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香港传播业的发展

2003-11-15
本地电视台面向区域化发展。
数码广播是全球不可逆转的科技潮流。
香港电台扮演公营广播角色。
多频道网络年代的来临是全球发展趋势。
过去七十五年香港的广播业主要以服务本地市民为主,节目的内容亦充满香港特色及本地情怀,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七、八十年代,更创造出独特的香港影视文化,在节目输出方面一枝独秀。随着香港经济滑坡,单靠内部经济再难支撑传播业蓬勃的发展,开拓区内市场成为生存的首要任务,而过往以香港为本位的发展方向亦难以继续。伴随中国市场日渐开放和更紧密关系的安排出现的改变,令本地的广播业很大可能走向两极化发展:部份媒体会紧随其他经济活动的步伐,增加在国内市场的参与,晋身成为区域性媒体;当然亦有广播机构扎根香港,以地方事务为主。


地面免费电视全面区域化发展

希望晋身为区域性媒体,以广东省市场为基地的,以本地两家免费电视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及亚洲电视(简称:亚视)表现得最积极。从经营数据可以看到国内市场对无线的盈利贡献愈来愈重要,二零零三年上半年无线从香港业务录得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可见本地市场对集团盈利贡献的重要性显著下降;相对而言,国内的收入却有五倍增长,因此即使广东地区的落地权未有进展,无线亦会积极开拓内地市场;难怪无线高层高调提出希望伙同亚视向政府寻求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希望突破内地广播市场的规例,如不限港人及艺员的数目、放宽非内地制作的电视剧在黄金时段播放的限制等。 

至于亚视方面,其地区化步伐比无线更急速,亚视能成功打开广东省落地权的缺口及落实广告分成协议,可算是本地电视业进军国内市场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本地同业日后进场有示范作用。今个月内亚视与广东省有线网正式公布广告分成协议,意味亚视可以正式分享国内媒介产业的市场收益。据估计,目前广东省有线电视观众约一百万户(约四百万人),亚视若能成功占有一半收视,便可弥补香港市场的不足。据香港传媒估计,亚视在国内的广告收益应有二至三亿元之间,面对这可观收入,亚视势难避免在节目内容及制作上,要顾及广东省内观众及广告客户的口味及需要,而国内观众的兴趣,很有可能与本地市场构成冲突。亚视如何化解两个市场的差距及满足二者不同的需要,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考验。

除了无线、亚视以外,寻求在国内作有限度落地及在珠三角落地还有有线宽频的频道,而有线电视正加速在粤的发展步伐,如争取以节目供应方式透过广东省台数字电视网络转播其自制内容,即是华语新知台和粤语娱乐台节目。

CEPA若能扩展至电视产业固然令本地广播业得益,而香港的电视台亦有实力占据广东省内市场,但这同时意味着本地的主流电视台,极有可能全面淡化地方色彩而提早迈向大中华化。


数码广播的发展步伐蹒跚

数码广播是全球不可逆转的科技潮流,三年前港府已发出谘询文件及订出广播业过渡至数码化的进程,后来遭业界以等待中国传播制式出炉为理由而暂时搁置。而国内由于要开发自己的数码广播制式,其中要处理不少技术及中间件的制式问题有待解决,令相关的标准未能出台,而香港的数码广播步伐,亦因为要配合国内市场的标准而迟迟未能启动。最近港府已意识到即使国内标准未能落实,本地电视台数码步伐亦不能再拖延,很有可能会要求各传播机构在设施及制作上尽快数码化,再等待传送制式的落实。

与此同时,电台广播的数码计划亦出现转机。三年前的谘询文件政府以数码收音机成本太昂贵为理由,建议搁置电台数码化的构思。几年下来,科技的进展令数码收音机售价回落至合理水平,而数码科技汇流亦令电台与其他传播科技有联网的需要。传闻有亲中团体有意经营电台需要额外频道,亦凸显电台数码化有利频道多元化,会否因此令政府重新考虑将电台广播全面数码化的计划,值得业界关注。但无论如何,本地电台广播必须要借助互联网及数码化动力,才能冲出香港,扩大至整个华人市场。

配合广播业的数码化发展,特区政府更要处理数码汇流引起的种种问题。在可见的将来,首要检讨不同传播科技的汇流问题及有关政策出现的矛盾。短期要处理的是互联网「传送」电视服务问题出现的争议如何解决,要考虑互联网电视是否需要发牌监管,一方面尽力做到规管架构一视同仁,另一方面又希望不窒碍新科技的发展,令规管架构能切合科技变迁;而长线的考虑是政府对数码汇流的远景有何看法?它希望理想的传播市场发展至什么模式,当市场全面数码化后释放出大量频道,政府会否完全以经济原则规管取代社会性原则?而政府在调控市场方面的角色又如何作调整?


收费频道针对小众

随着银河卫视在今年底加入收费电视市场角逐,本地传播市场将推进一个新局面:会全方位进入多媒体多频道的竞争。对观众而言,这一场迟来之战无疑令价格与节目频道上提供更多选择;但对广播业界而言,暑假以后几个电讯商的高调介入广播市场,显示广播及电讯营办者之间的角力正趋白热化。广播市场的技术门槛降低,意味着未来可以容许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营办者加入角逐,当然市场能否接受,就要视乎电视节目口味小众化发展的程度。

事实上,在网络年代,年轻一代对电视节目的要求是要有自主性,这与宽频电视在市场受落的反应吻合。而随着两间地面免费电视台转向地区性发展,重心很有可能不再以香港观众为本位,本地观众更有需要倚赖个别收费频道,以满足对地方色彩及个别兴趣节目的要求;加上收费电视营办商以更弹性方法吸纳客户,例如开始以零售形式经营收费频道,相信随着香港经济环境改善,收费电视应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若参考已发展国家的经验,其未来的发展应该可以超越本地免费电视。


香港电台的前景

香港电台作为政府部门及公营广播角色的尴尬处境一直难以化解,而回归以后面对的矛盾增加,令香港电台更有迫切性去澄清其发展方向,否则难以作长线部署,未来五至七年可以说是落实港台去向的关键时期。过往有关香港电台前景的讨论,一直被中外媒介用作量度香港新闻自由的指标,七一大游行之后民意空前高涨,相对政府管治威信处于弱势,这政治环境对落实港台发展前景实在有利亦有弊。利好之处是在此政治气候下公众需要一个能代表民意的广播机构,港台要扮演公营广播机构的角色应该不难得到公众支持;可是,若政府处于弱势,各部门对推行新政策便会倾向保守及被动,因害怕动辄得咎,加上港台公司化事件一直处于风暴核心,在此环境又怎能期望政策科官员有积极性改变港台现状?

但在政府日益削减经费的日子,要港台保持现状亦非理想安排,因为最终亦难逃萎缩命运。在此各方未有定案时刻,港台尤须要以积极态度,为开拓美好前景作出部署,特别要向政府及全港市民展示其具备高质素制作的能力及广播节目的市场竞争力。毕竟港台要步向公司化不能一蹴即就,亦不能单靠政府主动而缺乏具体表现,若香港电台要决心成为真正独立的公营广播机构,在未来的日子更要努力朝这目标前行。


多媒体频道带来的冲击

面向未来本地广播业,除了是区域与地区、电视与电讯,以及大众传媒与小众网络媒体之战外,传统广播业还要面对一些并非以互联网作骨干,像社区网络电视潜在的挑战。例如现在不少大型屋苑已拥有私人建设的广播网络,若它们要发展社区电视,又或者有宗教社群或异见团体要发展小规模电视台,是轻而易举的事;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与及网络群体的逐渐形成,传统电视台要面对的经营困难逐渐增加,因而对要求放宽规管政策的压力必然扩大,因此政府更需要有明确的应变方法,去处理科技剧变对传统行业带来的挑战。

无论以何种技术传送,电视频道众多已经成为全球必然发展的趋势,西方国家由于言论自由的传统及民主体制,无论在政治及经济上都有足够空间可以包容日益膨胀的大小频道;但本地广播媒体身处在一国两制的特殊情况,若多媒体频道以同样步伐增长,首先必然冲击现有的政治空间。在大众广播年代,政府尚且可以通过牌照监管及平衡广播机构的偏激做法,但在多频道网络年代,即使政府要规管亦恐怕难以执行。特别在后七一的政治敏感及弱势政府时期,可以预期多频道年代的来临,应该伴随着更多元化的政治言论空间。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