感同身受的处理剧中的角色,经历道德的抉择,完成了「知,情,意和行」的教育。

微电影班提升生命力理论
  微电影导演班能提升生命的理论好像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将血液的T-细胞抽出,经过处理,然后再度传入个体的血液里,之后,个体的免疫力大大提升,不是直接处理癌症,而是提升个体的生命力。

  当青少年「阅读」到身边的人的故事,甚至是「阅读」自己的故事,他/她的自我就投射到角色上,经过编着故事剧本、排演、拍摄、剪接、配音、…。最后,还要听观众的反响。年轻的个体有机会经过多重的分析和深入思考,人生的抉择深深的印在他/她的价值观里,好像T-细胞经过外在的提升,重新注入个体,成为道德抉择的免疫力了!

  微电影时代已经到了,几乎每一年轻人都有这机会,这是以往没有的。但这过程需要有「生命导师」来带领和引导,不然,就跟现在一般的电影和网络上的不良资讯,形成品味越趋庸俗的风气,不但帮不了,甚至是毒化了年轻人。我们相信孩子找到人生目标和人生榜样的重要性。找到了,就不会沉溺于网瘾电脑游戏上,也不会轻易受不良朋友及周围影响,跟家人、师长、朋友、传媒、社会,建立更良好的关系。


注:如有兴趣了解更多微电影与价值教育,可联络生命教育国际服务社 ShingMingTo@Gmail.com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