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消费 — 阅听人与社会》

2005-09-15
扣连媒介阅听人和消费理论的教程

书名:《媒介消费 — 阅听人与社会》
著名:卢岚兰
出版社:台湾扬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3月

扣连 (articulation)的概念由英国文化研究大师Stuart Hall推广,强调在文化知识的生产上,应力求避免掉进本质论的陷阱,并指出早年的北美传播学者研究活生生的audience ( 「受众」是早期含被动意味的翻译,即后期翻译的「阅听人」 ),往往忽略了把分析对象「语境化」(contextualizing the object / subject) 的探讨方法,因此关于阅听人为何及如何会有偏好或矛盾的媒体解读问题,并于消费的差异中产生同一性,在八十年代前,一直交白卷。

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卢岚兰撰写的《媒介消费│阅听人与社会》一书的价值,如同一些西方学者在教学和研究里所作的,已开始把社会上的公民必然同时扮演「阅听人/消费者」二合为一的角色,扣连在我们都市环境变迁的互动境况中,加以清楚阐述。这种把媒介与消费社会理论作接合书写的行动,是传播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应该走的方向。

理论引介方面,这书除涉及古典社会学大师如马克思、韦伯、Veblen和 Simmel笔下的消费观念外,也对多位著名的当代学者的消费理论作品加以阐释,包括Douglas & Isherwood、法国P. Bourdieu、Jean Buadrillard、Lefebvre、 de Certeau、德国Norbert Elias和英国Mike Featherstone等。编排方面,全书是以「(阅听)人和(媒介)消费」为主轴,分别与 (一)日常生活的异化与转化;(二)家庭的公/私领域、形态、变迁、多样性和权力关系;(三) 自我认同与文化政治、选择焦虑与欲望的联系;(四)科技的变迁、知识/权力和公共领域的社会参与,这四大范畴交织成一个有助了解生活于现代「消费/传媒社会」中的「消费/阅听」人的重要意义之网。全书美中不足之处,是欠缺收纳华人学者在这方面零星的理论贡献和本土研究点滴。

虽然如此,藉掌握上述的理论工具,透过爬梳网中纠缠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读者便可以从更丰富的角度和细致的层面,去观察和讨论我们日常生活形态的各种重要组成。因此,这本书不单可作为中港台的传播学、文化研究及社会学的大专生的华文传理教程的读本之一,同时也适合执教通识科中「媒体、文化与社会」课的老师作参考之用。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界与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视新闻老总的管理心法

苏钥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