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中文电视新时代

1997-10-15

  回归后谈移民,还是有一番滋味。九二年请假到加拿大,经过一年的不依不舍,未弃还离的挣扎,于九三年的秋天告别了香港的同事朋友们,安身于温哥华。开始的时候,对重新投入当地的中文传媒的态度是退避三舍。其心理因素是恐惧工作挫抑感。当时的想法是职位与薪金倒退是预定了,但工作环境与专业水准实难妥协。这种思想当然不利于找寻工作,所以那时虽「明报」登陆加拿大,吴明林兄大搞中文电台,我对这些机会都失诸交臂。但自已倒还幸运,在主流传媒不请、中文传媒不做的情况下,于一家移民服务组织,开展其社区工作。

  移民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它四肢开始活动,头部不再向后转时,思想包袱就会放下。一年后,当新时代电视来招手时,下决定就容易了。

华语广播市埸成熟

  加拿大有华语电视广播已经超过十年,但有规模地和较具企业化地运作还是新时代电视成立以来近四年之事。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成熟了。在这国家三千万人口当中,华裔占其中七十万。而其中约半数是八十年代后才到达的移民,而当中又以香港来的占最大多数。跟随 着这批移民抵达的除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外,还有一个浓厚香港味道的资讯娱乐文化市场。

  市场有了,职位有了,但工作如何开展?专业水准如何追求?直到今天,我对每一位新来的朋友都说:开始一份新工作,最初的两个月是最困难的。当对工作有要求时,就会发觉有默契时拍档不在,能呼应的团友失宗,技术支援不继。所以最好是尽快为自己在工作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


新时代电视制作与新闻中心分别设于温哥华及多伦多。

  七四年我在浸会传理系念第三年。那时亦是我开始在无线「欢乐今宵」节目当兼职。每天傍晚,我都跑到校门对面的斜坡,沿着斗峭的引水道向广播道直爬。回想起廿年前的情况令我恍然大悟。自己在加拿大就是一个学生哥,对这个新环境新机构要理解的还多。我们在加搅中文电视 ,观众就会将我们的制作水准与香港比与加拿大当地比。这种比较下,中文电视的水准就等于刚入学的小一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替自己的工作定了位。

  广播行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材,招揽专业人材是最立竿见影改善质素的方法。单在九五年,新时代电视就得到前港台电视部的唐东莱、香港电讯的官文基、无线的莫若翔、苏凌峰、何洁贞等先后加盟。我不能代表他们发言,但相信他们都认为在加拿大的中文电视是「今天比昨天好」 ,而这种不断进步的观念就是能够动员这批专才的背后力量。

  有了人材后,技术与制度的配合就容易产生作用。九五年初,多伦多新时代电视搬进新厂房运作,而九六年位于温哥华市中心的电视台广播中心也完成。到今年七月,多伦多新闻直播室也为配合香港回归而赶及启用。这些投资再加上在运作架构上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局面 ,不但令到专材减少流失,更使我们有机会开展人材训练。


为配合香港九七回归,新时代传媒于多伦多商埸内举行宣传活动,以尖沙咀钟楼作标志。

土产制作全国播放

  加拿大的广播业受政府严格限制。新时代电视是唯一一家可以在全国全时间播放中文节目的电视台。每天我们的播放时间超过十六小时。节目与新闻主要来自中、港、台三,其中又以香港无线节目为主力,但亚视、港台电视部、台湾三视、TVBS、中国中央台,CTN等制作都可在新时代的节目表上找得到。

  加拿大政府有一套广播文化政策,具体的表现是规定电视台要播映一定数量的加拿大本土制作。这政策主要是针对着她的强邻——美国,但对中文广播也做成一定的影响。在每晚黄金时间内,要有四成是本地制作,而全日平均也最少要有三成是土产电视节目。从坏处看,增加本地制作 就等于增加经营成本,因为购买外来货永远都比自己制作便宜。但从好处看,一定比例的本地节目确能提供空间给居于此地的传媒人。若水准相当,就能建立一个稳定忠诚的观众基础。环顾一下海外各华人聚居地,加拿大的中文电视广播能脱颖而出与这种保护性的文化政策不无关系。

  新时代电视现有雇员约一百卅人,办事处设于温哥华、多伦多与卡加里三地,制作与新闻中心则在温哥华与多伦多。以往节目讯号的输送全靠几个大城市的有线电视公司,但自今年九月开始,加拿大卫星电视DIRECT-TO-HOME SATELLITE TV启播,新时代电视节目就无远弗介,传送至加拿大全国每一个角落。

中文传媒出路与前途

  两年前,刚调任至多伦多时,最头痛的问题是如何组织第一支新闻采访队与建立同事对制作现场直播节目的信心。今天我们的记者足迹遍及魁省、缅省、渥太华等地。现场直播节目如:新秀歌唱大赛、华裔小姐选举、大型慈善筹款综合表演等,对制作部的同事来说已是家常 便饭。但这些「成就」任何一个曾在香港打滚的广播人来说又算是那一回事?其实这只只证明了今天比昨天好,那我们又如何令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答案就在海外中文传媒的出路与前途。

■立足新国度 ——
  今天在海外中文传媒工作的大部份是移民,而其服务对象亦主要是新移民。对业者来说,挑战很大。若传媒本身也抱着过客心态,不去掌握新国度的政经文化、社会意识,那就会有盲人骑瞎马之危险。家乡语言只是达致容易沟通之媒介,原居地的事物最能满足移民 一代的思乡情意,但这些能否成为长久收视的保证呢?

■融入社会,带领社区——
  以往大家谈到北美移民成功的例子,多是说如何融入主流(英语)的社群中。加拿大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政府亦提倡多元文化,所以中文传媒就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其作用除了帮助华裔融入社会之外,更可带领族群在新国度里全方位发展,谁可预知二、三十年后,亚洲文 化不会成为主流一部份?

■沟通国、粤语——
  国、粤语并不单是方言差异,它代表了不同文化。在加拿大,密集式的香港移民成就了今日中文传媒的蓬勃。但正是在今年,来自中国大陆与台湾(说国语)的移民已比来自香港(说广东话)的为多了,既然一同身处海外,中文传媒是否可扮演一个新角色,促成一个新一代更包融的中华文化。

■「竹升」做桥梁——
  以前我们称移民的下一代子女为「竹升」,戏言他们两头不通,中西都不懂。但我对北美华裔新一代是非常乐观的,因为他们在成长时不用经历因肤色头发引来的身份矛盾。今天代表这族群已不再是餐馆、洗衣、杂货;而是一个渗入各行各业的经济、活跃的传媒与及逐渐受接纳 的风俗文化。这是一群带有亚洲人文思想,配备了西方的自信、平等、求真的新人类。这种「竹升」文化将会是连结太平洋两岸的桥梁,是大中华经济圈中重要的一员。海外中文传媒者能洞悉先机,不拘泥于语言局限,与新一代早交朋友,那还用愁在老一辈能读能讲中文的移民人口委缩后怎么办?


笔者与前无线电视的苏凌峰及莫若翔,主持新闻录映厂启用仪式。

■天涯若比邻——
  电脑网络、数码传讯、卫星、光纤等发展完全令到环宇的中文资讯,联网指日可待。北美永远不会是中文传媒最大的市场,但它有的先进的人材、自由开放的制度、良好的科技基建。当地球压缩了之后,电台电视台是否还需要设在广播道?屋顶天台望不见慈云山,会否令你接收 不到CNN?欢迎阁下打开新时代电视网页WWW.FTV.COM,又或扭去九仓有线电视收看加拿大制作的电视节目「时代杂志」。港加两地的资讯文化交流,不会长久是单程路的。加拿大在一个环宇中文资讯联网里,肯定会扮演一个重要的枢纽。

  一九九七,很多一同爬过广播道去水渠的朋友们还在络驿于太平洋两岸,当感觉路难走时,高声呼唤几声,才发觉大家虽处于不同的时空,却又在并肩而行。

  谨此向所有朋友问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