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剧应紧握时代脉搏

2002-05-15
剧集《法网伊人》采用创新叙事手法
尽管二零零二年的电视收看习惯难以与八十年代相比,统计亦显示收看电视的人明显比以前减少,但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每晚仍平均有二百万观众收看,占本港人口三份之一。收视率方面,无线戏剧保持八成或以上收视;亚视方面,曾有要员私下表示,若有三成观众收看已经很满意,意味着在戏剧方面,亚视仍有一段日子在收视方面难以与无线看齐。不过,收视率反映的是观看的人数,并非欣赏的程度,所以叫座不一定等同叫好。

怎样才算得上是好?美国肥皂剧编剧 Agnes Nixon 说:好的肥皂剧叫人发笑、赚人热泪\、令人有所期待。

回顾过去港产的剧集,大都在桥段上朝这个方向走,但不是每一部都「叫人发笑、赚人热泪\、令人有所期待」。

第一代肥皂剧大师Irna Phillips认为,肥皂剧要引起观众共鸣与追看,必须要反映现实,把肥皂剧成为观众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使剧中人的生活和时空,尽可能跟观众的距离拉近。但亦有持相反意见的 (Agnes Nixon 是其一),认为肥皂剧应该创造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世界,让观众在精神上可以活在那另一个世界中。


肥皂剧的成功\特色

美国过去的肥皂剧,多少都是循着这两条路线舍短取长,就现实中抽取素材加以戏剧化。正如二次大战期间的广播剧,也少不免加入主角被征入伍的情节。香港的肥皂剧,在越南难民潮最颠峰的年代,创造了朱江在《抉择》中的难民角色;在《亲情》中创造了《大陆仔》阿灿一角;《上海滩》的故事虽然是虚构,但谁敢说那个年代的上海没有类似的江湖人物?说明了戏剧的世界亦真亦假,似是而非,似虚却实,正好满足观众在现实中寻找戏剧、在戏剧中寻找现实的心态。正如眼下在美国午间剧场播映的肥皂剧《Guiding Light》,虽然已播映了六十多年,仍然有人每天追看,仍然有说不完的故事。这正是Irna Phillips 当初看准电视也可以效法报章、电台,以连载漫画及广播剧的原理去泡制电视连续剧的原因,不愧\为肥皂剧之母。

肥皂剧其中一个特色是故事永无尽头终结,一个终结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所以可以经年累月的播映下去。香港的肥皂剧过去最长也不过百多集,在美国只算得上是中篇。但港产的百多集肥皂剧自八十年代中开始,也渐渐被二、三十集的中篇取代。这种幅度的中篇有别于美国及拉丁美洲所盛行的中篇;但在大陆、台湾、新加坡和东南亚却普遍盛行。


香港观众「短瘾」

长寿式的剧集不能在香港生存的原因是观众总会有生厌的一天,加上剧情要经年累月地吸引观众绝不容易。香港在八十年代经历过两个电视长剧遭腰斩,一个是《风云》,另一个是《轮流传》。《风云》的背景是新界,剧情环绕两户新界村民的恩恩怨怨,并牵涉有当年备受谈论的换地权益、农地收回重建等问题。原本是打算播放百多集的,后来因为收视反应不理想,结果故事在六十五集了结,是变相腰斩了一半可发展的剧情。另一个遭腰斩的长剧是《轮流传》,只播映了二十八集,故事基本上并未完结。百多集的长剧尚且如此,长寿的剧集可想而知。

观众「短瘾」、加上收视的压力,固然是长寿电视剧在香港生存首要考虑的因素。近十年来更因为有了有线、卫星、微波、光纤、数码等科技的引入,使观众的选择多了,电视广播的潮流亦由大众趋向小众传播,以迎合不同观众的口胃,使观众已难于再降服于单一个节目。为了满足普罗大众的口胃,戏剧组的创作人无不费煞思量。

为了顺应潮流的改变,香港的戏剧节目相应地做了些什么呢?篇幅方面,长达百多集的一小时连续剧自八十年代中开始,渐渐由二、三十集的中篇取代 (上百集的戏剧节目偶然仍推出)。节目编排方面,黄金时段的戏剧为了让迟归的上班一族亦可观赏,播映时段亦顺延了。但题材和桥段方面,遇到的挑战才是最大。

究竟戏剧的潮流是什么?观众要看的又是什么?可以说,谁也肯定不了。过去一年来,黄金时段的电视剧,出现最多的是警匪剧。其实从七十年代末期的《C.I.D.》开始,至八十年代的《男子汉》及《新扎师兄》,警匪剧一直是两台喜欢开拍的戏剧类型。喜欢是因为这个类型基本上具备了正邪对立、忠奸分明等戏剧元素,素材取之不尽之余还有一般观众爱看的动作场面。不过,如果缺乏新的素材、有特色的个案和突出的角色设计,那怕是再火爆的场面、再歇斯底里的对立,也难引起观众追看。


创新手法摒弃传统

谈到创新,不可不提早前在无线刚播毕的《法网伊人》。 如果传统电视剧都不外乎是家庭伦理、生老病死、正邪对立的话,《法网伊人》可说是全欠奉这些元素,有的只是另类伦理, 例如男主角的母亲多年来只与男友共赴同居而没有结婚,女主角是个有子等于无子的单亲母亲,至于其他角色的家庭状况,不是侧写便是没有正式交代。有关传统电视剧讲求的正邪对立、忠奸分明,剧中更难有一个奸人,也难有一个完人,每个人都有阴暗的一面,每个角色背后都有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真正的正邪对立,是每个人善良的一面跟邪恶的一面之对立。

《法网伊人》还有与别不同之处是叙事的手法:不作冗长的交代,事件往往是突如其来,先斩后奏,但件件有迹可寻,不以事件堆砌剧情,却以人物引发事件。全剧透过逐一揭发每个人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作推展,藉着揭发的过程引发出新的个案,使每件个案都在两个层面下进行审讯:看得见的审讯与看不见的审讯,使每个出庭的人物都带有两副面孔 ---- 一面代表法律,另一面代表自已,两者交织得恰到好处,使法外有情,情中有法。值得一提的是,全剧由案件的来龙去脉及证人提供的口供,而至控辩双方的陈词与盘问技巧,大致上都设计得有理有据,部份律师的陈词几可乱真。全程对话本,由原告人的自白以至原告代表律师的结案陈词,都写得感人有力、情理兼并。

不过,司法制度和审讯程序本来便是很繁复的一回事,以外行人写内行人稍有错漏在所难免。但整体而言,《法网伊人》揉合了喜剧、写实剧与奇情剧的风格,在人物方面成功\塑造了Joe杨和其他几个正角配角,剧本和对白都颇具水准;其中又以前半部戏较后半部戏出色,并摒弃了传统电视剧的婆妈与伦理,别树一个清新的剧种,为电视剧打开一条生路,幕后的创作人实在应记一功。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

从数据看香港电视变化

李敬华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