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8年说起—启动香港声音广播的幕后英雄

2013-09-11

  无线电引入香港时,除军方使用外,商业上主要用于船只通讯,政府设立的无线电台会发送气象消息、台风动向、报时等等。香港早期的官方无线电台由1927年两个呼号(VPS;GOW),发展至1930年的八个呼号,除了ZBW外,其他电台呼号分别提供不同的商业通讯服务。1

  GOW本是殖民地政府设于天文台作发送天气消息的无线电台呼号,当时,每小时的18分及48分发布两次,以不同波长发送天气消息。在宣布使用GOW作政府广播后,殖民地政府于1929年2月更改GOW呼号为ZBW,以区别其他提供无线电服务的电台呼号。2

隶属邮政署的节目委员会
  1929年中,政府委任一个12人的委员会(Broadcasting Programme Committee,下称「节目委员会」),以邮务司(Postmaster General)为当然主席,协助筹划政府无线电广播电台的节目,及统管给予广播服务的拨款。3从委员会的组成及其委任方式看,这个隶属邮政署的委员会地位不高,其委任名单不需通过当时的立法局,也没有在政府宪报作公告,成员以义务性质服务,没有委任年期,初期运作松散,委员出缺或离任,可以由委员会讨论后邀请接任人。节目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也是在成立四年后,因为一名委员的质疑而由主席草拟备忘录,呈交予政府研究。4

  首任委员会成员来自不同界别,政府似乎是要成立具广泛代表性的组织,但事实上,多位成员都是在政府广播启动前,已经在不同的层面或方式,参与推动香港的广播测试。唯一令人不解的是,曾致力推动无线电广播的香港无线电学会要员,没有获邀加入委员会,这群来自不同阶层,曾不遗余力且想方设法推动声音广播的香港第一代无线电发烧友,于1928年后鲜有他们的动向了。

  那么,组成首任节目委员会又是怎样的人物?成立委员会后,他们首要关注的是什么?这个委员会又带给市民大众什么样的广播节目?

委员会成员名单
  且先看委员会的组成,除了当时的邮务司N.L. Smith(史蔑夫)5是当然主席外,各成员可谓各有所长,也各有其关注的环节,11位成员为:1. L.H. King(经警司)、2. Hon W.E.L. Shenton(仙顿)、3. Hon J.P. Braga(布勒架)、4. R. Sutherland(修达伦)、5. Professor R.K.M. Simpson(禅臣)、6. Ben Wylie(威利)、7. T.E. Pearce(皮亚士)、8. F. Austin(柯士夫)、9. Joseph Gubbay(急庇)、10. H. Lowcock(卢觉)、11. Chan Heung Pak(陈香伯)。

  这个委员会虽然地位不高,在政府体系内可能微不足道,但却网罗各方人士。L.H. King是政府机电工程师(后擢升为总机电工程师),也是委员会的技术顾问;他在1924年初到港后,随即投入香港广播的筹划工作,可说是香港早年广播的灵魂人物,不少重要的技术发展,均是L.H. King一手促成。他本身是技术人员,但早年涉及政府广播的事宜,均由他向外对传媒发布,他自节目委员会成立后,一直担任委员,直至1938年退休返回英国。

  J.P. Braga是香港土生土长的葡籍商人,曾担任《士蔑西报》(Hong Kong Telegraph)的经理。二十世纪初,《士蔑西报》对推动香港的无线电广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J.P. Braga是首位晋身议会的香港葡籍代表。受惠于英伦早年在香港实施的政治改革—增加定例局内非英籍的非官守议员席位,他于1929年初与曹善允医生一同获委任为定例局议员。J.P. Braga居于九龙,政府在委任他担任议员时表示,他作为九龙半岛的代表,可于定例局内反映居民的需要。J.P. Braga于1926年已是洁净局(市政局的前身)的委员,或许因为这个缘故,节目委员会早期的会议,均在洁净局的会议室举行。

  W.E.L. Shenton本身是一位律师,1927年成为定例局议员,同年晋身行政局,三十年代初封爵。他能成为节目委员会的一员,与其公职不无关系,毕竟,身兼行政立法两会的议员身份,于委员会内极具份量,然而,他的另一个身份也不能忽视—香港大酒店法律顾问。当无线电广播在香港仍是小试牛刀的年代,香港大酒店是最早为广播试验提供场地的机构。在政府广播服务启动初期,W.E.L. Shenton是议会内较关注广播发展的议员,他认为香港广播的覆盖范围不应局限于香港本土,应扩大至广东地区,不过,基于投资浩大,政府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他在委员会服务约七年,于1936年3月离任。

  在节目广播委员会的首次会议纪录中,R. Sutherland来自怡和洋行,表面看来是一名商界代表,然而,Sutherland的另一个身份,是青年会辖下娱乐委员会的主席。当无线电学会财政紧绌,难以继续广播测试时,青年会于1927年随即接捧,提出广播可以为英军驻港部队服务,为他们乏味的军旅生涯及在医院的伤兵,提供娱乐。青年会的广播测试得到General Electric Co.赞助器材,又得到利希慎借出利舞台天台进行测试。Sutherland当年的宏愿是希望广播讯号不限于中半山及山顶、九龙地区,还可覆盖长洲、大埔、石澳,以至停泊在港内的军舰。6

  其他成员也在广播方面,各有其关注的重点,例如H. Lowcock和Chan Heung Pak(陈来自华商总会)就是会内的华人代表,在中文节目方面提出不少意见;1931年电台决定成立唱片库,两人其后倡议添置中文唱片,电台后来在1933年设立中文唱片库,Chan Heung Pak更为早期中文唱片库草拟一份包含244只唱片的订购清单。

  Professor R.K.M. Simpson以其港大教授的身份,专责安排教育节目,如联络大学教授,深入浅出的就各类专题,在电台作简短讲座,涵盖天文地理、生物知识,以至现代文学,题材广泛。T.E. Pearce来自和记洋行,不过,他本人热爱板球,在节目委员会首次会议中,他已经提出节目内容应包括体育消息,报道足球或板球赛果。Ben Wylie来自《南华早报》,电台早期的新闻报道内容,主要由《南华早报》及《德臣西报》轮流提供,电台成立初期已可提供新闻服务,Ben Wylie的积极参与功不可没。

  L.H. King、J.P. Braga、Ben Wylie及Chan Heung Pak可说是首任委员会内中流砥柱的人物,在任时间最长。J.P. Braga及Chan Heung Pak留任至1937年;Ben Wylie于1932至1934年请假两年,其后留任至1938年年中;L.H. King于1938年退休返国时才离开委员会。

万事起头难
  在节目委员会成立前,广播服务已经初具形式,定时有天气消息,播放中乐及西曲,也有转播外间的音乐会。委员会成立后,民间有所期待是很自然的事,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便首要考虑到节目编排事宜,特别成立专责小组跟进,由F. Austin和H. Lowcock研究,并向委员会提出建议。当时的初步构想是中西节目兼备,照顾华洋族群的需要,转播音乐会、戏曲,有新闻与体育消息、各类题材的短讲;也有委员提出在医院设置接收设施,让病患者收听广播。

  然而,委员会甫开展工作,已受到批评,《德臣西报》及《士蔑西报》接连刊载文章,评论电台节目乏善可陈,指委员会虽师承英国广播公司,节目内容多样,有教育、综合、宗教、演说、儿童节目等,但只是徒具形式,内容沉闷,市民每年付出五元牌照费,理应得到物有所值的节目,又苛刻地指斥委员会内除了L.H. King外,其他成员对广播一窍不通;也有评论指广播电台的设备不够专业,隔音设施不理想。面对舆论压力,委员会旋即在第二次会议上,议决由J.P. Braga、W.E.L. Shenton及Ben Wylie组成专责宣传推广的小组,主动出击,为电台做宣传工作,J.P. Braga作为召集人随即去信报章,回应外界的批评的同时,公开呼吁市民大众,可以直接向新委任的节目总监(Programme Secretary),提出意见。

  万事起头难,节目委员会要订定一个符合各方要求的节目表,殊不容易,但他们在短短两个月间,已按其初步构思,安排了各类型节目,广播时间也由下午五时半开台提早至上午十一时开播。


1 Hong Kong Blue Book, 1927, 1928, 1929, 1930
2《政府宪报》1929, No.54。
3 定例局会议纪录1929年7月18日。
4 节目委员会会议纪录1933年6月20日及1933年8月21日。
5 广播节目委员会委员之中文译名乃参照1929年9月16日《华字日报》之报道「无线电播音委员会叙会」。
6《士蔑西报》1928年1月9日。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两会采访手记

香港电台中文新闻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