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角力下的自我审查——从名嘴封咪看言论自由的窄化

2004-06-15
黄毓民主持节目具敢言作风,政治批判尖锐。
三大名嘴先后自动「封咪」,是不折不扣的自我审查。

自我审查一般都难以捕捉、确认。只要当事人矢口否认,外人就无法确定其自审意图;就算记者偶尔挺身而出,指证其服务的机构奉承权贵,采访上划圈自限,传媒仍可辩称是编辑决定,纵然有自我审查之嫌,也不外是编采判断失误,与审查无关。

反观三位名嘴「封咪」,不论是事先张扬还是慌忙逃跑的,都清楚表明他们多么不情不愿,却又碍于形格势禁,迫于无奈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们的弃善而不为,既涉及当事人主观上自我禁制的要求,客观上也导致言论空间的窄化。可以说,从意图到后果,上月连串的封咪事件正是言论自我审查的最佳典范。


当局捍卫言论自由不力

随着郑经翰、黄毓民、李鹏飞相继离去,大气电波中的言论自由顿时起变。尽管继任的人选仍然敢言,却无法与他们的独特角色相提并论。郑经翰除了敢言、在节目G敢于挑战权贵,更擅长发动公民社会,组织具体行动,向政府施压(如保护维港),或实行民间自救(如沙士期间的筹募口罩行动),令当局面目无光。若果说郑经翰的特色是以言论和行动为巿民抱打不平,黄毓民的敢言,除了其尖锐的政治批判,更在于他敢于摇旗呐喊,让巿民作出行动的抉择。至于李鹏飞,凭其参政资历和政商界人脉关系,加上敢言作风,充份反映港人对现政府的不满和日渐加强的民主诉求,不限于中产及基层,更广及商界中人和社会上层。若说他们封咪对本港言论自由丝毫无损,实属匪夷所思,自欺欺人。

与不少自我审查的案例不同,封嘴的节目主持人只求人身安全,或者免于受压,而不是换取实际利益。根据郑经翰的解说,是有势力人士自称代表中央传话,使他宁愿不干,明哲保身,也不愿意转腹A晚哲不保。而黄毓民更明言,倘若泄露行踪,或有性命之虞。在这种暴力阴影下,既要顾及自己及家人的安危,亦要保住自己一生清誉,两位名嘴除了暂别江湖,难道还可以呈匹夫之勇?

显然,今次自我审查所突显的问题,不在当事人的畏缩退后,而在于他们的孤立无援,和日渐恶化的舆论环境。年多以来,公众人物遭滋扰及袭击的案件近五十宗,警方能侦破的不到十宗。上述两位名嘴封咪之后,据称也有向当局提供情况,警方起初说有待当事人报案才能调查,其后又表示调查没有结果。由始至今,特区政府以至警方都没有表明会不惜一切捍卫言论自由,也没有高调回应暴力威吓事件,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


从意见争议走向政治角力

事实上,早于他们封咪之前,郑经翰的公司遭人淋红油,黄毓民在路边被人袭击,司徒华又遭人喊打喝骂,在在显示本地部份人士对反对声音越来越不能容忍,甚至诉诸武力。这种敌对情绪,又与北京积极介入本港政治事务不无关系。由今年开始,本港亲北京人士及传媒打着爱国的旗帜,展开批判民主派人士的政治运动,指他们不爱国,也不符合治港港人的要求。

令人担心的是,这类政治争议,目的不在摆事实、讲道理,从而厘清爱国与自治、民主、人权、自由等等的关系,而在于认清敌我,进行水火不容的舆论斗争。随着争议的展开,政治辩论由思想交锋走向人身攻击,有人被指为台独、特务,而有北京官员更身体力行,加入批判李柱铭的行列,指他及其父一贯反共,令思想批判变成人格批斗,也为本港的社会分化加热升温。

四月的人大释法及其后的议决,又替沸沸扬扬的社会环境火上加油。通过释法,人大修改了《基本法》的内容,政制改革的启动程序,变成由特区政府及人大主导的过程,否决了立法会的提议权。其后于四月二十六日,人大又决议否定零七、零八年推行行政长官及立法会普选。其实根据《基本法》,立法会更改产生办法,只须立法会三份二议员通过,经行政长官批准,报请人大备案即可。但四二六的决定,基本上是以人大的权力凌驾《基本法》的规定。尽管北京的护法们一次又一次来港解说,不但无法指鹿为马,更挑起港人与北京的政治碰撞。民意调查显示多数港人不满北京叫停本港的政改,民主派的政治领袖亦不甘后人,在立法会内外谴责中央干预,自治受损。但从北京人士看,反对人大释法及四二六决定,等同挑战中央权威,部份人士更且上纲上线,指责立法会议员在议会内提出遗憾人大的议案是港独行为,将港人与中央的对立推到极端。

理应是思想交锋的意见讨论,变成敌我分明的政治格斗。在这样激化的舆论环境下,惯于表明其鲜明立场的「烽烟」节目主持人,既无法突然变得沉默,也不能借中立而骑墙,但倘若一如旧贯,站在多数港人的一方,继续标榜民主、自治,就不仅在言论上冒犯中央,更难免被视为以言论作行动,介入中央与港人的政治角力,在舆论的战场上,助长民主派的力量,削弱中央的威势。在对敌斗争的心态下,中央即使无意不择手段地把一些主持剔除于大气电波之外,也难保没有人急于献媚,无所不用其极,令他们不得不自我放逐,趋吉避凶。


言论自由何去何从

传媒绝非孤岛,新闻和言论自由从来都不断起变化。尤其是在民主政治不彰的香港,政府由小圈子产生,其首要任务是维护其小圈子选民的利益;正由于执政基础不是建立于巿民的认受,也无法代表他们,政府只有通过传媒争取民心,挽回民望,弥补先天不足。同理,代议政制行人止步,政党执政无望,商界、财团无宝不落,自然不会慷慨支持。政党欠缺充份资源,不少都寄望传媒去影响民意,传媒也早已成为本港政治力量言论交锋的场所。

不过,随着中央介入本港政治,传媒无可避免地成为政治角力的地方,在硬销爱国政治和人大释法下,中央看来也同时引入对传媒政治的看法,视传媒为兵家必争之地,寸土必争,更视言论交锋为敌我分明、水火不容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权力的零和游戏。

在你死我活的斗争观念下,寸步不让,辩才无碍的名嘴自然被视为今次意识形态战的绊脚石,因此难以排除有人为报效中央而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令他们先后封咪。

正因如此,警方必须倾全力调查封咪事件,既为捍卫言论自由,也给中央还个公道。当然,正本清源,始终有赖中央加深了解港情,不再视民主为畏途,也不以民主派为死敌,并以民意为依归,以《基本法》为准绳,通过和平理性的讨论,消除误解,建立互信。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

两会采访手记

香港电台中文新闻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