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似」的结果— 《大长今》热潮席卷香港

2005-06-14
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香港TVB翡翠台播出,结局篇则连续一星期七天,甚至在星期六、日加长为二小时播放,二零零五年五月一日大结局当晚,平均收视为四十七点,观众人数为三百廿九万,压倒了TVB自制的《男亲女爱》平均四十四点收视,更比二零零一年现场直播西班牙足球队皇家马德里对香港队赛事多了一万五千人次观众(最高收视亦为五十点,观众人次为三百廿七万五千人),打破TVB自己节目的最高收视纪录。《大长今》大结局最高收视为五十点,有三百三十三万人次收看,创下了香港电视收视的神话,也写下了香港电视史上新的篇章。

香港电视史上的收视神话

在《大长今》热播期间,剧中大小演员、正派与反派都相继来香港宣传,包括闵大人、韩尚宫、崔尚宫、郑尚宫、连生、中宗、小长今等,他们的出现莫不掀起万人空巷场面,更为各人带来不少商机利益,如连生已接下一套港剧,闵大人也将接拍一部香港电影。而在《大长今》播完后的一个月,即五月二十日,女主角长今(李英爱)亦应TVB的邀请,来港与观众见面,为TVB旗下的「新电视」台开幕剪彩,受到约廿万观众的欢迎,更吸引了超过一百家海内外传媒机构采访,使《大长今》在香港引起的「韩流」达到了顶点。

韩流袭港

香港的韩剧热潮可说是承接九十年代一系列的日剧,如《东京爱的故事》、《爱情白皮书》、《悠长假期》与《恋爱世纪》等所引起的「哈日」风;九十年代,韩国的大众娱乐产品首先在国内和台湾发酵萌芽。而商业电台在香港首先推出由刘伟恒主持的《韩流袭港》,播放韩国味道的R&B歌曲。韩国影片《八月照相馆》与《生死谍变》等相继在香港和亚洲取得不错的票房纪录。到了二零零零年韩国音乐亦开始流行,于是本地音乐人纷纷改编韩歌,如张智霖的《祝君好》、郑秀文的《煞科》等。

二零零一年,韩国流行文化在港已渐渐成风气,香港有线电视看到韩风的势头已来临,制作了《大韩风》介绍韩国流行文化,又不惜以一百万元购买《蓝色生死恋》在第一频道播放,开创了韩剧热潮,加上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我老婆系大佬》等引发城中话题,韩风、韩流逐形成,韩国文化正式为港人讨论和接受。

而《大长今》创下香港电视史上最高的收视纪录,意味着韩剧在香港已经到了顶峰。今日《大长今》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如此为香港观众所受落和追捧,可用「文化相似论」来探讨。史特劳伯(Straubhaar J.D. )提出的超越传媒帝国主义观点,即是说输出和输入产品国之间的权力对比,如果主权操之在我,输入什么产品(或节目)?何时输入?输入多少?输入国完全有主动权。很多时候多选择与自己文化相似(同)的产品,而且在开放和对等的情况下进行。

文化产品----电视节目是建构文化身份的重要因素,文化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电视节目往往能够将复杂、多元与相似的文化身份综合融和,这当然涉及到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范畴,而减低了国家之间的身份。电视在全球性和本土性的互动下,本土性的身份与价值丰富了全球性的内容,拉近了地区之间的差异。

从韩剧《大长今》在香港播出后产生的效应,印证了港(中)韩两种文化的相似性,而中、韩两国文化渊源悠长,下面将就与《大长今》有关的数点作分析:x事方式、官制与考试制度、宫廷斗争、宫廷饮食与医疗、儒家思想及港人精神等,说明该剧在香港大热的原因。

----《大长今》的叙事方式

《大长今》故事发生背景为中古高丽时期,李氏皇朝中宗(1506-1544),时为中国明代正德年间。剧情讲述宫廷御膳房和内医院一批宫女、尚宫、医女、官僚和巨贾斗争不断。其中女主角长今为义禁府军官和御膳房宫女所生,她自小在母亲身亡、父亲被追捕下落不明的困境下,以自己的聪明、好学、勤奋和永不放弃的精神,逆境求生,最后成为皇上主治医师 -- 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御医,获颁三品堂上官,赐号「大长今」。

剧集的第一集,长今父亲徐天寿在逃避追捕时,碰到一位道士,道士告诉徐,他的命运由三个女人所支配。第一个女人,他要杀她,但她并没有死。第二个女人,他救了她一命,但,她却为他而死。第三个女人会杀了他,但,却因此而救活无数人。道士的三句话,概括了徐天寿的一生。这些预言性的序幕,是中国典型章回小说的开场,譬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大长今》一开始已展现了许多中国章回小说的叙事方式,更与港人熟悉的民间故事契合,毫无疑问,会拉近港人的距离,倍觉有亲切感。

----官制与考试制度

韩国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继承儒家思想方面,比中国尤甚,而且发扬光大。李氏皇朝更是彻底,以汉文化为借镜实行的目标,沿用汉字、明朝(儒家)典章制度。为了维持政权、明君的千秋地位,实施广开言路,容纳大臣就皇上的施政决策进谏,制衡皇权,也就是说君主必须听取大臣儒士的忠告。就这一点而言,韩国比中国更为开明,他们有勇气敢于向皇上说「不」,如长今在中宗任命她为主治医官时,也敢说「不」。李怡认为这是「谔谔儒士」的传统、知识份子的精神,展示在韩国一向以「学术领政」上;反观中国,从古到今,有谁敢向皇上和绝对掌权者说个「不」字?而敢说「不」是人民对国家有认同感和责任感的表现。而韩国当时的官制乃仿照明朝的「九品中正制」,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十八品。

在剧中长今与其他宫女与医女的升迁,都必须通过无数考试和比赛,这些都是仿照中国古代以科举取士的层层考试制度。古代中国儒生要参加「童试」、「乡试」、「会试」及「殿试」等考验,才有望在官场取得一官半职。剧中李氏皇朝中宗亦在「殿试」里,才对闵政浩这位最年轻的应考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宫廷斗争

TVB自制的《金枝欲孽》,金枝倒看不到,欲孽则布满全剧,这是一点不夸张。四个女主角如妃、尔淳、玉莹和安茜为求生存,为保前途及地位,不惜你虞我诈,尽显人性最丑恶的一面。于是,内斗成为宫帏片常见的题旨。而《大长今》写的同样是宫廷的故事,宫廷内斗当然是必不可少了,圣上更替少不免流血,官员罢免也可酿成祸乱。

长今自小进宫为宫女,又遇上巨贾崔判述勾结权臣,与崔尚宫设计陷害韩尚宫,长今被迫代师父参加比赛,从此被崔尚宫视为眼中钉,屡遭迫害。在一次皇帝中宗洗过温泉浴后昏迷,崔判述及崔尚宫更诬告韩尚宫以硫磺鸭子予皇上服用所造成,结果是韩尚宫与长今被定性为逆党,双双被放逐到济洲为宫婢,韩尚宫则在途中身亡。这些无日无之的宫廷斗争,与《金枝欲孽》何其相似。

《大长今》开始时是奸人得逞,好人受尽冤枉,受尽屈辱,但,观众都同情弱者、受害人,特别是心地善良的长今,她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最终得到好报,以自己实力出人头地,一方面维护了社会的公义,另一方面,则满足了万千观众的期待。

----宫廷饮食与医疗

韩国古代不单政治沿用中土(中国)体制,一般人的文化(如用汉字)生活,亦深受中原的影响,特别是饮食和医学,更是亦步亦趋,非常贴近。剧中由明朝入口的珍禽金鸡和一些名贵药材,本来就稀少,祗供皇帝享用。而长今为中宗特别烹调补身、补气的人参鸡汤,不正是中土饮食与医疗结合的中医常见处方吗?

而李氏皇朝时期编纂的医学书籍《中国医学概要》、《乡药集成方》、《东医宝鉴》与《医方类聚》等,在源于中医理论与疗法,如参照《本草纲目》等。在拍此剧之前,女主角李英爱受教于一位韩国国宝级女中医,学习了十天。另外,又请了一位针灸老师教她针灸。平时,李英爱爱阅读《明心宝鉴》和《菜根谭》,两书皆由明朝时洪应明所着,前者是儒家作品,倡仁道,导向善的经典。所有这些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对李英爱了解自己所演的角色、角色的职业知识等,都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演戏的时候才能溶入角色中,达到「做个样,像个样」,在丰富剧情的同时,更加增加剧集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儒家思想

《大长今》的内容,亦深入浅出阐述儒家思想的影响,如长今当上医女最高位子,亦不忘母亲遗愿,警惕后人不要藉控制食物而争权夺利。长今侍母至孝,乃儒家传统的孝道也,亦是该剧的主线。韩人家庭,喜几代同堂,注重生活繁文礼节。当然,长幼有序、尊敬父母,为典型的儒家思想,价值观的笃行者,相对于中国人而言,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难怪该剧受到无数香港人的认同和追捧了。

香港人精神

香港介乎英国后殖民与中国后九七回归的文化论述中,其间身份不断转变,当然这跟没有建立一个完整自足的体系表述香港文化有关。《大长今》的出现无疑提供了一个平台,将「香港精神」逐一展现在港人眼前,令大家重新回忆或许已失去昔日拼搏、互助、互谅、互融的精神,使观众产生共鸣。

「长今效应」在二月至四月间席卷全港,有政党以民意方式增加自己的政治本钱。四月初,民建联就《大长今》进行调查,了解港人对该剧标榜价值的看法,七成受访者表示该正面宣扬人性善德,对港人有正面作用;五成人最欣赏剧集带出「坚忍、不易放弃」的精神;近三成人欣赏其「积极、勇敢」。观众亲自目睹长今历经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波又一波的苦难,却能从容面对,和「没有人可以令我放弃」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共鸣悠然而生。《大长今》唤醒香港人,虽然经历九七后七年的不安、忧虑和困难,但祗要能咬紧牙关,重现「港人精神」,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大长今》令香港人有机会重新检视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积极的意义。该剧受到港人的认同,除了以上诸种文化相近因素,制作认真、细节尽显之外,它更承接了宫廷剧《金枝欲孽》的气势,以及TVB的精良包装,包括配音突出、主题曲本地化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