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 — 本地blog向前发展的必要步伐

2007-06-14
十多位本地热心的bloggers在聚会上作交流讨论。
国内博客发起的「多背一公斤」社会运动,可谓bloggers的典范。
  随手在互联网搜寻器键入「我思故我在」,很容易发现,当中许多条目都指向了不同的blog(香港一般叫做「网志」,内地名之「博客」,台湾称作「部落格」),一来是因为不少bloggers (blog的作者) 引用了这句哲学名言作为blog的名字,二来是blog数量急速增长,阅读者众,blog与blog之间的相互连结大幅增加。部份著名搜寻引擎自动将相关关键字的搜寻结果,连结至含有这些关键字的blog文章中,又进一步推高了这些blog文章在搜寻结果的排名。

  这也是blog在极短时间打进了互联网生活的佐证:你有试过使用搜寻器时,首数个结果条目指向的,都是blog的评论文章吗?若你输入的是与「资讯科技」相关的关键字,现象会更加明显,技术研讨文章之众,较几乎所有传统媒体更细致,更无孔不入。

填补传统媒体不足

  Blogger写作题材、角度多元化,在许多方面也实在填补了传统媒体之不足。《东南西北》(http://www.zonaeuropa.com/weblog.htm)、《踢爆香港传媒》(http://hkmediabuster.blogspot.com/)、《刁民公园》(http://diumanpark.mysinablog.com/index.php)是三个以时事为核心题材的blog,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目标和取向。

  《东南西北》作者宋以朗每天阅读的报章数目多得叫人咋舌,他抽取了当中部份具价值的报导,综合翻译为英文在blog上发表,志在令英语使用者的世界,可从本港及内地的角度,了解在香港、内地、台湾等地发生的事情。《东南西北》在外国媒体具一定影响力,外国报章报导「巴士阿叔」事件,即始于《东南西北》的翻译。

  《踢爆香港传媒》开宗明义是要批评香港传媒。要对事物作出有力的批评和反思,最重要的根本就是知识与资讯,由二人合写的《踢爆香港传媒》正引用了许多外国报章或联合国等官方渠道的资料。最近谈论得较热烈的是环保题材,环保份子看后极可能嗤之以鼻,但只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也不失是一个反思良机。况且,作者行文方式清楚告诉读者,他们着实在资料搜集方面下过功夫,在本地新闻媒体主要倚赖数个通讯社为消息来源的情况下,实是很好的补充剂。有趣的是,批评别人的blog也惹来大量别人的批评,可惜能以理服人的留言,在在少数。

  《刁民公园》无独有偶,也是二人合写的blog,同样是小骂大帮忙。讽刺抵死的文笔,又是另一种吸引力。

  Blog不论怎样五花百门,如何拓阔知识视野,端的还要看阅读社群如何运用。部份网志尽管甚具水平,但题材却非「香港人那杯茶」,文章好是好,阅读人数却没成正比增加,网志《欧洲动态》即为一例。

  在互联网世界,浏览量把网志的受欢迎程度,清晰地透过硬生生的数字彰显出来。一般而言,本土网志的文章,能有二、三千浏览次数已算是了不起,影响力更难与传统媒体相题并论。去年年中,传媒争相报导「巴士阿叔」短片,有人说是彰显了Web 2.0 应用的好例子。但零六年「巴士阿叔」短片由流传至报章刊载,相隔了数个星期,在这段时间看过短片的人不在少数(包括笔者在内),但却没有激起热烈的话题,直至传媒广泛渲染。去年四月底笔者适逢主持的香港电台节目《周末e科net》告一段落,在出席一班经常在网上留连的主持人聚会中,大家也谈到了「巴士阿叔」,话题只是轻轻带过而已,又那里能预计数星期后,竟然看到心理学家在电视新闻中分析「巴士阿叔」包含的社会现象?真正使「巴士阿叔」走红的,还是传统媒体。

推动网民能力

  「每一个blogger也是一个记者」这句话,自blog开始流行之际已高唱入云,但却没有凝结成水点落下,滋润每个互联网使用者。也许是因为香港并没有如内地般,让blog新闻迅速成长的土壤- 受广泛控制的传媒。内地著名博客毛向辉较早前与本地传媒分享内地博客文化发展时,就清晰地指出,很多网民都会藉着blog去传递和汲取传统媒体不能赋予的消息。重庆的钉子户是其中一个例子,官方禁止传媒报导重庆钉子户,有博客却以身犯禁采访户主,阅读流量瞬间暀氶C而由博客发起的「多背一公斤」(http://www.1kg.cn)社会运动,更是许多有志发展blog文化的本地bloggers的典范。

  人数愈多,影响力愈大,定律不变。内地博客之众、讨论深度、推动网民的能力都远较本地的强得多,但博客在内地依然是小众。若以自身直接看过或认识其主人的blog为一层,第一层blogger看过的blog为第二层,如此类推,毛向辉相信内地现时的博客,也不过发展至三、四层已而。等等,中文博客不是有五百六十万个吗?(网志搜寻引擎Technorati监察到全球有八千四百万个网志。而在零六年底,有8%网志是中文撰写的,但碍于语言编码,中文网志数量肯定远超此数。)是的,与香港一样,bloggers很多,但大部份blogs并没有溢出现实生活的社交圈子,只充当与朋友分享生活的网上日记。

到底什么是Blog?

  谈到这里,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到底什么是blog?二零零五年四月,香港一些bloggers发起了「blog is blog」签署运动,认为blog不单是网上日记。今年初,同一个讨论,又再在本地较活跃的blog社群中出现,有的甚至将矛头直指一个被标签为网上日记摇篮的BSP- Xanga,认为Xanga不是blog。反正是一个不可能有结论的讨论(有结论才可怕),讨论过后,bloggers也不见得会深究,但这种不断的自我反思,正是本地blog向前发展的必要步伐。个人而言,blog可以是任何形式,但言之有物,理性探讨、话题容易引起共鸣一类酷似报章专栏的blog,是blog能在瞬间跃升的关键。大部份bloggers是无心插柳,随心而行,没有计较成败得失......。但当所写的blog阅读率高、稍具名气之际,领导的责任随之而来,再进一步就是著名blogger《网络暴民》所说:「以个人之力影响社会,改变世界。」

  总之,blog提供了一个让每个网民自由参与影响社会、改变世界的途径。能否?后话了!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