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业的几点误解

1997-03-15

  最近,一位历史系的外籍讲师大惑不解地提问,香港现在有这么多的报纸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过去也会有这么多的报纸?

  我也曾听见一些香港大学的学生,理直气壮地说,报纸从来就是用来维持社会的公正,报纸老板不得影响报纸的内容和方针。

  有关香港传媒的真正面貌,还存着许许多多的误解。这些问题,从历史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报纸众多始于开埠

  香港开埠至1881年,人口由二千人增至160,402,当中中国人口占了150,690人,外籍人口只有9,712人。香港的中文大报有三份,即《香港中外新报》、《华字日报》及《循环日报》。香港的英文报纸数量更是惊人,大报也有三家:China Mail, Hong Kong Daily Press, Hong Kong Telegraph。随办随停的英文小报,更多达十四种。以人口比例计算,情况比起今天更为惊人。平均每三千多外籍人士便有一份英文报章,要是把十四种英文小报算进去,比例更高。

  中文报章的比例也很高,在150,690人口中,撇除了渔民、农村的文盲人口,只有104,463,可以阅读报章的实际人口,远比这个数字为低,大约为五、六万之数,是比较实际的。这样下来,每二万名中国人,也拥有一份中文报章。

香港报纸内地市场

  香港报纸的读者在那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在香港地区是找不到答案的。香港报章的市场和读者,相当一部份来自中国,以广州及华南地区为主,读者群也包括了内地的中国商人、英国商人、中国官员及知识份子。

  1874年创办的中文《循环日报》,它的发行网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循环日报》的发行网包括:粤东省城故衣街恒和宝号、沙面瑞记洋行、东莞城胜聚宝号、厦门怡记洋行。其他地区还有上海、镇江、汉口、澳门、日本、西贡、星加坡、旧金山等地。《循环日报》的言论,普遍受到中国官员的注意。上海的《申报》,还经常引述《循环日报》的新闻和评论。

  在香港出版的英文《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的发行数量,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趋势。《中国丛报》月销五百册,当中有二百册是发往中国,另外有154册销往美国。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情况还是持续。

  1933年在香港创办的小报《探海灯》,以刊登广州机关内幕为主,风行内地,销量在五千份以上。这一类小报如《胡椒报》等,也曾被广州军阀禁止入口,但是利之所致,也不乏有人走私报纸入广州,谋取巨利。以上事例都在说明,在1949年以前,香港报业是把香港与内地的市场,看成是一整片的。

  1949年以后,由于中国大陆政权易手,英国要确保在香港的绝对管治权,逐步将香港与中国大陆疏离。1952年东头村木屋区大火之后,香港政府阻止广州派团到港慰问,之后修改入境条例,中港两地居民不能随意进出,加上中国大陆推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报业,由此失去了内地的市场。

  说起十九世纪的事情,我们还要有一个概念,即当时报纸并不需要太多的销量,便可以生存。Chinese Courier and Canton Gazette就因为被东印度公司取消十一份订户,弄致财政处于困境,不久被迫结业。

「老板不能干预报纸言论」的缪误

  报纸一直是反映主事者的主观愿望,报纸不反映他的意见,他就要干预,这种情形,古今有之,中外有之。

  中国的文人办报,报纸非反映他的观点不可,否则他不会办报。

  《华字日报》是1872年创刊的一份香港老牌报纸,于1941年结束。他的前身,是英文China Mail的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在依附西人出版的一年中,多是报导商业行情的新闻。到了独立出版的时候,便强调了办报之目的,在「移风易俗,持清议」。

  王韬办《循环日报》,也是天天在谈「变法」,是要说给清朝执政者听的。文人也好,秀才也好,他们办报,提供新闻资料是为了印证他们的立论。

香港报业九个阶段

  1900年陈少白在香港办《中国日报》,共产党在香港办《华商报》,都是为了服务于政治。香港报业的历史,既有商业的传统,也不乏以政治为取向的报纸。在一百多年期间,此起彼伏,大概可以划分为九个时期(见附表)。

香港报业九个阶段

阶段 年期 特征 代表报纸
1 1841-1874 学习西方报业
商业报纸为主
香港船头货价纸/中外新报
华字日报
2 1874-1911 革命宣传
政治报刊为主
循环日报/维新日报(保皇)
中国日报(革命)
3 1911-1931 政治报刊持续涌现
商业报刊抬头
香港新闻报(陈炯明)/
南华日报(汪精卫)/
华侨日报/工商日报
4 1931-1941 内地报人来港办报
抗日爱国报章涌现
生活日报/立报
大公报
5 1941-1945 日占时期伪报 香岛日报/东亚晚报
6 1945-1976 政治意识重于一切
左派/右派/中立商业
大公报(左)/文汇报(左)
香港时报(右)/ 明报(中立)
7 1976-1984 左右派报纸式微
中立商业报纸一家独秀
各类马经报/娱乐报
财经报涌现
8 1984-1997 过渡期右派报纸消失
中立商业报纸逐步左倾
左派「进步」报纸向内地
发展
 
9 1997- 香港回归大陆


  从上表可见,近二、三十年,基于政治的原因,香港的商业报纸,才占领了主导地位。主事人强调客观中立,是以此作挡箭牌,免却许多政治上的纠缠。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港漫」与创意工业

冯应谦
2015-07-01

比较香港免费报纸的内容和风格

陈乐怡,李晓茹,李韦瑶,李惠珊,黄嘉盈
苏钥机
2015-04-08

报纸手机平台逐渐兴起

苏钥机
叶菁华
2013-01-14

特首选举新闻商品化

梁旭明
2012-04-13

特首选举报章报道:总结与检讨

苏钥机
谭丽珊、邓皓文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