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8年说起–重塑香港早期声音广播面貌

2013-08-12


  1928年6月20日殖民地政府宣布「香港殖民地的广播节目将由政府电台传送」,把香港的广播服务正式规范起来,在政府作出这项宣布前,民间对广播服务有何期许?政府广播启动初期,规模又是怎样?

  香港无线电学会于1923年成立后,积极推动无线电广播,他们虽自称「业余」,却是有板有眼的提供广播试验,接收海外广播,并同时推广无线电技术。学会成立后不久,随即开班讲解与无线电相关的知识1,广播前会透过报章公布内容,又呼吁接收广播讯号的会员,事后提交报告,说明接收情况。那时候,支持无线电广播的还有无线电器材公司和唱片公司,借出广播器材和唱片,传媒也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广播试验先后得到英文《南华早报》及《士蔑西报》(Hong Kong Telegraph)支持,借出地方予学会发射讯号。

传媒推波助澜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士蔑西报》是本地英文报章中较突出地支持无线电广播的传媒机构。报章在学会成立后不久便开辟专版,报道有关无线电的最新技术发展,介绍各地无线电台的消息及相关资讯,该专版更不时配以漫画,讽刺无线电广播音质不佳,又或者嘲弄新兴的无线电广播令人废寝忘餐。

  那时,民间有不少压力要求殖民地政府带动开展香港的广播服务,其时,业余的无线电发烧友已经可以成功接收远至纽西兰的广播讯号;或许最令政府尴尬的是澳门在无线电广播的发展。1924年《士蔑西报》报道,一家在香港注册的英资公司—Radio Communication Company,得到澳门政府的支持,于7月中旬在澳门成立广播电台;此公司也是早期支持无线电学会在香港推动广播的机构。1925年年初,一名澳门居民(Mr. Joaquim da Rocha Saraiva)多次投函到《士蔑西报》,分享他成功接收海外短波电台的乐趣,遍及纽西兰、澳洲及美国,有趣的是,一封读者来函得到《士蔑西报》的重视,不止一次在头版报道这位澳门朋友的接收经验。

  《士蔑西报》在无线电学会成立一周年的时候,藉机以社评批评政府不支持学会的广播试验,连发出临时牌照予学会会员,也一直拖拉,影响参与者的兴趣,也没有公司愿意在港引入广播器材。社评毫不客气的指出,政府的广播政策苍白无力,一再以等待英伦指示为借口拖延,只是磋跎岁月,不单扼杀民众对广播的兴趣,更是窒碍此行业的发展2。

民间的呼声与努力
  殖民地政府也不是完全无视民间的呼声,1924年5月向定例局(即今立法会)提交《无线电条例修订草案》,修改1913年的无线电法例,容许个别人士设置无线电接收器; 1926年再次修例,为「无线电」(wireless telegraphy)、「无线电台」(wireless telegraph station)重新定义,规管发送和接收无线电的器材,以及无线电台的营运3。

  在修例后,无线电学会开始较具规模也较定期地展开广播试验,他们的要员及会员均属英语社群,不过,广播测试没有遗忘华人社群的兴趣,为推广无线电广播,学会在1926年举行了首次中国音乐的现场转播4。他们的努力得到华文媒体的关注,《华字日报》于1927年9月8日曾有一段关于学会的报道:

  「灯塔巡查员梯剌,乃本港无线电会社社员,前晚十二点前后,梯刺在青洲,以接音机接听澳洲墨尔邦无线电台传播之音乐,至一点四十分钟,又接听荷兰无线电台传播之音乐,两地虽相隔数千里,但声音甚为清晰云。」

  1927年,无线电学会成立四周年,其在年报中指出,广播测试不是要为会员提供娱乐,是希望通过测试,积累经验及引发民间兴趣,向殖民地政府说明,香港有发展广播的空间,希望有组织能担起广播服务的重任5。一年后,殖民地政府终于把广播服务纳入政府系统内,设立专责委员会领导广播发展。

广播服务纳入政府系统
  1929年3月,殖民地政府向定例局申请拨款五千元,为无线电广播电台的播音室添置台椅、钢琴、地毡等,辅政司争取议员支持拨款时指出,无线电台的爱好者向他表示,广播工作做得不错,公众正期待一所有效运作的广播电台,希望议员支持拨款。不过,议员关注的焦点,却是香港的广播讯号能否达到广州,并要求增强广播功率,令覆盖范围扩展至广州6。

  为建设播音室的五千大元拨款申请在毫无争议下顺利通过,位处邮政总局二楼的第一代播音室是何模样?有什么节目?《工商日报》在1929年7月31日的报道指,该播音室「长三十尺,阔廿五尺,设备乃取法于英京」。8月15日报道:「…全室布置,均用绿色布,如影幕一般,暗淡非常,全室不透音,外便喧杂声亦不能透入,地铺软毡,价值几及二千元,系用棉花制成,向英国购来,发声不致反应,室内布置极简单,安设新式发声咀一个,将来中西音乐及演说词等,均由此处发出,…」

早期音乐节目
  电台开播初期,中西音乐兼备,由下午5时30开始广播,至晚上10时30分结束。中乐以戏曲为主,1929年《华字日报》刊登的一个节目表可见,播放的戏曲包括靓少凤的《毒牡丹之忆妻幻梦》、白驹荣的《泣荆花》、蔡子锐的《黄脚鸡》以及梁少初和钟卓芳合唱的《珍珠扇之太子遇救》;晚间八时起,播出西洋音乐7。电台的节目还包括转播外间的音乐会或戏曲演出,1929年9月26日的节目就是转播在先施公司举行的音乐表演,上演的曲目有《祝英台祭梁山伯》、《玉哭潇湘》、《小桃红》等;同年11月,电台在高升戏院设置的转播设施竣工,可转播高升戏院上演的戏码。

  那时候,电台并未建立唱片库,也没有资源购买唱片,西洋音乐的唱片主要由唱片公司借出,如Victor Records或Columbia Records,而中国戏曲则由私人机构借出。从当年华文报章刊登的节目表可见,为电台提供唱片的公司包括新月公司、世界音乐公司,还有天寿堂药行等。

  这里不得不顺带一提关于天寿堂药行,当年,此药行以销售姑嫂丸及海狗鞭健肾丸而驰名,药行于德辅道中的总行设有音乐部,兼营唱机及唱片销售。药行也曾经在唱机大减价酬宾的广告中,提供买唱片及唱机零件,送赠头痛丹和普济丸的优惠。1929年6月,药行获殖民地政府批准,在德辅道中设立无线电台,每晚7时至9时转播邻近地区电台广播之中西音乐,接收范围遍及广州、上海,日本、菲律宾等地,《工商日报》曾经有报道指,香港的无线电机以天寿堂的音质最清澈,声音响亮,途人经过会驻足倾听8。

  1928年政府宣布以GOW呼号广播后,短时间内可提供服务,实有赖早年无线电学会累积的经验,但殖民地政府在委任领导广播服务的委员会时,没有罗致学会核心成员,而学会也在政府接手香港的声音广播后,悄然退出。


1无线电学会于1923年6月下旬举辨无线电技术基础班,请来无线电器材供应商马可尼公司的人员开班教授。《士蔑西报》1923年月6月22日,页1。
2《士蔑西报》1924年月7月9日,页9。
3《政府宪报》,No.11,1926。
4《士蔑西报》1926年月8月4日,页5。参与该次演出的华人乐手包括Wai Po-cheung, Leung Kam-tong, Ho Chak-man, Sun Cho-yee等。
5 《士蔑西报》1927年6月29日,页9。
6 定例局会议纪录1927年3月21日。
7 《华字日报》1929年8月9日。
8 《工商日报》1929年6月11日。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两会采访手记

香港电台中文新闻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