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乏可行发展蓝图的数码广播政策注定失败

2016-08-26

  今年内,香港数码广播公司(DBC)和凤凰优悦广播分别向政府交回数码广播牌照,讯息十分清晰:香港的广播政策是彻底失败,街上随意问问几位青少年就知个中理由。 现在收听电台的市民愈来愈少,其他传统传媒如电视观众和报纸读者也如是,互联网、手机平台和社交网络逐步成为主流媒体。

  笔者每两年进行的电话调查都问被访者最经常接触的媒介,不足百分之十的人说是电台,八十后的百分比更低于百分之五。 电台听众少,广告自然每况愈下,2015年电台的广告份额只占全港广告的百份之二点六。 广播政策,只是长官意志,完全不顾及市场需求和市民媒介的使用习惯和喜好,最后焦头烂额都是营运者。


借镜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

  当两间电台分别交还数码牌照以后,社会开始有讨论究竟香港是否有需要继续发展数码广播。 原因十分简单,纵使是广播政策失误,数码广播确有其好处,首先可增加多个频度,理论上市民在节目内容上有更多选择,多出来的频道也可提供社区广播,支援弱势社群和少数族裔,香港电台的数码频度DAB正正负起这重要任务。 基本上,数码广播在一个开放的民主社会,政府打开更多的资讯渠道,让市民有多元选择必定是好事,问题是如何有策略构建一张可行的发展数码广播蓝图。

  我觉得可以借镜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从而分析现时香港推行数码广播的营运模式是否正确。事实上,数码广播在不少国家仍尚未成功,仍是测试阶段。新加坡是全亚洲最早提供数码广播的国家,但在2011年已经宣布停止数码广播的运作。新加坡的客观条件跟香港有相似之处。 然而,就算由政府控股的新加坡最大传媒机构MediaCorp也不能打开数码电台市场,当年香港政府为什么这样有信心私营的数码广播能够稳占市场?过份依赖市场和私营营运商是政策的失当。

  先进国家数码广播发展的成功例子,说明了政府参与的必要。 英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庞大的数码电台网络的国家,听众在伦敦有超过60个数码电台选择。英国的数码广播是一种政府和商营混合模式,BBC在九十年代是带头测试数码广播,到1998年已经有第一间私营公司(后来改名为Digital One)来营运数码广播电台。现时Digital One是最成功的商营数码电台公司,覆盖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目前,在英国通过数码收音机收听广播是主流,反而通过App或其他途径是少数。


政府对传播科技的掌握不足

  为什么香港不能复制这个政府和商营混合模式的案例?我觉得有两大原因。第一,昔日「抄袭」外国发展模式是一大错误。的确,英国商营的数码广播和BBC并行的混合模式是可作参考。然而不要忘记,香港政府对资讯科技的触觉十分缓慢。英国普及数码收音机、推广和宣传数码广播的工作都是2000年左右开始的事情,当时并非是手机和网络一面倒的年代,要改变的只是改变听众从传统广播的收听到数码广播的收听。 香港形势完全不同,香港是英国十年后才开展数码广播,改变的是叫一般人停止花时间上网和用手机,而转为收听数码广播,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第二,任何国家,包括最成功的英国和澳洲,都知道数码广播的目标并非为盈利,广播政策的基本是服务市民和满足听众的资讯和娱乐需要。 以澳洲为例,数码广播一直由政府主导,主要营运数码广播都是两个政府的全国广播ABC和SBS,国家数码广播两年后,政府才引进商业数码广播公司提供个别城市广播服务。就算是那样成功的数码广播,在澳洲,数码广播只占市场的百份之十四。 因此,全国性的数码广播根本就注定不可能赚钱,于是澳洲推行一种以政府主导、私人参与作补充的模式。

  我认为澳洲这种以政府主导的数码广播策略比较适用于香港。 澳洲政府从九十年代带头测试数码广播,到2009年后在六大城市的数码电台都是政府一力承担,也即是说,主要数码广播的发射站和覆盖都是视为国家的基本建设,国家是需要以公款来支付,只是在某些有足够人口的城市,政府才有限度发出该城市的商营数码广播牌照。 相比香港,政府要求商营机构分担数码广播基本建设的费用,然后开拓市场,莫说电台要付出高昂的费用改变市民收听电台习惯,单是内容制作的成本都未必能以广告收入支撑。归根究柢,在数码广播诞生时,政府未敢提出一个以公营和政府财政支撑为主的数码广播蓝图,已经是最错误的开始。

  综合近几年无论是数码广播还是数码电视发牌,不是商业上不可行就是引起政治争拗。 客观上反映政府对传播科技的掌握不足,也许跟其他范畴如医疗和经济等一样,不是任何只要有行政经验的官员都能够胜任。目睹欧美、澳洲、中国加快步伐发展数码广播,政府官员在办公室随即研究有关科技或投资的可能性,可以说,一直以来,政策是为配合传播科技的发展,并非是满足市民真正的需要。正如在文章开端所说,政府官员并没有观察到每天乘搭地铁巴士全民玩手机的习惯!广播政策的基本是市民、观众,并不是科技。广播政策的制订虽然不是民生、经济、政治范畴,但是市民每天也是拿着手机去「投票」,他们机不离身的行为已经投了以商业模式为主导的数码广播的反对票。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两会采访手记

香港电台中文新闻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