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美好的电视一仗

2013-11-13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这段节录自圣经的金句,经常在丧礼上被引用,却正好用以形容持续了三年的增发免费电视牌照抗争。

  这场战役令电视界激起千呎浪,一夜之间,某大电视台的创作组被掏空了一半,见习编剧被逼充当正规;刚踏出校门的电影系毕业生忽然不愁没有工作;冻薪多年的电视从业员罕有地获得加薪;有电视台未获发牌,节目已率先获百万观众在网上追捧;免费电视市场由一潭死水霎时变得风高浪急;随着十二万人上街撑观众看电视应有更多选择,近万人参与了在政府总部持续了六天的集会,两星期后再有五万人在同一地点聚集,要求立法会引用权力及特权法索取免费电视发牌文件。连月来支持这场抗争的,有不获发牌的电视台员工、影视界从业员、普遍不满政府施政的市民,还有更多的是冲着两间免费电视台而来的观众。究竟香港的电视出了什么问题?

看电视像光顾茶餐厅
  行政会议召集人林焕光说过,审批免费电视牌照不是发茶餐厅牌照,意味要小心要谨慎。实在看电视倒像光顾茶餐厅,消费低,几十年来吃的是常餐,喂饱了不知几多人,当中也不乏港人光顾了多年的经典餐饮,饮港式奶茶如同开机看电视剧,是习惯,是生活的一部分。电视剧有复仇是始自无綫第一套长篇电视剧《狂潮》,后来有《大报复》、《誓不低头》,当年没有人投诉那来这麽多仇要报;练功破茧后易了容,主角由徐少强变顾冠忠的有《天蚕变》,不见得有观众抗议「咁都得」;警匪题材是七十年代中冒起的,为求拍摄逼真不惜挺而走险的要数麦当雄,资料搜集之认真一度被家人误以为他入了黑社会(是他弟弟麦当杰年前接受某媒体访问时透露的);故事未完便告落幕的有《轮流转》,有说这剧的问题出于剧情只见树叶不见森林,但为看树叶而来的观众也不少,不见得当年的观众有选择,很多是后来买到该剧的DVD再回味;也难忘《上海滩》中的周润发,老是拿着白手帕拭着鼻,却从来没有人说过他跟《教父》中的马龙白兰度有点相似。今天再看两间免费台当年的经典剧集,不是每一套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是当年观众没有吃腻了两台炮制的常餐。


竞争带来进步
  但竞争确实带来进步。七十年代中三台顶立,无綫、丽的、佳视各自精彩,为了把戏拍好,三台不惜挖空心思。佳视买下武侠小说版权拍成电视剧,创武侠电视的先河,掀起三台拍摄武侠剧之风。面对再没有武侠小说版权可买的情况下(都被其他两台买光了),丽的乾脆拍摄自创武侠剧,同样精彩。至今仍广为人津津乐道的,有《天蚕变》、《天龙诀》等。

  当日佳视拥有的是教育电视牌照,制作的理应是教育电视节目,未几发现教育电视难以吸纳广告,也加开戏剧节目,好像《名流情史》、《金刀情侠》等,其中武侠剧在三台中一度独领风骚。可是佳视受制于作为教育电视台的有限条件,要跟其余两台比拼有难度,几度注入资金,却因资金来源出了问题,抵触了香港的电视广播条例,才要结业,跟广告市埸养活不了三间电视台无关(可参考「电视谘询委员会调查佳艺电视有限公司报告书」),却成了日后政府拒绝增发免费电视牌照的借口。

  平心而论,两台节目如以市场份额定胜负,无綫无疑占了上风,但如以节目创新分高下,亚视在八、九十年代到千禧年都屡创下佳绩,从《今日睇真D》、《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百万富翁》,到《香港乱嗡》和《香港有饭开》,都令人耳目一新兼且刮目相看,一度打乱了对手的阵脚。所以说香港的电视节目过去几十年毫无新意,是笼统的说法。八十年代在邱德根主政下,炮制了一系列大型历史宫帏剧,其中《秦始皇》一剧在西安及珠海等地实地取景,当地军队协助拍摄,是较早踏足内地拍摄电视剧的电视台。


香港电视业的萎缩
  可惜的倒是七十年代尾随着佳视倒闭、丽的股东易手,一批丽的精英转投电影市场。1984年无綫成为上市公司,在资金充裕和尽占市场优势下,已稳定大半壁江山。亚视往后廿多年,除了邱德根年代短暂转亏为盈,以及封小平引入大受欢迎的《百万富翁》有可观广告进账外,基本上是连年亏蚀。在资金紧绌下,亚视的戏剧组解散,资讯节目那怕再受欢迎,也会因制作费问题而无疾而终,《香港有饭开》便是其中一例。余下来能够制作的就只有清谈和时事资讯等成本不高的节目,大型的综艺节目一年也只制作一至两个。当自制节目不多,已经大大失去作为一个免费地方电视台的代表性。近年亚视更不时播出一些国内单位的联欢晚会活动,这些由亚视制作的综艺性节目,其实是为某企业或单位宣传的成份居多,把香港的电视台沦为内地企业的production house。

  香港曾经是内地和亚洲地区电视台仿效的对象,香港的电视精英更曾协助东南亚地区成立电视台。八十年代,珠江口岸的电视观众,都不大爱看当地的节目,反而喜欢看香港两个免费电视台,令广东省的电视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来到香港取经。后来广东省两台之所以成为国内率先改革的电视台,全因为受到香港的电视节目启发。今天内地的电视节目由戏剧到综艺都遍地开花,香港观众在网上追捧这些节目的也不少。反观香港,有能力的台前幕后电视人欠缺可发挥的平台,他们少说也在这个行业累积了十多二十年经验,假使再增发第三个免费电视牌照无望,余下的两个新领牌电视台又只选择性并限量制作某类型节目的话,一度令香港引以为傲的电视业势必逐步萎缩。


电视台命运的定断
  再说内地的电视台除了受到香港电视节目的冲激而改革,亦因为中央在九十年代中决定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所有昔日由中央供养的大大小小电视台要逐步「断奶」,想生存的话便要由市场供养,跟香港的电视台要靠好节目吸纳观众和广告客户无异。这还不只,政府又增建新的频道和电视台,让他们与旧有电视台竞争,让表现不济的受到自然淘汰。现时内地电视台也以收视定生死,节目排在榜尾的会被淘汰。内地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事事要规管,今天由市场去定断电视台的命运(当然政治上仍由党把关),是大势所趋。反观香港是个自由经济市场,政府偏作不必要的干预,为市场企划一番,以防止恶性竞争、避免有电视台倒闭云云。是香港的电视有病了,抑或香港政府有病了?

  弄到今天这个民愤沸腾的田地,除了政府独断独行、有法不依、与民为敌外,两大免费电视台也难辞其咎。节目被批评质和量都下降,员工工作环境苛刻,归究背后原因,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电视台员工形容过去十年是一埸浩劫,沙士是天灾,只短暂影响广告收入,新班子上场是人祸,影响才是最深远,新政策下制作条件和创作空间进一步收窄,不为什么,只是为了向股东和投资者有个好交代。如今电视台即使急谋对策,改善员工福利、开拍另类模式的节目、加强力度宣传,恐怕还要重建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两台现已成为市民公开揶揄的对象,值得深切反思。还记得1987年时亚视发生火警,邵逸夫作为无綫主席,当夜便前往慰问邱德根,并主动提出亚视可暂用无綫的录影厂进行节目拍摄,邵更在邱陪同下一起巡视火警后的现埸。1989年6月3日晚至4日凌晨,亚视一队新闻摄制队在天安门广场留守到最后一刻才离开。凌晨当他们平安返抵香港时,在机场迎接他们的除了市民,还有无綫新闻部主管黄应士,黄逐一与抵埗的亚视员工握手,看见亚视新闻部主管包云龙时,黄上前拥抱他。当年两台何尝不是斗个你死我活?企业的良心和形象不是硬推宣传便可以,此情此景此风度,今天恐怕难在两台找得到。

  发牌事件至今已一个月,虽然还没有定案,却唤醒了港人关注社会与自身权益之心。对香港而言,这场电视风暴何尝不是一场浩劫?这美好的一仗冒必要打下去。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

从数据看香港电视变化

李敬华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