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在灾难中扮演的角色

2000-11-15

  一九九九年九月廿一日发生在台湾的集集大震,不仅震出了建筑结构、救灾工作、灾后重建等各种问题,也震出了台湾新闻媒体在灾难报导上的过与不及。震殇周年,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纪念仪式追悼死难者,台湾公共电视则邀请传媒工作者、国内外的新闻学者,举办一场「灾难报导与媒体的公共责任」座谈会,不仅发表公共电视本身研究世界其他国家公共电视的灾难传播成果,也与业界、学界交换意见、分享经验,可以说为目前并未受到应有重视的灾难传播领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讯。

直升机使用的争议

  在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除了救灾人员,第一个到达灾变现场的,通常是传媒工作者。他们为了将灾难发展的现况迅速地报导出来,尽可能的掌握消息来源,追查真相,有时甚至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追求独家新闻,这时便常常会跟维持现场秩序的官方单位,因为立场上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在一九九五年日本发生的阪神震灾、一九九九年台湾发生的集集地震当中,都曾经发生过媒体为了报导而妨碍救灾的情形。其中直升机噪音干扰救难队搜寻生命迹象的问题,在日本和台湾也都在业内引发讨论。

  直升机居高临下,在大规模的灾难发生初期,有迅速掌握灾情的能力,所以如果使用得当,对救灾是有帮助的。根据座谈会来宾之一,NHK执行研究员小田贞夫在阪神震灾过后所作的一份调查显示,有55%的受访者认为,用直升机采访有其必要,但必须慎用;而有19%的认为,必须强制规定某一段时间不让直升机在灾区上空盘旋。日本一个由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央防灾协会,甚至曾经建议在灾难发生后的七十二小时(也就是所谓救难的黄金七十二小时)之内,限制直升机进入灾区采访。虽然这个建议最后未被采纳,却也可以看出直升机角色的争议性。事后NHK和其他商业电视台也针对此事做过检讨,并协议以后出动直升机前,必须依照事件的性质协议出一个高度,一方面顾虑到安全问题,一方面也以不妨碍救灾为原则。

现代科技缩短报导作业时间

  另外,现代传播科技的发达,使采访新闻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首先是频道的增加。在台湾,就有包括TVBS-N、ETTV-N、SET-N、CTN、民视新闻台等二十四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再加上台视、中视、华视、民视等传统无线电视台的早、午、晚、夜四节新闻,使得新闻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增,担任电视新闻记者的门槛却日低。另一方面,卫星新闻采访车(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SNG)大行其道,又大大缩减了新闻处理的时间。然而由于灾难报导的突发性,以及观众对灾难发展资讯的渴求,却使灾难报导往往必须大量使用现场立即报导的模式,将最新的讯息以最快的方式呈现出来。

  美国ABC新闻部的前任总裁艾默˙罗尔(Elmer Lower)曾经表示,电视现场转播是「唯一在观众面前完成报导、剪辑的新闻媒体。」记者要在时间这么紧迫的状况之下完成任务,还要维持报导的品质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记者平日的训练就变得愈为重要。

荒腔走板的灾难报导

  在阪神震灾时,就有日本商业电视台的女记者身穿鲜艳的套装在灾区连线,引起灾民不满,或把老人从帐篷里拉到寒风中,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不过最严重的问题,是记者对灾难发展的无知。例如在地震发生后不久,一名记者在灾区作现场连线时跟观众说:「此刻这里非常缺水,希望全国观众请送水过来。」灾民缺水是事实,但是记者未查明救灾单位会采取的措施,或缺水的状况会持续多久,反而直接叫观众送水来,这恐怕不但不能纾解灾民缺水的状况,反会引起更多混乱。有些记者在阪神震灾发生之后报导说,「幸好这次的地震发生在神户而不是东京,否则灾情将更为惨重。」这种说法对灾民真是情何以堪(在集集地震发生之后,也有许多记者报导说,「幸好这次的地震不是发生在台北,否则灾情将更为严重。」),比较适当的说法是:「虽然这次的强烈地震不是发生在东京,但在神户地区也已造成重大损失。」

  NHK文化放送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平冢千寻认为,由于灾难发生时跑任何一条路线的记者都有可能被调去支援,所以媒体机构对记者在灾难报导平日的基本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对震度及规模等灾难讯息的相关常识,平时就要做好教育,以免忙中有错,影响报导品质。另外,媒体全员在的灾难发生时的报导应变措施,也要随时进行。

灾难时的新闻管理

  又由于灾难现场聚集的媒体人员众多,主管单位与媒体的互动以及现场秩序的维持,也是灾难传播的一个重要议题。九二一地震台北东星大楼的倒塌现场,在事件发生后迅速拉起了警戒线,但还是发生有记者假扮救灾人员混入现场企图采访,而被市府官员识破的情形。但是由于台北市政府坚持警戒线的权威,对官员或媒体都一视同仁,所以大部份的媒体都愿意遵守采访规则。而台北市政府主动寻找警戒线外的置高点,让媒体拍摄救灾画面,并定时公布救灾进度与伤亡数字的做法,也让媒体因为有了适当的资讯来源而配合管制。

  在座谈中,TVBS采访中心摄影组副主任方仰忠就说,「新闻记者不是洪水猛兽。」记者的天职就是报导事件,而媒体市场的本质是同业竞争,如果负责新闻管理的官方单位,能够洞察这两点,那么在灾难中媒体与官方的互动将会是良性而有秩序的。

公共媒体发挥作用

  在本次座谈会当中,公共媒体在灾难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正如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系教授广井修所言:「媒体不仅是报导灾难而已,也是防灾和危机处理的下部组织(infrastructure)。」而不以商业利益为主要考量,属于全民的公共电视,往往就成为政府进行有效灾难传播时的最好盟友。

  早在一九五一年,日本就在其「灾害对策基本法」当中,明列NHK为国家指定之防灾机构,使NHK与气象厅、消防厅、警察厅、防卫厅等同属中央防灾的一级机构。NHK在年报中更明定「守护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全体人员的首要宗旨。韩国在一九九五年发生501人死亡的三丰百货公司倒塌事件之后,也参考日本的做法,于一九九六年在「灾难管理法」中将韩国公共电视台(KBS)列为灾难报导的指定台。

  美国则以联邦急难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简称FEMA)为最高防灾机构,其中负责媒体协调的公共事务部,亦属一级单位。FEMA平日即以各种传播管道提供防灾讯息,并在灾难发生时提供紧急讯息给传播机构。洛杉矶在一九九四年北岭地震时,FEMA就征用洛杉矶地区的公共电视台KLCS,播出FEMA救灾中心提供的讯息以及记者会全程实况。而佛罗里达州的WCEU公共电视,则与FEMA长期合作,成为佛州的急难公共讯息电视台,并在一九九八年佛州森林大火时,随时提供道路封闭,疏散路线等讯息,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未来FEMA也打算和更多的地方公共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提供更丰富的急难资讯服务。

「传播」在防、救灾体系的位阶

  这次座谈范围从灾难报导的道德层面谈到灾难传播在防、救灾系统中的位阶问题,更充份汲取各国的经验,为台湾灾难传播的领域带来了不少珍贵的资讯。而不论是实务界或学术界都一致认为,「传播」在防灾、救灾体系中的重要是无庸置疑的。灾情资讯的内容越丰富,越能安定民心、减少损失;但没有好的传播管道,政府就算有再好的防灾计划、救灾行动,民众也无从得知。因此,媒体不应只是报导灾难而已,还当在政府的救灾体系里担任适当的角色。而公共媒体基于为全民所共有,更应当仁不让地强化自己在灾难发生时的资讯传播及服务的功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数码媒体Vs人类福祉

李月莲
2015-05-08

「第二届数码传媒生态研讨会」后记

唐芷莹 (撰文)
林援森 (整理)
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