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社会力量崛起?

2005-07-15
各大型网站纷纷推出让用户登记的个人blog服务。
韩国OhMyNews成为具影响力的另类新闻媒体。
最近几期的《传媒透视》都刊登了介绍博客(Blog或Weblog)的文章,可见博客已成受关注的新媒体现象。在欧美和一些亚洲地区包括内地,博客已不止是流行的互联网新玩儿,更逐渐发展它的社会力量,引起讨论。究竟Blog只是另一种IT fad(资讯科技的流行玩儿)?还是有机会发展成像电邮(Email) 一样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启动一次新媒体革命,并影响社会各方面(政治、商业和传媒等)的发展?

与不少地区比较,Blog在香港的应用相对狭窄,不过其潜在发展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让我们从较阔的角度,初探博客社会力量的崛起、其发展潜能和局限性。

Blog的定义

最近本地的博客社群中,发生一场有趣的小风波。争议源自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把Blog介绍为主要是年轻人玩儿的「网上日记」(online diary),内容多属生活琐事。报导引来本地网民讨论,认为这样理解Blog过于狭窄,更有网民大呼主流媒体「不公平」,说要组织起来为Blog下个香港定义。

究竟Blog是什么?最中性的定义可解为:一种主要用作网上发表和沟通的互联网软件媒体。Blog软件的主要特色是使用简易和开放式软件平台(open source)。Blog的出现让一般不懂得制作互联网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把文章、图片,甚至声音和录像放上Blog公诸于世。Blog的内容排列是时间倒序(即最新内容放在最上方位置),并具有网上即时回应功能,方便开放式沟通。

其软件特性,让 Blog最先发展成网民公开发表的日志 (online journal)。不少台湾和内地网站都把Blog意译为「网上日志」或「网民日志」。内地更普遍音译为「博客」,突出Blogger个人化的一面。

Blog软件在一九九九年才开始出现,最近两年进入发展高峰期。国际大互联网站纷纷推出让用户登记使用的个人Blog 网站(如:Yahoo!360、Google 的Blogger.com、Xanga、MSN Spaces)。据专业互联网调查 ,全球Blogger 人数快速增长,已超过千万。估计平均每7.4秒,便有一个新博客网站诞生。

从「博客」、「部落」到「博客栈」

刚才提到某电视节目对香港Blog的介绍,也不能说是错。外国调查显示,过半博客都是十三至十九岁的青少年 。虽然香港没有类似调查数据,但只要浏览大型互联网站,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本地Blog,都是青少年作个人日记和谈天之用。

现时Blog在香港应用实在是仍较狭窄。在其他地区,博客已经伸展到各个领域,由原先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的「网民日志」,发展出各类不同主题的博客社群,科技、政治、政策、生活兴趣、宠物、花鱼虫鸟……,什么题目都有。Blog在台湾被译作「部落」或「部落格」,有趣译名颇反映博客们自由地在网上「埋位」组成不同的「部落」。

外地亦有先行组成博客班底,然后推出的博客网站,当中名人或政评人担大旗的网站颇受欢迎。最近,本地终于出现了类似的杂志式博客网站,称为「博客栈」 ,此译名颇有以Blog建立集体发表平台的意味。

博客成公民社会新力量?

博客社群的兴起,对公民社会的发展起码有两层积极意义。(一) Blog是一种廉宜简便的新媒体,让无论是个人或是资源短缺的民间团体,都可轻易地透过互联网公开发表,并随时更新内容,成本颇低,无疑是增加公民社会活力的一大发明。
(二)Blog可不受主流媒体的商业或政治限制,增加小众和弱势社群的发声途径,也可以透过Blog建立新的社群,慢慢累积影响力,反过来引起主流传媒和大众的注意。

Blog有助提高言论自由,增加意见表达的多元化,激活公民社会。博客在公民社会的发展潜力,能否影响主流政治和大众媒体?

博客是政治新势力?

在言论自由传统较强的美国,博客崛起对政治的影响,特别受瞩目。二零零二年,博客大肆抨击资深保守派参议员洛特(Trent Lott)的种族歧视言论,最终洛特道歉,其后放弃角逐参议院领袖一职。去年总统大选期间,大量Blogs涌现,无论是共和民主两党的参选人(例如民主党初选候选人 Howard Dean),还是无名小卒都成了政治博客,部份业余博客成为竞选评论新宠儿,更有趣的是出现了不少对垒的美国人道歉Blogs-一方向世界为美国发动战争道歉,另一方则反对道歉。

英国今年五月大选,各主要政党参选人也有其博客站,成了竞选指定动作。

言则Blog对推广自由派政治理念有利?不一定。情况复杂并按个别社会的独特政治生态不同而有所变化。以美国为例,保守派阵营在过去一二十年,策略性地投放大量资源在智囊和各种舆论平台,包括互联网。他们认为主流传媒太过自由派(其实不尽然),并对近年传媒在伊拉克战争的立场渐渐由支持转为质疑,有所不满。很多保守派的博客兴起 (据报导当中不少并不是真的散兵游勇),对主流媒体评论大肆抨击。至今起码发生了Rather gate 和Jordan gate两椿事件,导致CBS老牌主播Dan Rather和CNN新闻总管Eason Jordan相继辞职。

在英国,虽然工党的博客站被评为最佳,而其他政党以博客和竞选新科技打击贝里雅政府连任的希望,最终也幻灭。不过研究却显示 :大部份的英国博客对所有政党都不大信任,网民反而质疑政治人物的Blog多出于职业枪手,不够真诚。大多英国博客代表新一代的草根心声,质疑主流政治是另类政治诉求的表述,在英国博客群中很受欢迎。

博客的社会力量在亚洲的发展,更有吊诡之处。例如新加玻政府大力推广发展全民上网社会,博客在新加玻出现比大部份亚洲地区(包括香港)更早,评论社会时事的博客也有不少,但批评政府还是要特别小心。早前无国界记者指出,新加玻政府对互联网进行审查,一位身在美国的新加玻学生博客,批评政府的奖学金计划,其后该博客站及其它曾转载有关文章的网站,在当局压力下关门大吉。

一般中国内地博客对政治议题都讳莫如深,公开发表批评政府,始终是民间禁忌。据报导和互联网研究 ,内地对互联网的监控系统非常先进,精准程度为国际之先,尽量只针对议题敏感的通讯,大部份敏感的博客内容被过滤;至于关闭大小博客网站情况,时有见报。然而,政治本质是众人之事。在内地可能被视为敏感的事情太多了,总有漏网之鱼。最近,黑龙江沙兰镇发生水灾淹死学生的惨剧,大量民间见证的博客文章立即在网上涌现,反驳地方官对灾情的隐瞒,斥责灾前的疏忽。最后,官方修正了消息,并对死难者家属作出较大的赔偿。

博客化身人民媒体?

无论东方西方,主流媒体都受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政治或商业限制,Blogs能否突破成为人民媒体?互联网媒体经多年发展,暂时结论是主流媒体的资源和覆盖面庞大,不会被网上媒体完全取代。但博客的出现,确实有条件把另类新闻媒体,推到新的发展领域。

南韩OhMynews的出现是个突破。OhMynews是以市民作为业余记者,网民合力制作的网上报纸。四年前,创办人感到南韩主流媒体过份保守、亲财团和亲美,而成立OhMynews,至今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总统卢武铉当年竞选被主流媒体忽视,却得OhMynews博客们经常报导,间接造就卢的当选。

去年南亚海啸后,博客把主流媒体无法取得的录像和资料分享。人类在危难中互相帮忙互传消息,这种既原始又可贵的精神,如今可在网上实现。

博客新闻媒体的特点是非专业、多角度、主观客观夹杂,和质量保证主要靠网民互相监察,被誉为民主媒体。

博客带来商机无限?

OhMynews等博客媒体如何维持财政呢? 现时大型博客站主要还是循广告取得收入。如何从博客带来新商机,是不少业界头疼的问题,毕竟这是内容绝大部份是免费的媒体。外国有科技公司开始以Blog 为大型机构进行项目管理或内部沟通系统,期望突破商机。

Blog在香港

新媒体能否普及至大多数人,不外视乎三大条件:(一)经济因素-是否廉宜甚至免费;(二)使用是否简单容易;(三)应用范围是否多样化和具创意。

Blog的本质已符合首两项条件。第三项条件,则与个别地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文化特质和对新科技的采纳节奏,大有关连。

华人社会中,香港无疑在言论自由和接受科技方面较发达,但在文字发表的意欲和质素方面,普遍较内地和台湾弱。

Blog的发展需要香港人公开发表的意欲、创意和胆量。

在香港Blog会否发展至像Email般普及?改变公民社会发展模式?成为另类传媒和舆论力量?甚至带来商机无限?

关键大概是老生常谈的一句:事在人为。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