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于2016年7月,向656位中学毕业生进行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结果显示,(1)使用手机上网阅读、娱乐、工作及交谈等,平均每天约三小时;(2)从全港12份收费报章及5份免费报章以阅报或网上获取新闻资讯中,占第一位是「从手机进入苹果日报网站或App」,亦是综合所有媒体(包括报章、电视台、电台及网络新闻媒体)的首位;(3)部分报章、网络新闻媒体及社交媒体的分析显示,受访者在使用相近性质或市场定位的媒体获取新闻资讯,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4)社交媒体使用方面,占第一位是「WhatsApp」,最常使用的行为是「与朋友即时通讯」;(5)于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中,女性使用普遍比男性多;(6)除了「点选赞、支持、同意」及「上载相片」两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中,女性在统计学上明显比男性多,其余行为没有明显两性差异。
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中学毕业学生,年龄介乎17至20岁的受访者合占百分之94.5。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以不记名方式回应。问卷调查不多于四版A4纸张,并全部于十五分钟内完成。这次调查共派发及即时收回656份问卷。为了以最短时间取得最多对象回应,我们选择了中六毕业生放榜当天起11天里(7月13-23日),留守于本地其中一间大学生招生报名处派发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如性别、年龄及使用手机上网时间;阅读报章及网络新闻的习惯;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以及使用这些社交媒体的习惯。分析方法包括以使用率平均值排序方式,循阅读报章、使用电视、电台、网络新闻媒体及社交媒体多方面,了解受访者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并在当中的相关性,找出可能存在的特定使用模式;另外,会进一步分析个人特质与使用社交媒体有没有任何明显分别,特别是两性在使用上有否不同。
调查结果
结果一:受访者个人特质
这次研究调查当中,有192名男受访者(占29.3%)和464名女受访者(占70.7%)。主要回应者为17至20岁,(636人,占94.5%),分别为17岁(155人,占23.8%)、18岁(298人,占45.7%)、19岁(112人,占17.2%)和20岁(51人,占7.8%);其余受访者为16岁(1人,占0.2%),以及21至26岁(35人,占5.4%),总平均岁数为18.29。当中有4人没有回答年龄一项。
我们要求受访者回答过去一天及过去一个月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阅读、娱乐、工作及交谈的总时间。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天平均时间为170.47分钟;在过去一个月平均每天192.51分钟。656名受访者中,有3人(占0.46%)在过去一天上网时间的提问中,没有回应或回应时间超出一天最高的1440分钟 (24小时);而过去一个月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中,有29人(占4.42%)没有回应或回应时间超出1440分钟 (24小时),这些数据均视为无效。
结果二:阅读报章及网络新闻的习惯
这次调查中,我们列出全港12份收费报章及5份免费报章,要求受访者根据其阅读及进入方式,从 "1" 到 "10" 作出回应,从不使用或阅读为 "1",天天使用或阅读多次为 "10"。结果显示,他们从报章获取新闻资讯中,占第一位是「从手机进入《苹果日报》网站或App」(M = 6.57,SD = 2.615);第二位是《苹果日报》(M = 4.45,SD = 2.782);第三位为《头条日报》(M = 4.08,SD = 2.660)。其他较受欢迎的报章还有《南华早报》[i]、「从手机进入《明报》网站或App」、《明报》及《星岛日报》(见表一)。
表一‧从报章获取新闻资讯平均值排序
我们使用同样的排序方式,列出7个电视台,了解受访者使用电视获取新闻资讯的情况。结果显示,他们最常获得新闻资讯的电视频道是「无綫电视TVB」(M = 6.47,SD = 2.548);第二位是「无綫互动新闻台」(M = 6.45,SD = 2.767);第三位是「now宽频电视」(M = 2.73,SD = 2.470)。余下其他媒体使用依次为:「有线Cable TV」、「亚视ATV」[ii]、「凤凰卫视」及「香港宽频电视bbTV」(见表二)。免费电视台ViuTV 于2016年4月6日开台广播,但由于开台不久,暂未加入是次调查当中。
表二‧从电视台获取新闻资讯平均值排序
我们亦以相同排序方式,了解受访者从4个电台获取新闻资讯的情况。他们最常透过「香港电台RTHK」获取新闻资讯(M = 4.32,SD = 2.721);其次是商业电台(M = 3.13,SD = 2.523);第三是「新城电台」(M = 2.61,SD = 2.228);第四是「数码广播电台DBC」[iii](M = 2.17,SD = 1.886)(见表三)。
表三‧从电台获取新闻资讯平均值排序
另外,在10个网络新闻媒体中,我们以同样的排序方式,了解受访者获取新闻资讯的情况。结果显示,他们从网络新闻媒体获取新闻资讯中,占第一位是「苹果动新闻网站或App」(M = 6.33,SD = 2.697);第二位为「Yahoo!新闻网站或App」(M = 5.05,SD = 2.787);第三位是「MyTV新闻网站或App」(M = 3.56,SD = 2.609)。其他网络新闻媒体的使用依次为:「on.tv新闻网站或App」、「立场新闻网站或App」、「巴士的报新闻网站或App」、「香港01新闻网站或App」、「852邮报新闻网站或App」、「端传媒新闻网站或App」和「HKG报新闻网站或App」(见表四)。
表四‧从网络新闻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平均值排序
综合所有媒体,包括报章、电视台、电台及网络新闻媒体,首五位最受欢迎的新闻资讯途径依次为:「苹果日报网站或App」(M = 6.57,SD = 2.615)、「无綫电视TVB」(M = 6.47,SD = 2.548)、「无綫互动新闻台」(M = 6.45,SD = 2.767)、「苹果动新闻网站或App」(M = 6.33,SD = 2.697)和「Yahoo!新闻网站或App」(M = 5.05,SD = 2.787)(见表五)。另外,从各类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平均值排序总表列于文末附录。
表五‧从各类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平均值排序首五位
结果三:从各类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相关性
为加强了解受访者使用媒体的习惯,本研究从他们在报章、电视台、电台、网络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中,分析各自的相关性,找出可能存在的特定使用模式。我们透过皮尔森二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 Correlation Analysis)测试使用各媒体之间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数值介乎 "0" 至 "1", "0" 为完全无关,"1" 为完全一致。以下报告,以相关系数高于0.6并有明显相关性的媒体为主。
综合所列出的媒体,我们发现以下的媒体有较强烈的正面关系,分别为《文汇报》与《大公报》(相关系数 .672,p < .05);《都市日报》与《晴报》(相关系数 .608,p < .05);「香港01新闻网站或App」与「端传媒新闻网站或App」(相关系数 .659,p < .05);「以Instagram获取新闻时事资讯」与「以WhatsApp获取新闻时事资讯」(相关系数 .609,p < .05)(见表六)。
阅读《文汇报》与阅读《大公报》有明显的正面相关性,即阅读《文汇报》较多的读者,也同时较多阅读《大公报》。原因可能跟两报政治立场一致有关。但由于两报的平均值都较低,分别为2.11及1.76。从1-10,以1 为从不阅读算起,阅读及使用的相对重要性有限。
至于《都市日报》和《晴报》也有明显的正面相关性,原因可能跟两者都是免费报章有关。市民大众可以在港铁车站或繁忙街道上同时索取不同免费报章。但留意数据并没有显示所有免费报章一致的相关性,显示市民大众取阅,就算是免费,也有其选择性的。
「香港01新闻网站或App」和「端传媒新闻网站或App」有明显的正面相关性。它们都是新成立的传播机构,分别在2016年1月及2015年8月正式运作,同样以网站及手机应用程式作主要平台。「香港01」为倡议型媒体,「端传媒」则提供原创深度报导及数据新闻,两者性质、传播平台相近,可能因此吸引相近读者群,浏览「香港01」网站的受访者同样会浏览「端传媒」的网站。
我们亦发现「以Instagram获取新闻时事资讯」的受访者同时会「以WhatsApp获取新闻时事资讯」。可能因为两者都是普遍的社交媒体,不少新闻机构亦是Instagram用户,例如《苹果日报》、《南华早报》、「香港01」等,传播机构透过这平台分享时事资讯,普通用户也可于获取资讯后,或再分享到其他平台如WhatsApp,加强资讯的接触层面。不过,一个是相片分享平台,另一个是即时通讯,到底获取新闻资讯的相关性如何产生,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表六(一)‧各类媒体之间的相关性
表六(二)‧各类媒体之间的相关性
表六(三)‧各类媒体之间的相关性
表六(四)‧各类媒体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四: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及行为
这次调查中,我们列出了较普遍的社交媒体,要求受访者在「一般使用」及「获取新闻时事资讯」两方面,根据其使用的情况从 "1" 到 "10" 作出回应,从不使用为"1",天天或一天多次使用为"10"。结果显示,占第一位是「WhatsApp一般使用」(M = 8.60,SD = 2.147);其次为「以Facebook获取新闻时事资讯」(M = 7.75,SD = 2.312);第三是「Facebook一般使用」(M = 7.66,SD = 2.394);第四是「Instagram一般使用」(M = 7.53,SD = 2.683);第五是「YouTube一般使用」(M = 7.46,SD = 2.306)。除了「以Facebook获取新闻时事资讯」较突出外(第二位),以YouTube(第六位)、Instagram(第七位)及WhatsApp(第八位)获取新闻时事资讯,均较受欢迎(见表七)。
表七‧社交媒体的一般使用及作获取新闻时事资讯使用情况平均值排序
另外,我们亦列出最常见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习惯,要求受访者根据其使用情况,从 "1" 到 "10" 作出回应,从不使用为 "1",天天或一天多次使用为 "10"。数据显示,受访者最常「与朋友即时通讯」(M = 8.51,SD = 1.848);其次是「接收及发送讯息」(M = 8.49,SD = 1.777);第三是「浏览资讯」(M = 8.03,SD = 1.752)。其他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依次为:「看电影或视频片段」、「聆听音乐」、「浏览相片」、「浏览时事及新闻」、「点选赞、支持、同意」、「回应及留言」、「上载相片」、「分享资讯到其他社交媒体」、「上载及分享音乐」、「修改个人资讯」和「上载视频片段」(见表八)。
表八‧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平均值排序
结果五: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性别差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种使用行为及其是否存在两性差异,本研究把数据分成男女各一组,并以两组差异作测试(Independent 2-sample t-Test)。从14项社交媒体使用情况作两性比较,除了「Facebook」、「YouTube」、「Tumblr」与「LinkedIn」4项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分别外(n-s),两性在其余社交媒体的使用上皆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分别 (p < .05),其中使用「Instagram」、「Snapchat」、「Sina Weibo(新浪微博)」与「Weixin(微信)」的分别尤其明显(p < .001)。而除了「YouTube」外,女受访者比男受访者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均值均较高(见表九)。
表九‧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平均值的性别差异
从14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作两性比较,只有「点选赞、支持、同意」和「上载相片」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分别(p < .05),两者均是女受访者比男受访者的使用平均值均较高。在所有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平均值中,除了「浏览资讯」与「浏览时事及新闻」外,女受访者比男受访者的平均值均较高,但由于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分别,现时所显示的差异,只因随机抽样而达致(见表十)。
表十‧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平均值的性别差异
归纳出的趋势
一:新媒体继续发展未胜主流
综合报章、电视台、电台及网络新闻媒体,首五位排名的媒体与往年调查结果相若[iv],只是「从手机进入苹果日报网站或App」由第三位跃升至第一位。「从手机进入苹果日报网站或App」及「苹果动新闻网站或App」分别排名第一及第四,比《苹果日报》更多人使用;而综合新闻形式的网媒「Yahoo!新闻」仍然排第五位。
年轻人习惯透过手机,从网上获取新闻资讯,首五位中的新闻网站或手机程式的发展可供其他媒体借镜。然而,绝大部分新闻网站或手机程式,并不比其报章更受欢迎,可见目前报馆发展新闻网站或手机程式等网媒的方法仍有待改良。同时,没有兼办印刷媒体的网媒,如「立场新闻」(第17位)、「巴士的报」(第22位)、「852邮报」(第34位)等,无论在排名或使用率都较低,相信它们的发展仍在摸索阶段。换言之,传统媒体机构若积极发展自身网站或流动平台,或可以是低迷报业的一个出路,有力与近年冒起的网络媒体竞争,吸引年轻受众。
值得注意的是,「无綫TVB」及「无綫互动新闻台」排在所有媒体的第二及第三位,可见电视台向年轻人提供新闻资讯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ViuTV于今年四月开台,奇妙电视亦获发免费电视牌照,明年的调查可加入两者,将能更清楚了解电视台的情况。
二:传统及网络媒体用户各异
调查结果显示,相近政治立场、传播平台、性质的媒体会吸引相同的使用者。近年,智能电话普及,传统媒体备受网络媒体冲击,用户持续下跌,更有说法指纸媒的读者转用网络媒体,或使用网络媒体的用户不会阅读报章。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和网络媒体吸引两批不同的使用者,《大公报》的读者会看《文汇报》,因为两报立场相近;「香港01」的使用者会浏览「端传媒」,因为它们都是以网络平台为主。所以,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的使用者没有直接关系,即使网络普及化,但传统媒体仍保留忠实读者;只是选择多了,竞争大了,无可避免,读者人数自然减少。 另外,由相片分享社交媒体到即时通讯,Instagram与WhatsApp当中的相关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值得更多研究了解。
我们也发现习惯阅读《都市日报》的受访者会看《晴报》。两者都是免费报章,读者可以在港铁车站或繁忙街道上同时索取多份免费报章阅读。但留意数据并没有显示所有免费报章一致的相关性,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读者的选择呢?这亦值得进一步研究了解。
三:社交媒体成重要新闻来源
调查发现在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排序上,「与朋友即时通讯」与「接收及发送讯息」明显较高,随后的行为主要是浏览资讯、相片、视频等,而少用于上载及分享。结果反映社交媒体在人际关系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有着即时性和高互动性的特点,方便用户更容易获取别人的消息和近况,加上对话、短讯等功能,大大改变年轻人的沟通方式。
与往年调查结果比较,社交媒体仍是一般读者的新闻资讯来源之一。而在询问有关社交媒体的使用时,发现有受访者以Facebook「获取新闻时事资讯」比「一般使用」的平均值高(分别为7.75及7.66),显示他们将社交媒体作获取时事资讯,更甚于一般使用,反映用户利用社交媒体作为主要新闻资讯来源的工具。社交媒体使用者数以十亿计,新闻媒体扩大读者群至社交媒体用户非常重要。所以,新闻媒体进入 Facebook 平台作据点,以接触更多读者,尤其重要[v]。而Facebook在今年一月全面推出「影音直播」 (Facebook Live)功能,为方便新闻机构处理突发新闻和直播新闻发布会,甚至有助于民间记者运动,改变资讯传播方式及新闻的互动性,值得传媒机构重视。
是次调查只供参考各社交媒体的使用概况,并未有为Facebook、Instagram、WeChat及Snapchat的主要发布功能及其附属私人对话功能分开作独立统计。将来调查或有需要分开收集有关数据。
四:两性用社交媒体差异收窄
与2014年[vi]及2015年[vii]的调查结果比较,今年调查结果显示,两性受访者在使用行为上已没有太大的差异,显示两性逐渐适应了使用社交媒体。 虽然如此,两性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则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以浏览为主的YouTube外,女受访者在大部分需要较多互动的社交媒体中,平均使用值均较高且与男性受访者有明显差异,估计女受访者较男受访者更喜欢与人互动、交流及分享,但详细原因仍有待研究。
此外,在问卷中,首一半的排名都以浏览为主,分享只属最后几位。然而,于最后几位当中,「点选赞、支持、同意」、「回应及留言」、「上载相片」和「分享资讯到其他社交媒体」平均值都达到5以上,而「点选赞、支持、同意」的平均值更高于7,可见受众已愈来愈适应使用社交媒体,愿意回应网络群体所发生的事情,参与当中互动,建立关系。
总结
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已进行了六年。这几年,正经历了传统与网络媒体此消彼长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若要说到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或传统媒体消失,则显然言之尚早。虽然许多人有不同说法,但还是有数据支持作参考,可以更为具体。希望这研究能为业界及读者了解趋势变化,或制定相关政策,带来帮助。
附录:从各类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平均值排序
[i] 南华早报网站及App于2016年4月5日起免费提供新闻,报章则维持收费。
[ii] 亚视ATV已于2016年4月1日起停止电视广播服务。
[iii] 数码广播电台DBC于2016年8月8日,知会政府交还数码广播牌照,预备停办。
[iv] 见《传媒透视》,1/9/2015,〈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2015〉,
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2029
[v] 见《传媒透视》,19/8/2016,〈香港新闻传播媒体于社交媒体中之应用调查:Facebook专页〉,
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2079
[vi] 见《传媒透视》,12/9/2014,〈2014 年度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1960
[vii] 见《传媒透视》,1/9/2015,〈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2015〉,
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