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指数评分的啓示

2015-04-14

  香港记者协会于上月底公布了最新的 2014 年香港新闻自由指数,结果显示虽较去年公众对新闻自由指数的评分微跌,但记者的评分则有明显下跌。新闻自由指数旨在反映公众及记者怎样对当前新闻自由的看法及评估有否及怎样改变。今年的指数下跌,既是预期,但我们怎样阅读个中的啓示?与相关的指数合共构成一幅怎样图像?本文将逐一探讨。

  新闻自由指数的制定始于Freedom House在1971年出版的全球媒体独立性调查报告,当中就一系列新闻自由的标示决定不同国家的新闻自由情况并将之进行排列。 另一同样触目的国际指标是法国无国界记者Reporteurs Sans Frontiers 每年公布的各国新闻自由状况排列,后者针对记者所遭受的恐吓及袭击作为当地新闻自由的重要指标。去年开始的香港新闻自由指数,既与设立新闻自由度调查报告的港大民意调查部合作,亦参考这两指数以及联合国文教科组织的民主与新闻自由指标而订立调查。

香港新闻自由指数过去一年的变化

 

公众

新闻从业员

建构新闻自由指数的十条问题

2013年

2014年

变化

2013年

2014年

变化

1. 传媒批评特区政府有所顾忌

5.4

5.3

-0.1

5.2

5.8

+0.6**

2. 传媒批评中央政府有所顾忌

5.8

5.6

-0.2

6.2

6.5

+0.3*

3. 传媒批评大财团有所顾忌

5.5

5.3

-0.2*

6.2

6.2

---

4. 传媒自我审查情况普遍

5.4

5.6

+0.2

6.9

7.0

+0.1

5. 传媒老板或管理层向员工施压情况普遍

6.2

6.1

-0.1

6.5

6.9

+0.4**

6. 记者采访时受到人身威胁情况普遍

5.0

5.2

+0.2

4.8

5.5

+0.7**

7. 传媒获取报道所需资讯时出现困难情况普遍

5.5

5.4

-0.1

5.9

6.0

+0.1

8. 香港有足够法例确保记者采访时可以顺利获取所需资讯

5.8

5.8

---

4.6

4.6

---

9. 新闻传媒发挥监察的功效大

6.6

6.3

-0.3**

6.6

6.3

-0.3**

10. 本港新闻传媒立场取态多元化

6.0

5.9

-0.1*

5.3

4.6

-0.7**

新闻自由指数 (0-100)

49.4

48.8

-0.6

42.0

38.9

-3.1**

 

新闻从业员所承受的压力

  今年新闻自由指数,公众对新闻自由指数的评分由去年的49.4微降至48.8,而记者的评分则由42明显下跌至38.9。整体回落不大,但个别环节的变化值得关注。首先,公众与记者对新闻从业员所承受的压力的分歧增加,最明显的在「传媒面对特区政府有所顾虑」上,由2013的-0.2到2014的+0.5而对「中央政府」的顾虑上两者的差距亦大。其次,两者分歧大的是对传媒老板或管理层向员工施压的情况。这些分歧一方面反映记者在现实工作环境感受的压力更大之余,在接收层面的公众可能更难洞悉这些压力对新闻自由构成的影响。记者作为前线新闻工作者比公众更直接面对来自政府、中央、财团、甚至雇主的压力而影响其编采及报导的独立性,使他们对新闻自由的观感更负面,是可以理解的。公众在这些范畴上的评分,反而比去年改善,可能显示公众观乎有关特区政府(甚至中央)的报导及批评顾虑颇低。

  但另一面,公众与记者都认为记者面临人身安全的威胁,以及新闻自我审查更严重。 事实上,虽然记协在公布2013年新闻自由指数时,是在2014年四月,但去年初的商台主持李慧玲被炒、《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被袭等事件的真正回响,可能在今次的指数中浮现。雨伞运动中39名记者在采访时被袭或被捕,过程被市民拍下并上载社交媒体分享,都直接影响民众对新闻自由的观感。近年香港记者所遭受的威胁越发在公众的垂视下,「无国界记者」一直关注着重记者的人身安全作为当地新闻自由的重要指标,在2014年的报告把香港放于第70位,较去年61位跌了9位。如下图所见,自2003年香港共跌了52位。该组织指出警方近年的示威游行,或–般事件上,对记者采取更武力的行为,包括对女记者作出性骚扰。这些迹象都直接影响记者的采访自由;而这威胁所构成的自我审查亦随之上升。


  这两组数字所产生的互为关系反映在记协的公众部份,证明情况渐趋严重的同时,亦反映网络/ 社交/ 独立媒体的vigilante监察及「吹鸡」作用。在雨伞运动期间,无綫电视对7名警员把示威者抬到暗角动武的报导被剪裁一事被观众揭发并把前后片段上载分享,除反映公众对于媒体自我审查的意识提高外,亦显示互联网络怎样推动公众作为第五权的监察功能。相反,公众及记者对(主流)新闻媒体可以发挥的监察作用在一年间跌了0.3,同样的占6.3分 (10分代表极高) 。据无国界记者的分析,香港的自我审查情况已从不同层面及幅度展现:从《主场新闻》在去年7月突然在其Fb网站宣布「死亡」,同时上载的所有文章亦被消失、到《南华早报》临时抽起有关六四晚会的头版报导,事后并未引来其他报章报导或评论,反映自我审查在媒体界已内化成不值一提,或既定的事实之余,向外亦形成「噤声」文化 (code of silence) 。当然,这些其他媒体也可能同样地进行自我审查。据无国界记者,连有些外地媒体似乎也进行自我审查,例如在雨伞运动开始时,Reuters 及Wall Street Journal的中文版把9月28日的市民示威及占领行动报导延迟一两天才刋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公众及记者都认为新闻传媒报导的立场取态的多元化程度都下降,但记者比公众的评分差距再拉远了不少。香港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一向鲜明,但新闻单一化固然。


促政府订立资讯法

  总括来说,今年的新闻自由指数整体数字下降,足以反映过去一年所发生的审查及自我审查经已习以为常;但记者所承受的暴力恐吓变本加厉,在雨伞运动中记者遭受警方的武力对待情况不少,令记者感受到这方面的恐惧之余,在工作环境中包含的有形及无形,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及压力,使记者在多条问题的评分都下跌,跌幅亦达危险程度。Herman & Chomsky在 'Manufactured Consent' 一文讨论到拥有权集中、政府对消息来源操纵等都直接影响新闻独立性及自由。不论香港本土作出有调查,或国际机构的都反映香港新闻自由不单持续下跌,跌幅更越渐急剧,反映近年发生相关事件越见频繁。

  另一方面,公众部份的数字整体上虽然没有太明显变化,但对自我审查的意识及关注渐次提高,尤其经雨伞运动的唤醒后,应当对新闻自由更为关注。虽然近年网上及社交媒体上的独立媒体方兴未艾,雨伞运动更彰显它们作实时采访、见证运动的主要平台,但主流媒体的幅度、影响,及推动民主的社会责任是不容抹掉。在此谨喻新闻媒同工谨守岗位、毋惧毋畏,促政府立即订立资讯法,保障资讯自由及记者采访安全。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