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倾斜影响台湾选情?

2000-04-15

  三月十八日晚,台湾世纪选举敲槌落幕!强势候选人马失前蹄;民间声势原属不弱,却遭在朝在野大力夹击的候选人,以不大的差距,与宝座擦身而过;而选战开打以来即在口耳相传间机会最大的候选人,果真赢得战果,成了执政党。成功、失败,社会上当然会引起一阵激情。而每逢台湾高层选举,在在都牵引起人物、族群、执政党和两岸关系的错综复杂情绪——这种情绪之激化、淡化、持平、宣泄或压抑,则咸信将是左右台湾选民投票的「那只看不到的手」。众所周知,媒介有担负报导任务的特性,故必然是诸如此类「智据」的载体——它的动向,亦即立场、政策态度、专业取向和成品呈现等等,也自然备受触目。换言之,媒介有否倾斜,对候选人及其党派新闻的处理,是否客观、公允和平衡厥为台湾大众所重视,为选前选后主要议题之一。

媒介偏向报导与结构性倾斜

  三月十八日台湾选举的激情一过,回顾媒介在选举中表现的话题即已在社会中回荡。例如根据台湾师范大学新闻研究所在投票前一周所做的一项「媒体表现意见调查」,结果发现,在受访的八百三十四位有效电访样本中,还算注意和非常注意电视上有关大选消息的,占百份之八十二点九;报纸的,有占百份之五十六点六;而从电视、报纸、杂志和网路等大众媒介,得到选举消息来决定要投票支持谁的,高占百份之七十三点八。

  不过,认为媒体所提供的消息,非常不够、不够及不太够让受访主做为决定投票支持谁的依据的,竟高达百份之四十六点七;吊诡的是,在受访中,觉得台视、中视、华视和民视四家无线电视台对于选举新闻的报导非常不公正、不大公正的,占百份之五十七点八,还算公正的,占百份之二十二点四,其他有线电视台的,占百份之二十四点四(还算公正的,占四十八点七);其中被视为最不公正的,四家无线电视台全部上榜,依序是中视(国民党为大股东)、台视(向由台湾省政府主导)、华视(有多数国防及教育部股权)以及民视(亲民进党),有线电视则以TVBS、TVBS-N、环球及东森频道,分居冠亚季殿,偏向的候选人中,以连萧居首,次为陈吕,再次为宋张。

  在报纸方面,在受访者中,觉得对于选举新闻的报导,非常不公正、不太公正的,占百份之五十六点五(还算公正的占二十一点八);其中被视为最不公正的,三大民营日报全部上榜(但本题有百份之四十一点五答「不知道」),依序为《自由时报》、《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有趣的是,偏向的排行榜,与电视台的排名,竟无二致。

  就总体而言,受访民众认为对候选人正面的报导太少的,连战为百份之六(太多的为六十点六),宋楚瑜为百份之四十二(太多的十四点九),陈水扁为百份之二十七点四(太多的为十八点五);认为对候选人有负面报导太多的,连战为百份之四十九点九(太少的为十二点六),宋楚瑜为百份之四十九点三(太少的为十一点五),陈水扁为百份之二十六点七(太少的为十九)。

  这一个研究,其实也引证了选前,由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所发布的实证数据,谓四家无线电视台新闻报导公正性的平均数,在十分满分中,不及五分;其中中视、台视和华视三台,无论新闻素材的选择、编辑、制作与内容的安排,乃至新闻编辑所意欲形塑观众对候选人的认知印象等指标上,都明显偏向国民党与连战的报导;而民视则偏向民进党和陈水扁。

  更吊诡的是,在今次选战风云中,不但受在朝在野一齐夹杀的候选人,一再抱怨某些媒体的报导不公,即使实权在握的候选人,以及在反对阵营中,长期以来,已是媒介宠儿的候选人,亦在声声抱怨媒介作为,存有偏见。这就带出了一个台湾媒介所亟须思考的大问题:在今次选举中,悠悠众口的「媒介误选」,只是众口烁金,抑或是媒介本身原来就存在着结构性倾斜,以致影响及选民,催化政权转移?本文试以今次大选为例,从见诸媒介的民意调查、报纸版面、电视和广告等四个角度,作一概括性探讨。

民调泛滥沦为选战工具

  先说民意调查。三月十七日傍晚,为国民党助选的马英九,在接受一家电台专访时,曾指出,根据他所获知的可靠讯息,选战已是国民、民进两大党对决,「连扁较劲」的局面,翌日有报纸将此番讲话摘要刊出,造成效应。十八日晚,代表国民党出马的候选人败北后,上千瞪大了眼的群众,激动地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周边,要求有人要为败选负责。十九日晚,马英九出面安抚群众时,激动的民众即高叫他要为此道歉。马英九说是错误的民调数据误导了他的。言下之意,大有元曲「司马迁柴房之叹」──毕竟功名误我,我误卿的心酸。也由此可见「民调+名人推荐+媒介传布」方程式所发酵的强力效应。

  而溯自选战期间开打以来,专业、非专业的「民调公司」和专业、非专业「学者」所做的候选人排行榜调查,实在已泛滥成灾,数据则真假难辨,但用意当然在拉抬选情,可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然而最令人诟病的,仍是各大媒介已管不了「民调部队」、「花钱作假」,以及「引据失喻」之类的调查盲点,而「不敢不」以新闻报导的形式,来处理支持率之点估值,终而沦为选战工具,「学者专家」赤裸裸成为政争打手;更令人扼腕的是,台湾民调公信力,已被不当的政治力所「灼伤」,今后又将如何恢复做研究声势?

报章新闻处理「好恶」分明

  再说报纸版面的报导。虽然各大报章杂志无不标榜客观、中立和平衡,对五对候选人、或连、宋、扁三强所报导的量,力求「面面俱到」:不过,若从候选人新闻的质去作定性分析,则无论是看热闹的门外汉,或看门路的内行人,只要细心浏览一下,定会讶然的惊觉得,大多报章对候选人新闻的处理是「好恶」分明的。这些报纸藉着选择性的报导,对特定的候选人立场分明,不管直接或间接,版面上所呈现的隐然是一面倒的有利、或不利的新闻素材。

  拿一些标题的内容来说,在传统编辑学上不该有的「双关语」(pun)或题意(think piece),编辑却会挖空心思地去凑合一番。例如,挺连的报纸,会大字标题「李连牵手,痛『扁』(bang)对手」,挺陈的报纸又会写道「扁迷欢欣鼓『五』(舞,陈为五号候选人)」,挺宋的报纸,在艺人为他造势时,则又会如此为他下个标题「最后一夜艺人拼了(宋为一号候选人)」。至于那位政界老大、名商、巨贾、硕儒挺谁,弃谁保谁等弃保效应和同情效应之耳语大放送,版面上更是无日无之。

广告投射性效应

  在候选活动中猛砸大钱以拉抬竞选人广告声势,也是令得「发竞选财」的媒介给人感觉倾斜的原因之一。除了有心人士大幅度地购买整版意见广告(advertorial),以支持某些特定人选外,购买好时段的电视广告,似乎更是「必要之恶」。根据台湾润利公司监看纪录,由三月一日至九日,在四家无线电视台的竞争广告中,以连、萧的托播秒数最多,合共四万两千余秒,宋、张居次,合共九千九百零十秒,而陈、吕则以中视和台视为主,合共一千五百零十秒。而根据台湾广告市场人士的粗略推算,连、宋和扁三组候选人在电视频道约共投下五、六亿元(新台币)广告费;其中当然以连萧阵营最为财雄势大,估计超过三亿元,其次则系宋张阵营,约一亿四千万元,陈吕阵营虽稍逊,然亦有一亿一千万元之谱。钱砸的越多,广告填塞满档,自然给人一种广告「另眼相待」感觉。

  当然,广告诉求,尤其是可以畅所欲言的意见广告,也往往令读者有种媒介偏颇的投射性效应——这种广告,这种言论,不是挺某的某某报,可以刊登得出来吗?例如,有广告说「宋父墓气帝势,被用独门邪术,在坟墓上钉上九根钉,破坏其风水」,也有用「新闻广告化」手段,说陈之岳家所在为龙穴,陈吕配抽得「五龙」号次,应了千禧龙年之运势,故能在宋之超人气,连之夹带政党势力中,脱颖而出。这些「强词」,固然令人啼笑皆非,但也许正正敲中了普罗大众的心坎。

  台湾媒介生态较为特殊,一般日报仍然以订报、送报到户为主,定读性高,有线电视的频道众多,在多元讯息浸淫之下,是否会令得投票人改变其投票态度(attitude change),抑或驱使其加强原本倾向,实系传播学上一大研究课题。然而,就今次台湾世纪大选而言,媒介在处理候选人新闻时,种种迹象,都显示出媒介确有倾斜现象——这一方面,媒介心知肚明,候选人指证历历,学术研究提得其数据,而明眼的投票人也定然感觉得到!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