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态多样视角中的内地电视文化节目

2014-12-31

  新的媒介时代,中国内地媒介生态环境无论是在受众形态、媒介制度、政策环境,还是在行业业态、广告环境等诸方面均发生巨变, 作为电视媒介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文化节目整体地位、传播形态、社会功能等必随之而变。

  长期以来,内地电视文化节目在与其他节目类型的碰撞交融中,总体发展呈渐趋式微之势,特别是在泛娱乐化大潮中,更有求偏安于躁动的电视生态圈一隅而不得的无奈,从央视《读书时间》停播到阳光卫视“人文历史”立台标准松动,凡此种种,电视文化节目生存之艰难可见一斑。不过与此同时,诸如央视《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及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等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电视节目虽似草蛇灰线,又如涓涓细流,滋养着电视文化节目不息之脉,及至新近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广受关注,似又昭示出电视文化节目极具前景的勃勃生机。

  近日研读河南电视台王少春先生主编《传承 · 创新 · 探索 — 省级卫视传播地方传统文化的调查与思考》一书,该书基于当下媒介生态环境中娱乐节目至上、上星频道同质竞争严重等问题,立足河南卫视“文化卫视,传承文明”的定位,对当今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类型、模式及发展前景进行系统梳理,引发出对当今媒介生态环境中电视文化节目社会价值实现的一些思考。


内地电视文化节目的独特定位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总和,其概念的宽泛性导致对以“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的电视文化节目似也难以界定。广义上讲,所有电视节目都是包含了电视工作者智慧结晶的文化产品,都具有文化属性。不过,在内地电视界,由于始终将电视文化节目看作电视文艺节目中的一个类型,历来强调电视文化节目的社会功能,故而更倾向于从传播价值实现的角度对其进行更精准的界定。

  回溯历史,基于电视传播主要具备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资讯服务四种社会功能,内地电视界从电视事业诞生之初就把电视节目分为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社教节目、电视文艺节目和资讯服务节目四大类,而电视文艺节目则又可细分为电视文化节目和电视综艺、电视娱乐节目三类,根据此种分类体系,中国电视文化节目所指为与电视综艺节目及电视娱乐节目相对,以文化性内容为主,以传播人文精神和社会文明、传承传统文化精华为主体诉求的电视文艺节目。

  对中国电视事业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略作回顾即可发现,电视文艺节目中的电视综艺节目曾独领风骚数十载,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潮则方兴未艾,而面对中国电视发展将满一甲子的历史性轮回,沉寂已久的电视文化节目当何有所作为?


内地特有电视媒介生态中的电视文化节目

  生态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叫做生态位,美国生态学家奥杜姆将生态位定义为“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一种生物的生态位不仅决定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它该干什么”,1而媒介生态学将媒介及其所处社会类比为一个生物圈,利用生物系统作为参照分析理解媒介及其生态环境,内地学者邵培仁先生指出“媒介生态位元,即任何一种媒介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空上的位置和状况,以及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又及它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2纵观整个媒介生态系统可见,作为电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电视文化节目的基本生态位3可谓得天独厚。

  首先,电视文化节目在媒介整体生态中不可或缺。如英国诗人艾略特所言,文化涵盖一个民族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文化的印迹无处不有,若沿用法国思想家布林迪厄研究文化所借用的“惯习”一词,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即表现为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经验中累积成的惯习,这种惯习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文化活动,当其与电视传播紧密互动成为以文化性内容为主的电视文化节目,这类节目自然应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应能与观众迅速建立起心理深处持久的亲近和共鸣。

  其次,电视文化节目繁荣是媒介生态系统完善的必然选择。电视文化节目的数量、品质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决定媒介社会功能的实现。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将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有助于保持文化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而电视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担负文化传承的义务和使命。同时,电视文化节目繁荣也是保持电视媒介生态物种多样性、实现媒介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媒介生态的平衡,正常优质的媒介环境中文化类内容不可或缺,因为根据“待遇平等的多元性原则,媒介提供的内容差异性应该和内容消息来源的差异性或者接受者的差异性大体相符”4,一个媒介系统提供内容的越多样,其生态环境越平衡,内在结构关系越平等,尤其当电视娱乐节目因户外“真人秀”样态的火热而渐呈鲜花着锦之态的今天,给予电视文化节目足够关注,当为内地电视生态的整体平衡提供重要的可能性选择。

  再有,重视电视文化节目也是社会生态系统演进的现实需求。媒介生态学强调以整体生态观看待研究物件,媒介体系首先是完整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媒介生态的完善与社会生态的演进密切相关,内地电视文化节目能否兴盛归根结底并不取决于电视机构或媒介从业者的奇思妙想,更取决于现实的社会需求。

  当前内地电视文化节目受到关注,一则基于政治生态系统的需要,内地传统媒体与政治系统间往往存在紧密联系,世界范围内诸如法国、韩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系统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积极扶植本土文化产业,中国政府也愈益意识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鉴于文化类媒介产品在知识传播、观念传达、文化传承、思想塑造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其越来越受到社会政治体系的关注,近年来,政府管理部门已将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转化成为对文化类产品的各类扶持政策及多方位的扶植计画,如加大纪录片在卫视的播出比例、限制娱乐节目和选秀节目在黄金时段的播出等等,政治体系在政策、资金、人才乃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倾斜将愈益促进电视文化节目的发展。

  此外,内地电视文化节目会受到关注也基于经济、受众等多生态系统的需要,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受众媒介文化和媒介素养提高、新媒体时代节目细分化程度不断加深、电视观众对更高水准节目内容和更多样化节目形态有更多需求,这些均为电视文化节目的繁荣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电视文化节目的基本生态位虽然得天独厚,但现实情况是当前内地电视文化节目在电视媒介生态环境中的现实生态位5委实令人堪忧。王少春先生针对内地省级卫视平台涉及地方传统文化的电视栏目进行的全面调研结果显示,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在省级卫视平台的分布呈现“三少三多”的局面,即东部发达省份分布少,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多,一线阵营卫视分布少,二、三线阵营卫视分布多,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分布少,在非黄金时段播出的分布多。6传统文化电视栏目在省级卫视平台整体分布的情况相当典型,映射出电视文化节目在当前电视媒介生态中居于绝对弱势的尴尬地位。

  当前电视媒介生态中,内地电视文化节目基本生态位元与现实生态位间落差之大极不合理,出现这种状况,固然可以归结为电视文化节目自身的问题,总体来看内地电视文化节目长期以来确实创作观念比较狭窄,表达方式缺乏创新,其主导思想囿于对主流精英文化的浅层次传达与宣教式引导,希望以此与主流精英产生思想共鸣却在传播伊始就切断了与受众现实生活及内心感受的真切联系,其结果难免造成节目内容生硬晦涩,传播效果乏善可陈,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否则很难解释像以央视《美术星空》、《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品位、人文情怀和美誉度兼备的电视文化节目,何以在二十一世纪初更宽松的电视媒介生态中已受困于收视资料而早早被淘汰?

  实际上,电视文化节目基本生态位元与现实生态位存在落差,归根结底是内地电视媒介生态中强势物种日趋单一,且单一物种同质化竞争又日趋恶化的结果。内地电视节目竞争的同质化特征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电视机构无论影响力大小、实力强弱,都将注意力集中到明星秀、真人选秀、歌唱比赛等最大限度满足观众感官愉悦的娱乐节目上,而每档火爆的节目又都能迎来摩肩接踵的模仿者,有《爸爸去哪儿》就有《爸爸回来了》,有《非诚勿扰》就有《非常完美》,有《花儿与少年》就有《花样爷爷》……且不论这些越来越多移植自海外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嫁接的过程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至少必须引起警惕的是,目前内地电视业无论怎样激烈的竞争实质上都是电视娱乐节目的竞争,电视机构把越来越多精力投入娱乐节目的研发和制作当中以应对越来越高强度的媒介竞争,实际上是以不断牺牲电视文化节目等弱势物种的生态价值为代价的。

  生态学理论认为,某一物种过量繁殖必然造成对生态系统的整体破坏,物种生态位的重叠则造成对资源的恶性争夺,此时生态系统所能做的,只有及时丰富物种种类,迅速进行物种生态位调节和细分。那么,置于当下中国纷繁复杂的媒介生态中,电视文化节目出路何在?


从当前内地媒介生态中看电视文化节目的生态定位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同样是媒介生态定位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内地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生态中,电视文化节目如何顺应媒介环境,强化传播效果和社会功能,实现自我繁荣?这都要求电视文化节目基于其在整体媒介生态中的生态位元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求电视文化节目精准的生态定位。

  首先,电视文化节目的生态定位应强调生态位细分。强调生态位元细分,重点在于强调与电视娱乐节目等强势物种竞争时,电视文化节目应注意找准差异化的定位。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容易引发观众收视疲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而内容丰富、品味独特的电视文化节目相对而言更易引发特定观众群体持久的收视兴趣。河南卫视多档电视文化节目就都成为口碑好、寿命长的卫视节目常青树,其中戏曲类栏目《梨园春》播出超过二十年,武术类栏目《武林风》和鉴宝类栏目《华豫之门》播出也超过十年,这类节目作为河南卫视品牌形象的符号化元素,在电视节目虽“日新月异”然多“昙花一现”的今天,弥足珍贵。这些节目的持久性主要来源于特定的受众群体,这类细分化的受众绝对数量或许不大,但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它们形成的长尾效应助力电视文化节目巩固其在复杂的电视媒介生态中的基本盘,为电视文化节目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提供了立足之本。

  其次,电视文化节目的生态定位应注重生态位创新。物种的生态位始终处于与生态圈其他物种相互作用而动态调整的状态,“物种生态位元的位置和状况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7,物种的更新进化能力决定了种群能否留存,尤其是处于新媒介环境下的电视文化节目,其生态定位不可能一成不变,生态环境越复杂,竞争越激烈,电视文化节目越要注重生态位元创新,电视文化节目的更新进化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像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在文化性内容的传播上就大胆突破文化节目死板枯燥、生涩难懂的刻板印象,将多种娱乐元素融入文化性内涵述求,让这档混搭的电视节目实现“寓教于乐”的传播效果,而近来电视文化节目也越来越注重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如《汉字英雄》开发独具特色的十三宫舞台、北京卫视《档案》节目讲求与叙事内容密切结合的演播室舞台美术设计,等等。

  再有,电视文化节目的生态定位须立足生态位整合。媒介生态位元整合是指多个媒介种群依据同中心的相关度进行重新组合,合理改进,甚至纳入其他媒介种群,将主要资源和能量进行最优化的集中以增强竞争力。新的媒体时代有利于电视文化节目拓展出新的传播空间,传统电视媒介生态中文化节目难以克服的传播障碍可能微不足道,比如对于电视传播而言简单甚至枯燥的文化性内容在网路传播中却可能大行其道,典型的如“TED公开课”等依托最简单演讲、授课方式完成的节目,就因满足了网路传播的非线性和强选择性优势而广受欢迎。

  同时,在多屏融合的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必须考虑适应融媒体的生态环境,进行立体化的节目运营,比如《汉字英雄》从策划之初就与视频网站爱奇艺进行台网联动的尝试,整合双方资讯、平台和人员资源,在节目开发、投资、行销、推广、发行等各环节进行深度合作,从电视播出平台表现看《汉字英雄》成绩不俗,初赛阶段收视赶超许多老牌综艺节目,复赛阶段收视率一度居于省级卫视三甲之列8,该节目在网路、手机、平板电脑、App等视频终端中也收获了众多粉丝和超高关注。

  电视文化节目生态位元整合要求电视从业者从媒介全生态链的角度出发,结合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特征进行电视节目的立体运营,也为电视文化节目如何融入全新的媒体生态开辟出路。

 

[1] 转引自《普通生态学》(上册),尚玉昌、蔡晓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83页。

[2]《媒介生态学》,邵培仁等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72页。

[3] 基本生态位是物种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在这种环境中不存在捕食者和竞争关系,特指一个物种依据自身特质所具有的在某个环境中存活的可能性。

[4]《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邓尼斯·麦奎尔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43页。

[5] 现实生态位与基本生态位不同之处在于其着重考虑物种与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其在自然界中物种真实存在的生态位。

[6]《传承·创新·探索 — 省级卫视传播地方传统文化的调查与思考》,王少春主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年,49页。

[7] 同注1。

[8] 王少春,《寻道 优术 为业——从〈汉字英雄〉看电视文化节目的坚守与探索》,载《现代传播》2014年第2期。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

鼓掌的艺术

钱钢
2020-01-19

排比学“习”记

钱钢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